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拉悬索桥拉索与吊杆交叉处减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76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斜拉悬索桥拉索与吊杆交叉处减振结构,包括在两相邻吊杆上均设置的吊杆夹具、在两相邻吊杆间的斜拉索上设置的拉索夹具以及两撑杆;所述撑杆包括直杆部以及在直杆部两端分别设置的第一U形铰接头、第二U形铰接头,所述拉索夹具在临近吊杆一侧沿斜拉索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铰接点,两撑杆呈八字形设置且各撑杆的第一U形铰接头与铰接点铰接、第二U形铰接头与吊杆夹具铰接;所述吊杆夹具在与吊杆接触处、拉索夹具在与斜拉索接触处均设有弹性橡胶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振可同时抑制斜拉索与吊杆的振动,避免斜拉索与吊杆互相碰撞,节省了桥面拉索、吊杆区的横向空间。吊杆区的横向空间。吊杆区的横向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斜拉悬索桥拉索与吊杆交叉处减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具体地指一种斜拉悬索桥拉索与吊杆交叉处减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斜拉

悬索协作体系桥梁同时采用斜拉和悬索两种体系,近塔处采用斜拉体系,跨中区域采用悬索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大跨度桥梁领域具有较好的结构性能和经济效益。斜拉

悬索协作体系桥梁存在斜拉索与吊杆重叠区域,该区域内斜拉索与吊杆交叉处距离较近,外部激励下索体振动,存在相互碰撞的可能性,对结构安全及耐久性不利。
[0003]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抑制斜拉索及吊杆振动、避免索体相互碰撞的新型减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抑制斜拉索及吊杆振动、避免索体相互碰撞的新型减振结构。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斜拉悬索桥拉索与吊杆交叉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两相邻吊杆上均设置的吊杆夹具、在两相邻吊杆间的斜拉索上设置的拉索夹具以及两撑杆;
[0006]所述撑杆包括直杆部以及在直杆部两端分别设置的第一U形铰接头、第二U形铰接头,所述拉索夹具在临近吊杆一侧沿斜拉索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铰接点,两撑杆呈八字形设置且各撑杆的第一U形铰接头与铰接点铰接、第二U形铰接头与吊杆夹具铰接;
[0007]所述吊杆夹具在与吊杆接触处、拉索夹具在与斜拉索接触处均设有弹性橡胶件。
[0008]优选的,所述拉索夹具包括两个半圆形的第一抱箍片,以及各第一抱箍片两侧延伸形成的第一拼接片,所述第一拼接片两两对应连接使两第一抱箍片围合形成抱紧斜拉索的第一夹持空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拉索夹具在临近吊杆一侧、互相连接的两第一拼接片上沿斜拉索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两第一铰接孔,所述第一铰接孔位于第一U形铰接头的开口内且第一铰接孔上设有第一螺杆穿过第一U形铰接头的两臂将撑杆与拉索夹具铰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空间内壁贴合设置第一高阻尼弹性橡胶。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空间两端设有第一挡板用于将第一高阻尼弹性橡胶限位于第一夹持空间内,所述第一挡板外径大于第一抱箍片外径且第一挡板与第一抱箍片端部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各吊杆夹具包括两半圆形的第二抱箍片,以及第二抱箍片两侧延伸分别形成的第二拼接片,所述第二拼接片两两对应连接使两第二抱箍片围合形成抱紧吊杆的第二夹持空间。
[0013]进一步的,各吊杆夹具在朝向拉索夹具、互相连接的两第二拼接片上设有第二铰接孔,所述第二铰接孔位于第二U形铰接头的开口内且第二铰接孔上设有第二螺杆穿过第二U形铰接头的两臂将撑杆与吊杆夹具铰接。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空间内壁贴合设置第二高阻尼弹性橡胶。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持空间两端设有第二挡板用于将第二高阻尼弹性橡胶限位于第二夹持空间内,所述第二挡板外径大于第二抱箍片外径且第二挡板与第二抱箍片固定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U形铰接头转动时可与拉索夹具边缘接触用于限制第一U形铰接头的转动范围,所述第二U形铰接头转动时可与吊杆夹具边缘接触用于限制第二U形铰接头的转动范围。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按八字形设置的两撑杆将两吊杆和斜拉索连成整体,撑杆与吊杆夹具、斜拉索夹具间均为铰接,因此具有一定的活动余量。U形铰接头使撑杆的转动范围受限,一旦转动至根部与拼接片边缘接触则撑杆无法再转动,两撑杆夹角无法增大,斜拉索与吊杆将始终保持间距,避免了二者之间的相互碰撞。
[0019]2.吊杆夹具、斜拉索夹具内的高阻尼弹性橡胶可同时吸收振动能量,减小索体的振动幅值。本技术可有效控制斜拉索及吊杆的振动,避免斜拉索与吊杆间相互碰撞,提高杆件使用寿命。
[0020]3.结构简单,重量轻,对索体的刚度及外形影响小。而且该新型减振结构可同时抑制斜拉索与吊杆的振动,避免斜拉索与吊杆互相碰撞,节省了桥面拉索、吊杆区的横向空间。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竖向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平面示意图
[0023]图3为吊杆夹具轴向图示意图
[0024]其中:1

吊杆2

斜拉索3

第二抱箍片4

第二拼接片5

第二铰接孔6

第二高阻尼弹性橡胶7

第二挡板8

第二螺杆9

第二螺栓10

吊杆夹具11

第一抱箍片12

第一拼接片13

第一铰接孔14

第一螺杆15

第一高阻尼弹性橡胶16

第一挡板17

第一螺栓20

拉索夹具30

撑杆31

直杆部32

第一U形铰接头33

第二U形铰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9]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斜拉悬索桥拉索与吊杆交叉处减振结构,包括在两相邻吊杆1上均设置的吊杆夹具10、在两相邻吊杆1间的斜拉索2上设置的拉索夹具20以及两撑杆30;撑杆30包括直杆部31以及在直杆部31两端分别设置的第一U形铰接头32、第二U形铰接头33,拉索夹具20在临近吊杆1一侧沿斜拉索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铰接点,两撑杆30呈八字形设置且各撑杆30的第一U形铰接头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拉悬索桥拉索与吊杆交叉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两相邻吊杆(1)上均设置的吊杆夹具(10)、在两相邻吊杆(1)间的斜拉索(2)上设置的拉索夹具(20)以及两撑杆(30);所述撑杆(30)包括直杆部(31)以及在直杆部(31)两端分别设置的第一U形铰接头(32)、第二U形铰接头(33),所述拉索夹具(20)在临近吊杆(1)一侧沿斜拉索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铰接点,两撑杆(30)呈八字形设置且各撑杆(30)的第一U形铰接头(32)与铰接点铰接、第二U形铰接头(33)与吊杆夹具(10)铰接;所述吊杆夹具(10)在与吊杆(1)接触处、拉索夹具(20)在与斜拉索(2)接触处均设有弹性橡胶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悬索桥拉索与吊杆交叉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夹具(20)包括两个半圆形的第一抱箍片(11),以及各第一抱箍片(11)两侧延伸形成的第一拼接片(12),所述第一拼接片(12)两两对应连接使两第一抱箍片(11)围合形成抱紧斜拉索(2)的第一夹持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拉悬索桥拉索与吊杆交叉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夹具(20)在临近吊杆(1)一侧、互相连接的两第一拼接片(12)上沿斜拉索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两第一铰接孔(13),各第一铰接孔(13)位于对应的第一U形铰接头(32)开口内且第一铰接孔(13)上设有第一螺杆(14)穿过第一U形铰接头(32)的两臂将撑杆(30)与拉索夹具(20)铰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拉悬索桥拉索与吊杆交叉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空间内壁贴合设置第一高阻尼弹性橡胶(1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斜拉悬索桥拉索与吊杆交叉处减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空间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新鹏彭成明颜兆福张媛徐鑫胡伟彭志辉汪仁威张军政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