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肠道灌肠造口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552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肠道灌肠造口袋,涉及肠道造口袋技术领域,包括肠道造口袋正面,所述肠道造口袋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的正面且位于肠道造口袋正面的正面粘接有底盘盖,所述肠道造口袋正面背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肠道造口袋背面,所述肠道造口袋背面的正面设置有灌肠管孔,所述肠道造口袋正面与肠道造口袋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软膜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消毒片的作用,便于对灌肠管孔的位置处进行消毒,防止肠道灌肠造口袋长时间放置,导致外界的细菌进入到肠道灌肠造口袋的内腔中,利用管口压紧片和管头的作用,对灌肠管孔与肠道造口袋背面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细菌从肠道造口袋背面与灌肠管孔之间的连接处进入。接处进入。接处进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肠道灌肠造口袋


[0001]本技术涉及肠道造口袋
,具体涉及一种肠道灌肠造口袋。

技术介绍

[0002]在与许多胃肠道疾病相关的手术中,在许多情况下,结果之一是病人的腹部会留下一个造口,如在腹壁中的结肠造口、回肠造口或尿道造口以用于排出内脏包含物,包括肠积气在内的内脏包含物的排出不能随意调节,对于此目的,使用者必须依赖于一种器具来将流出此类开口的物质收集在一个袋中,随后在适当时间将这个袋清空或丢弃。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的肠道灌肠造口袋,没有可以插入灌肠管的接口,一般在肠道灌肠造口袋上剪个洞方便插入灌肠管,在剪切时对病人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或者存在将肠道灌肠造口袋剪破的问题;
[0005]2、现有的肠道灌肠造口袋的尾部一般较短,不便于将肠道灌肠造口袋中的液体直接排放到马桶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肠道灌肠造口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肠道灌肠造口袋,包括肠道造口袋正面,所述肠道造口袋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的正面且位于肠道造口袋正面的正面粘接有底盘盖,所述肠道造口袋正面背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肠道造口袋背面,所述肠道造口袋背面的正面设置有灌肠管孔,所述肠道造口袋正面与肠道造口袋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软膜管。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灌肠管孔包括管头,所述管头的左侧与肠道造口袋背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管头的右侧搭接有消毒片。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管头、消毒片之间的相互配合,对灌肠管孔的位置处进行消毒,防止肠道灌肠造口袋长时间放置,导致外界的细菌进入到肠道灌肠造口袋的内腔中。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头的外壁且位于消毒片的右侧螺纹连接有管盖,所述管头的左侧且位于肠道造口袋背面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管口压紧片。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管盖、管口压紧片、管头之间的相互配合,对灌肠管孔与肠道造口袋背面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细菌从肠道造口袋背面与灌肠管孔之间的连接处进入。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头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皮套,所述管头的内壁且位于第一橡胶皮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管套。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第一橡胶皮套、第二橡胶管套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第一橡胶皮套和第二橡胶管套的外壁对灌肠管的外壁紧密接触,防止灌肠管插入到肠道灌
肠造口袋内腔中时,灌肠管孔的内壁与灌肠管之间有一定的缝隙,使细菌从缝隙中进入到肠道灌肠造口袋的内腔中。
[0015]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软膜管包括第一加长软膜片,所述第一加长软膜片的正面与肠道造口袋背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长软膜片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加长软膜片,所述第二加长软膜片的正面与肠道造口袋正面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第二加长软膜片、第一加长软膜片之间的相互配合,对肠道灌肠造口袋的尾部进行加长,便于将造口袋中的液体直接排放到马桶中,避免对造口袋中的液体进行排放时滴落在地面上的问题。
[001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加长软膜片的表面粘接有第一粘贴,所述第一粘贴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粘贴,所述第二粘贴上表面的中部与第二加长软膜片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第一粘贴、第二粘贴之间的相互配合,对肠道灌肠造口袋的底部进行密封,避免肠道灌肠造口袋在未使用前,外界的细菌从肠道灌肠造口袋的尾部进入到肠道灌肠造口袋的内腔中。
[0019]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0]1、本技术提供一种肠道灌肠造口袋,采用肠道造口袋背面、灌肠管孔、管口压紧片、管头、第一橡胶皮套、第二橡胶管套、管盖、消毒片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消毒片的作用,便于对灌肠管孔的位置处进行消毒,防止肠道灌肠造口袋长时间放置,导致外界的细菌进入到肠道灌肠造口袋的内腔中,利用管口压紧片和管头的作用,对灌肠管孔与肠道造口袋背面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密封,防止细菌从肠道造口袋背面与灌肠管孔之间的连接处进入,同时,利用第一橡胶皮套和第二橡胶管套的作用,使第一橡胶皮套和第二橡胶管套的外壁对灌肠管的外壁紧密接触,防止灌肠管插入到肠道灌肠造口袋内腔中时,灌肠管孔的内壁与灌肠管之间有一定的缝隙,使细菌从缝隙中进入到肠道灌肠造口袋的内腔中,对肠道灌肠造口袋内腔中的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导致患者在对肠道灌肠造口袋进行时候时细菌进入到患者的体力,对患者造成危害。
[0021]2、本技术提供一种肠道灌肠造口袋,采用第一粘贴、第一加长软膜片、第二加长软膜片、第二粘贴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第一加长软膜片和第二加长软膜片的作用,对肠道灌肠造口袋的尾部进行加长,便于将造口袋中的液体直接排放到马桶中,避免对造口袋中的液体进行排放时滴落在地面上的问题,利用第一粘贴和第二粘贴的作用,对肠道灌肠造口袋的底部进行密封,避免肠道灌肠造口袋在未使用前,外界的细菌从肠道灌肠造口袋的尾部进入到肠道灌肠造口袋的内腔中。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灌肠管孔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软膜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肠道造口袋正面;2、底盘;3、底盘盖;4、肠道造口袋背面;5、灌肠管孔;51、
管口压紧片;52、管头;53、第一橡胶皮套;54、第二橡胶管套;55、管盖;56、消毒片;6、软膜管;61、第一粘贴;62、第一加长软膜片;63、第二加长软膜片;64、第二粘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肠道灌肠造口袋,包括肠道造口袋正面1,肠道造口袋正面1正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盘2,底盘2的正面且位于肠道造口袋正面1的正面粘接有底盘盖3,肠道造口袋正面1背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肠道造口袋背面4,肠道造口袋背面4的正面设置有灌肠管孔5,肠道造口袋正面1与肠道造口袋背面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软膜管6。
[0030]在本实施例中,将肠道造口袋正面1正面的底盘盖3取掉,并对肠道造口袋正面1正面底盘2的位置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肠道灌肠造口袋底盘2的位置固定在患者的身体上,然后,打开灌肠管孔5将灌肠管的一端,从灌肠管孔5的位置处穿过肠道灌肠造口袋内腔插入到患者的体力,便可以对患者进行灌肠,在对患者进行灌肠的同时,将软膜管6的底部打开,并将软膜管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肠道灌肠造口袋,包括肠道造口袋正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肠道造口袋正面(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底盘(2),所述底盘(2)的正面且位于肠道造口袋正面(1)的正面粘接有底盘盖(3),所述肠道造口袋正面(1)背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肠道造口袋背面(4),所述肠道造口袋背面(4)的正面设置有灌肠管孔(5),所述肠道造口袋正面(1)与肠道造口袋背面(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软膜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道灌肠造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肠管孔(5)包括管头(52),所述管头(52)的左侧与肠道造口袋背面(4)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管头(52)的右侧搭接有消毒片(5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肠道灌肠造口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头(52)的外壁且位于消毒片(56)的右侧螺纹连接有管盖(55),所述管头(52)的左侧且位于肠道造口袋背面(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管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