一种应用于机动式指挥平台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596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机动式指挥平台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目标指挥端的指挥数据,以及获取第二目标指挥端的指挥数据;获取第三目标指挥端的指挥数据,以及获取第四目标指挥端的指挥数据;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指挥端的指挥数据中的待转移数据,并基于所述第三目标指挥端对所述待转移数据进行转移;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指挥端对应的待调整指挥对象,并基于所述第四目标指挥端对所述待调整指挥对象对应的指挥端进行调整。其能够灵活支配机动式指挥平台的资源,进而提高机动式指挥平台的数据处理效率以及稳定性。定性。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机动式指挥平台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是关于设备控制
,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机动式指挥平台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等控制技术也随之发展。对于机动式的指挥平台来说,要么指挥对象具有机动性,要么指挥端具有机动性,从而使得整个指挥平台的指挥是灵活的,具有机动性。
[0003]但是,机动式的指挥平台,由于其机动性和灵活性,也会存在着相关的问题,例如:控制端和控制对象的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如果一直按照最初的分配方式,实现机动式指挥,可能会影响机动式指挥平台的数据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机动式指挥平台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其能够灵活支配机动式指挥平台的资源,进而提高机动式指挥平台的数据处理效率以及稳定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机动式指挥平台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机动式指挥平台包括:多个指挥端,各个指挥端分别对应至少一个指挥对象;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目标指挥端的指挥数据,以及获取第二目标指挥端的指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指挥端为所述多个指挥端中实时数据处理量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指挥端,所述第二目标指挥端为所述多个指挥端中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指挥端;获取第三目标指挥端的指挥数据,以及获取第四目标指挥端的指挥数据;其中,所述第三目标指挥端为所述多个指挥端中实时数据处理量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指挥端,所述第四目标指挥端为所述多个指挥端中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指挥端;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指挥端的指挥数据中的待转移数据,并基于所述第三目标指挥端对所述待转移数据进行转移;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指挥端对应的待调整指挥对象,并基于所述第四目标指挥端对所述待调整指挥对象对应的指挥端进行调整。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多个指挥端的预估总数据处理量确定第一分配值;根据所述多个指挥端分别对应的指挥端差异值确定第二分配值;其中,所述指挥端差异值基于指挥端与其他指挥端之间的多个差异值确定;根据所述第一分配值确定所述多个指挥端分别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根据所述第二分配值对所述多个指挥端分别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进行调整;其中,多个指挥端分别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满足预设数量条件。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数量条件包括:所述多个指挥端分别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的大小顺序,按照所述第二分配值的大小顺序排列;所述多个指挥端分别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的总和,大于预估的指挥对象数量;所述多个指挥端分别对应的指挥对
象数量的最大值,与所述预估的指挥对象数量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所述多个指挥端分别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的最小值,与所述预估的指挥对象数量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差值。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目标指挥端的实时数据处理量大于多个指挥端的实时数据处理量均值,且所述第一目标指挥端的实时数据处理量大于预设数据处理量;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三目标指挥端的实时数据处理量小于所述多个指挥端的实时数据处理量均值,且所述第三目标指挥端的实时数据处理量小于所述预设数据处理量。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目标指挥端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大于所述第一目标指挥端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且所述第二目标指挥端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大于预设指挥对象数量;所述第四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四目标指挥端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小于所述第三目标指挥端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且所述第四目标指挥端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小于所述预设指挥对象数量。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指挥端的指挥数据中的待转移数据,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指挥端中针对第一指挥对象的指挥数据;所述第一指挥对象为对应一个指挥端的指挥对象;判断该针对第一指挥对象的指挥数据中是否包括已处理的数据;若该针对第一指挥对象的指挥数据中包括已处理的数据,基于针对第二指挥对象的指挥数据确定所述待转移数据;所述第二指挥对象为对应至少两个指挥端的指挥对象;若该针对第一指挥对象的指挥数据中不包括已处理的数据,基于该第一指挥对象的指挥数据和针对第二指挥对象的指挥数据确定所述待转移数据。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三目标指挥端对所述待转移数据进行转移,包括:若所述待转移数据包括针对所述第一指挥对象的指挥数据,从所述第三目标指挥端中确定出第一转移指挥端,所述第一转移指挥端的指挥信息与所述第一目标指挥端的指挥信息关联,将所述针对第一指挥对象的指挥数据转移给所述第一转移指挥端;若所述待转移数据包括针对所述第二指挥对象的指挥数据,从所述第三目标指挥端中确定出第二转移指挥端,所述第二转移指挥端与所述第一目标指挥端之间的实时数据处理量差值大于预设差值,且实时数据处理量小于所述第一目标指挥端的指挥端,将所述第二指挥对象的指挥数据转移给该指挥端。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指挥端对应的待调整指挥对象,包括:统计所述第二目标指挥端对应的指挥对象的最近指挥时间,以及统计所述第二目标指挥端对应的指挥对象在指挥平台中的指挥权重值;从所述第二目标指挥端对应的指挥对象中,确定出第三指挥对象;所述第三指挥对象的最近指挥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预设时长;从所述第三指挥对象中确定出第四指挥对象;所述第四指挥对象的指挥权重值大于预设权重值;基于所述第四指挥对象确定所述待调整指挥对象。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第四目标指挥端对所述待调整指挥对象对应的指挥端进行调整,包括:从所述第四目标指挥端中确定出第一调整指挥端;所述第一调整指挥端对应的指挥对象的最近指挥时间均早于所述待调整指挥对象的最近指挥时间;从所述第一调整指挥端中确定出第二调整指挥端;所述第二调整指挥端对应的指挥对象的指挥权重值均小于所述待调整指挥对象的指挥权重值;将所述待调整指挥对象调整为所述
第二调整指挥端的指挥对象。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应用于机动式指挥平台的数据处理方法,基于多个指挥端分别对应的指挥对象和当前的实时数据处理量,对相应的指挥端和指挥对象进行调整。一方面,利用多个指挥端中实时数据处理量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指挥端,对多个指挥端中实时数据处理量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指挥端,进行数据转移,使得指挥端的实时数据处理量较为平衡,保证各个指挥端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利用多个指挥端中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指挥端,对多个指挥端中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指挥端,进行指挥对象调整,使得指挥端能够尽快地处理指挥对象的指挥数据,从而提高各个指挥端的数据处理效率。因此,该应用于机动式指挥平台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能够灵活支配机动式指挥平台的资源,进而提高机动式指挥平台的数据处理效率以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机动式指挥平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式指挥平台包括:多个指挥端,各个指挥端分别对应至少一个指挥对象;所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目标指挥端的指挥数据,以及获取第二目标指挥端的指挥数据;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指挥端为所述多个指挥端中实时数据处理量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指挥端,所述第二目标指挥端为所述多个指挥端中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指挥端;获取第三目标指挥端的指挥数据,以及获取第四目标指挥端的指挥数据;其中,所述第三目标指挥端为所述多个指挥端中实时数据处理量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指挥端,所述第四目标指挥端为所述多个指挥端中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指挥端;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指挥端的指挥数据中的待转移数据,并基于所述第三目标指挥端对所述待转移数据进行转移;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指挥端对应的待调整指挥对象,并基于所述第四目标指挥端对所述待调整指挥对象对应的指挥端进行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多个指挥端的预估总数据处理量确定第一分配值;根据所述多个指挥端分别对应的指挥端差异值确定第二分配值;其中,所述指挥端差异值基于指挥端与其他指挥端之间的多个差异值确定;根据所述第一分配值确定所述多个指挥端分别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根据所述第二分配值对所述多个指挥端分别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进行调整;其中,多个指挥端分别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满足预设数量条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数量条件包括:所述多个指挥端分别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的大小顺序,按照所述第二分配值的大小顺序排列;所述多个指挥端分别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的总和,大于预估的指挥对象数量;所述多个指挥端分别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的最大值,与所述预估的指挥对象数量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差值;所述多个指挥端分别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的最小值,与所述预估的指挥对象数量之间的差值大于第二预设差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目标指挥端的实时数据处理量大于多个指挥端的实时数据处理量均值,且所述第一目标指挥端的实时数据处理量大于预设数据处理量;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三目标指挥端的实时数据处理量小于所述多个指挥端的实时数据处理量均值,且所述第三目标指挥端的实时数据处理量小于所述预设数据处理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二目标指挥端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大于所述第一目标指挥端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且所述第二目标指挥端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大于预设指挥对象数量;所述第四预设条件包括:所述第四目标指挥端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小于所述第三目标指挥端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且所述第四目标指挥端对应的指挥对象数量小于所述预设指挥对象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指挥端的指挥数据中的待转移数据,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指挥端中针对第一指挥对象的指挥数据;所述第一指挥对象为对应一个指挥端的指挥对象;判断该针对第一指挥对象的指挥数据中是否包括已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大军陈浩张超朱雅宁郭冀平张晶晶樊东海李琼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智芯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