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胶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82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胶辊,包括辊体,所述辊体包括传动辊以及设置在传动辊两端的安装柱,所述传动辊周侧设置有胶辊套;所述辊体内部设置有输送结构,所述胶辊套周侧沿轴向阵列设置有多个膨胀结构,所述输送结构用于向膨胀结构内输送压力清洗液,用于解决不便对印刷胶辊上的釉化层进行清理的问题。清理的问题。清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胶辊


[0001]本技术属于印刷
,具体涉及一种印刷胶辊。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印刷机上所使用的印刷胶辊均由一金属轴芯和套覆在轴芯轴面上的管状胶层构成,而管状胶层大多为聚氨酯胶辊和合成橡胶胶辊等;在印刷工艺技术中关键是水路与墨路平衡的控制,而水墨平衡靠的是胶辊、墨辊这一关键部件;
[0003]但由于在印刷过程中,一些残留的杂质会堆积在胶辊的胶层表面,而这些残留物在长时间堆积,且在印刷压力和热量的作用下,最终会使胶辊表面失去微孔性而发生釉化,而釉化所形成的釉化层由于不便清理,导致胶辊表面变硬,弹性减小,从而影响胶辊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刷胶辊,用于解决不便对印刷胶辊上的釉化层进行清理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印刷胶辊,包括辊体,所述辊体包括传动辊以及设置在传动辊两端的安装柱,所述传动辊周侧设置有胶辊套;
[0006]所述辊体内部设置有输送结构,所述胶辊套周侧沿轴向阵列设置有多个膨胀结构,所述输送结构用于向膨胀结构内输送压力清洗液。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做了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所述输送结构包括进液道与集液腔,所述进液道与所述集液腔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集液腔分别设置在传动辊的两端内部,两个所述进液道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安装柱内,且位于同侧的所述安装柱内的进液道一端与所对应的集液腔贯通连接,所述进液道的另一端贯穿至安装柱周侧外;/>[0009]两个所述集液腔内沿径向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分液道,且两个所述集液腔上位置所相对的分液道之间均通过轴向设置的柱形流道贯通连接;每个所述柱形流道上沿轴向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分流孔,所述分流孔出口贯穿至传动辊周侧外。
[0010]进一步,所述膨胀结构包括流道孔,所述流道孔的数量、位置均与所述分流孔的数量、位置对应,且每个所述流道孔的进口均与位置相对应的分流孔的出口贯通连接;
[0011]所述胶辊套上同一径向方向所分布的流道孔的出口均共同设置有环形流道,所述环形流道的口部设置有软胶套,所述软胶套上设置有多个收缩孔。
[0012]进一步,所述环形流道沿轴向间隔阵列设置有多个。
[0013]进一步,每个所述环形流道内沿径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外侧面与所述软胶套内侧面贴合接触。
[0014]进一步,所述传动辊与胶辊套之间通过粘接剂粘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通过设置的输送结构与膨胀结构组合,对胶辊套表面的釉化层进行清理时,通过向输送结构内输送压力清洗液,使得将压力清洗液输送至胶辊套周侧的对应膨胀结构内,使得膨胀结构产生膨胀变形,促使胶辊套的外表面产生鼓包,当胶辊套的外表面产生鼓包后,可破坏胶辊套外表面板结的釉化层,使得釉化层产生破裂而掉落,从而能方便清理胶辊套外表面的釉化层。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印刷胶辊的第一状态结构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印刷胶辊的第二状态结构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印刷胶辊的第一状态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印刷胶辊的第二状态剖视图;
[0022]图5为图3中A

A向的剖视图。
[0023]附图标注如下:
[0024]1、辊体;101、传动辊;102、安装柱;2、胶辊套;3、输送结构;301、进液道;302、集液腔;303、分液道;304、柱形流道;305、分流孔;4、膨胀结构;401、流道孔;402、环形流道;403、支撑体;404、软胶套;405、收缩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印刷胶辊,包括辊体1,辊体1包括传动辊101以及设置在传动辊101两端的安装柱102,传动辊101周侧设置有胶辊套2,传动辊101与胶辊套2之间通过粘接剂粘接,从而使得将胶辊套2紧密无缝地设置在传动辊101周侧;
[0026]参阅图3与图5,辊体1内部设置有输送结构3,输送结构3包括进液道301与集液腔302,进液道301与集液腔302均设置有两个,两个集液腔302分别设置在传动辊101的两端内部,两个进液道301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安装柱102内,且位于同侧的安装柱102内的进液道301一端与所对应的集液腔302贯通连接,进液道301的另一端贯穿至安装柱102周侧外,进液道301位于安装柱102外的口部可与外部输液管进行连接,使得将外部的压力清洗液经进液道301输送至对应的集液腔302内;
[0027]参阅图3至图5,两个集液腔302内沿径向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分液道303,且两个集液腔302上位置所相对的分液道303之间均通过轴向设置的柱形流道304贯通连接,当压力清洗液输送至对应的集液腔302内后,集液腔302内的压力清洗液可经对应的分液道303沿柱形流道304两端向柱形流道304内流入;每个柱形流道304上沿轴向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分流孔305,分流孔305出口贯穿至传动辊101周侧外,当压力清洗液流入至柱形流道304内后,其内部的压力清洗液可经各分流孔305分散向胶辊套2流出;
[0028]参阅图3至图5,胶辊套2周侧沿轴向阵列设置有多个膨胀结构4,膨胀结构4包括流道孔401,流道孔401的数量、位置均与分流孔305的数量、位置对应,且每个流道孔401的进口均与位置相对应的分流孔305的出口贯通连接,胶辊套2上同一径向方向所分布的流道孔401的出口均共同设置有环形流道402,环形流道402沿轴向间隔阵列设置有多个,当压力清
洗液从对应的分流孔305分散向胶辊套2流出后,压力清洗液可流入胶辊套2对应的同一径向方向的流道孔401内,然后再流入胶辊套2上对应的环形流道402内,使得环形流道402内充满压力清洗液;
[0029]参阅图4,环形流道402的口部设置有软胶套404,软胶套404上设置有多个收缩孔405,当不断地向胶辊套2上的环形流道402内注入压力清洗液后,可使软胶套404产生膨胀变形,促使软胶套404向远离辊体1中心往外凸起,从而使得胶辊套2的外表面阵列产生多个鼓包环,而当胶辊套2的外表面产生多个鼓包环后,可破坏胶辊套2外表面板结的釉化层,使得胶辊套2外表面的大部分釉化层发生破裂而掉落,同时在软胶套404产生膨胀变形的过程中,软胶套404上的各收缩孔405张开,当收缩孔405打开后,其内部的部分压力清洗液可从各收缩孔405向胶辊套2的外表面分散喷出,从而将胶辊套2外表面破裂未掉落的釉化层冲落,进而能方便清理胶辊套2外表面的釉化层。
[0030]参阅图3,每个环形流道402内沿径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体403,支撑体403外侧面与软胶套404内侧面贴合接触,当环形流道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胶辊,包括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辊体(1)包括传动辊(101)以及设置在传动辊(101)两端的安装柱(102),所述传动辊(101)周侧设置有胶辊套(2);所述辊体(1)内部设置有输送结构(3),所述胶辊套(2)周侧沿轴向阵列设置有多个膨胀结构(4),所述输送结构(3)用于向膨胀结构(4)内输送压力清洗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印刷胶辊,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结构(3)包括进液道(301)与集液腔(302),所述进液道(301)与所述集液腔(302)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集液腔(302)分别设置在传动辊(101)的两端内部,两个所述进液道(301)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安装柱(102)内,且位于同侧的所述安装柱(102)内的进液道(301)一端与所对应的集液腔(302)贯通连接,所述进液道(301)的另一端贯穿至安装柱(102)周侧外;两个所述集液腔(302)内沿径向方向阵列设置有多个分液道(303),且两个所述集液腔(302)上位置所相对的分液道(303)之间均通过轴向设置的柱形流道(304)贯通连接;每个所述柱形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大建谢雨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虹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