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高频疏络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771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高频疏络仪,包括顶盖、主腔体、底座和冲击头,主腔体内设有驱动组件、传动组件,驱动组件的输出端通过传动组件与冲击头连接;直流电机固定在主腔体内,输出轴与大伞齿轮固定连接,大伞齿轮与小伞齿轮啮合连接,小伞齿轮的输出轴穿过支架与主偏心轮中心部固定连接,主偏心轮的偏心轴套装有传动组件并与副偏心轮的偏心部装配在一起,副偏心轮的中心轴与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冲击振动具有较强的穿透力、扩散力,整个运动过程中没有较大的声音,传导组件每一次运动都为全幅运动,且不会对韧带肌肉等组织造成伤害,保证了按摩效果,可以快速解决肌肉韧带的无菌性疼痛,高效、省时、省力。省力。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高频疏络仪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按摩理疗机,具体为一种超高频疏络仪。

技术介绍

[0002]诸多种的疼痛困扰着诸多患者,尤其以肩周疼、五十肩、腰痛、后背痛、漆关节疼、腱鞘炎等等居多,这些疾病是药物无法根治的,主要原因就是肌肉粘连、韧带钙化。肌肉粘连、韧带钙化是细胞体受到神经递质非靶向释放后产生的乙酸和胆碱刺激而在细胞表面形成一层聚合物,减缓或停止了细胞内液与外液的交换,并膨大变硬,有着强烈压痛感和冷环境刺激疼,所谓中西药物、各种膏药、针灸、火罐、不专业的按摩等等都不能根治,会越来越困扰病人;因此需要一种真正能解决疼痛的仪器。目前市面销售的筋膜枪等仪器冲击力幅度过大,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伤害且会造成使用者的相关部位剧烈振动,而人工按摩会在患者疼痛部位施力而会加剧疼痛。
[0003]申请号为201910974858.0的中国专利申请,该申请的运行原理是电机带动胶轮旋转碾压冲击传动件的凸起,将冲击传动件压下,压力通过滑动冲击杆从而推动冲击治疗头运动,当胶轮碾压过冲击传动件上的凸起后,冲击传动杆恢复原位,如此反复,形成冲击传动杆的上下往复运动。在实践中发现了该疏络仪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胶轮和冲击传动件的凸起摩擦而具有升温过快,噪音较大,且冲击传动件易磨损等问题,且若冲击传动件上的凸起回弹不到位,胶轮碾压时,冲击传动杆受到的压力就会减小,导致冲击头的力度减小,按摩效果会降低,因此本方案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缺点与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超高频疏络仪,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顶盖、主腔体、底座和冲击头,其特征在于,主腔体内设有驱动组件、传动组件,驱动组件的输出端通过传动组件与冲击头连接;驱动组件包括直流电机、大伞齿轮、小伞齿轮、主偏心轮、副偏心轮和第一~第二支架,其中第一~第二支架分别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端面两侧,直流电机固定在主腔体内,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与大伞齿轮固定连接,大伞齿轮与小伞齿轮啮合连接,小伞齿轮的输出轴穿过第一支架与主偏心轮中心部固定连接,主偏心轮的偏心轴套装有传动组件并与副偏心轮的偏心部装配在一起,副偏心轮的中心轴与第二支架转动连接。
[0005]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曲轴和传导杆,其中曲轴上端部与主偏心轮的偏心轴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曲轴下端与传导杆上端转动连接。
[0006]所述曲轴下端与主偏心轮的传导杆通过第二固定销转动连接,曲轴内部、第二固定销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四~第五轴承,第四~第五轴承的内圆与第二固定销固定连接,外圆固定安装于曲轴内部。
[0007]所述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与穿过第一支架与之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副偏心轮的中心轴穿过第二支架与之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
[0008]还具有消音胶圈,其套设在主腔体外部。
[0009]还具有控制面板,其设于顶盖上端面上。
[0010]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及优点:
[0011]1.本技术的驱动组件的直流电机带动啮合齿轮和一组偏心轮运动从而带动传动组件上下往复运动,整个运动过程中没有较大的声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胶轮旋转过程中与传导件之间摩擦升温过快、噪音较大且传导件容易磨损的问题。
[0012]2.本技术的本技术偏心轮带动传动组件往复运动的结构保证了传导组件每一次运动都为全幅运动,从而保证冲击头每一次作用到人体的力度是一致的,保证了按摩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胶轮旋转碾压过传动冲击件凸起后传动冲击件凸起不能每次都百分百回弹,从而导致冲击头作用到人体受力不均的问题。
[0013]3.本技术提供的超高频疏络仪冲击振动具有较强的穿透力、扩散力,其通过冲击振动冲击波作用在受益区域的全部细胞;冲击振动幅度为微幅 3mm 左右,冲击频率最高可达 12000 次/分钟,相当于普通按摩频率的200 倍,不会对韧带肌肉等组织造成伤害,对疏络部位产生高速反复按压效果,将粘连和钙化的肌肉、韧带、神经快速恢复活性,达到治疗作用,可以快速解决肌肉韧带的无菌性疼痛,高效、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顶盖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大伞齿轮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小伞齿轮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支架的侧视图;
[0020]图7为本技术主偏心轮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技术副偏心轮的示意图;
[0022]图9为本技术曲轴的示意图;
[0023]图10为图9的侧视图;
[0024]图11为本技术底座的示意图。
[0025]其中,1为DC插座、2为控制面板、3为顶盖、4为顶盖顶丝、5为控制电路板、6为直流电机、7为大伞齿轮、8为第一固定销、9为小伞齿轮、10为第二支架、11为第一支架、12为主偏心轮、13为曲轴、14为传导杆、15为副偏心轮、17为主腔体、19为第二固定销、20为底座、22为冲击头、23为消音胶圈、24为固定顶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1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超高频疏络仪,包括:顶盖3、主腔体17、底座20和冲击头22,其特征在于,主腔体7内设有控制电路板5、驱动组件、传动组件,驱动组件的输出端通过传动组件与冲击头22连接,顶盖3通过顶盖顶丝4与主腔体17连接,主腔体17外壁设有固定顶丝24;驱动组件包括直流电机6、大伞齿轮7、小伞齿轮9、主偏心轮12、副偏心轮15和第一~第二支架,其中第一~第二支
架分别固定安装在底座20上端面两侧,直流电机6通过固定顶丝24固定在主腔体17内,直流电机6的输出轴与大伞齿轮7通过第一固定销8固定连接,大伞齿轮7与小伞齿轮9啮合连接,小伞齿轮9的输出轴穿过第一支架11与主偏心轮12中心部固定连接,且小伞齿轮9的输出轴与第一支架11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主偏心轮12的偏心轴套装有传动组件并与副偏心轮15的偏心部装配在一起,副偏心轮15的中心轴与第二支架10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
[0027]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曲轴13和传导杆14,其中曲轴13上端部与主偏心轮12的偏心轴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曲轴13下端与传导杆14上端转动连接。
[0028]所述曲轴13下端与传导杆14通过第二固定销19转动连接,曲轴13内部、第二固定销19的两端分别设有第四~第五轴承,第四~第五轴承的内圆与第二固定销19固定连接,外圆固定安装于曲轴13内部。
[0029]主腔体17外部具有消音胶圈23,可减少疏络仪使用时的噪音。
[0030]顶盖3上端面上具有控制面板2,可通过按压控制面板上的功能按键控制疏络仪的开关和频率增减。
[0031]使用时,将本技术超高频疏络仪电源打开,直流电机6带动大伞齿轮7和小伞齿轮9转动,从而带动与小伞齿轮9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主偏心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高频疏络仪,包括顶盖、主腔体、底座和冲击头,其特征在于,主腔体内设有驱动组件、传动组件,驱动组件的输出端通过传动组件与冲击头连接;驱动组件包括直流电机、大伞齿轮、小伞齿轮、主偏心轮、副偏心轮和第一~第二支架,其中第一~第二支架分别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端面两侧,直流电机固定在主腔体内,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与大伞齿轮固定连接,大伞齿轮与小伞齿轮啮合连接,小伞齿轮的输出轴穿过第一支架与主偏心轮中心部固定连接,主偏心轮的偏心轴套装有传动组件并与副偏心轮的偏心部装配在一起,副偏心轮的中心轴与第二支架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高频疏络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曲轴和传导杆,其中曲轴上端部与主偏心轮的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长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无微不治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