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动护齿牙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546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动护齿牙套,其包括:唇侧部,其与牙列外侧相适配;腭侧部,其与牙列内侧相适配;咬合部,其与牙列颌侧相适配;所述唇侧部、咬合部和腭侧部依次连接形成牙列槽;其中,所述唇侧部顶部边缘不超过黏膜返折处;所述腭侧部的外边缘远离所述牙列内侧边缘的距离为1~2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运动护齿牙套,所述唇侧部顶部边缘不超过黏膜返折处,以降低口内异物感;所述腭侧部的外边缘远离所述牙列内侧边缘的距离为1~2mm,如此可提升口内佩戴的舒适感,减少恶心感,降低口内异物感。所述唇侧部、咬合部和腭侧部依次连接形成牙列槽,不仅与牙列相适配,且与整排牙列均匀接触包裹,吻合性好,不容易脱位,力量传导均衡,提升缓冲及分散作用。分散作用。分散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动护齿牙套


[0001]本技术涉及护齿牙套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动护齿牙套。

技术介绍

[0002]运动护齿是一种抗冲击力的弹性软垫,是戴在牙齿和牙龈上的“保护套”。它能让人们在进行高强度和直接对抗性运动,如滑雪、滑冰、冰球、足球、篮球、曲棍球、跆拳道、拳击等运动时,缓冲颌面部和牙齿受到的意外冲击力,降低牙齿、颌骨、唇、颊、舌等部位的损伤几率,并减轻伤害的严重程度。
[0003]目前主要有加热咬合式护齿,如中国技术CN204293296U公开的护齿器。其主要是预先成型的,使用前将护齿置于水中加热以改变形状,接着捞出置于牙齿上以咬合在被加热过的护齿,如此可适合不同的人佩戴,但是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用户自己定型,操作麻烦,不易成功,并且吻合性差,容易脱位,不利于正常呼吸及说话,佩戴容易造成恶心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运动护齿牙套。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运动护齿牙套,其包括:
[0007]唇侧部,其与牙列外侧相适配,用于抵接覆盖住所述牙列外侧;
[0008]腭侧部,其与牙列内侧相适配,用于抵接覆盖住所述牙列内侧;
[0009]咬合部,其与牙列颌侧相适配,用于抵接覆盖住所述牙列颌侧;
[0010]所述唇侧部、咬合部和腭侧部依次连接形成牙列槽;
[0011]其中,
[0012]所述唇侧部顶部边缘不超过黏膜返折处;所述腭侧部的外边缘远离所述牙列内侧边缘的距离为1~2mm。
[0013]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运动护齿牙套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唇侧顶部设置有V型唇系带让开口。
[0014]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运动护齿牙套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V型唇系带让开口的角度设为30
°
以上、45
°
以下。
[0015]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运动护齿牙套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咬合部对应后牙区的区域厚度设为1.5~3mm。
[0016]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运动护齿牙套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咬合部与对颌牙的咬合痕迹深度不超过1.5mm。
[0017]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运动护齿牙套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咬合部与对颌牙的咬合痕迹深度设为1~1.5mm。
[0018]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运动护齿牙套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运动护齿牙套由
透明或彩色的EVA材料制成。
[0019]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所述运动护齿牙套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运动护齿牙套由透明或彩色的硅胶材料制成。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运动护齿牙套,其中,所述唇侧部顶部边缘不超过黏膜返折处,以降低口内异物感;同时,所述腭侧部的外边缘远离所述牙列内侧边缘的距离为1~2mm,如此可提升口内佩戴的舒适感,减少恶心感,降低口内异物感。所述唇侧部、咬合部和腭侧部依次连接形成牙列槽,不仅与牙列相适配,且与整排牙列均匀接触包裹,吻合性好,不容易脱位,力量传导均衡,提升缓冲及分散作用。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一种运动护齿牙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一种运动护齿牙套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一种运动护齿牙套的仰视状态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一种运动护齿牙套的又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一种运动护齿牙套的前视图;
[0028]图6为本技术一种运动护齿牙套的局部侧视图;
[0029]图7为本技术牙列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牙列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003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5]请参考图1

7,一种运动护齿牙套,其包括唇侧部1、腭侧部2和咬合部3,所述唇侧部1、咬合部3和腭侧部2依次连接形成牙列槽4,其中,所述唇侧部1和腭侧部2的两侧(即左右两侧51)高度相比中侧52高度小,增加舒适度。
[0036]所述唇侧部1与牙列外侧61相适配,用于抵接覆盖住所述牙列外侧61。当牙套套设在牙列上后,所述唇侧部1的顶部11边缘不超过黏膜返折处63,以降低口内异物感,提升舒
适度。
[0037]进一步地,如图1

4,所述唇侧部1的顶部11设置有V型唇系带让开口12,用以避开唇系带,佩戴更舒适。更进一步地,所述V型唇系带让开口12的角度a设为30
°
以上、45
°
以下,如此设计可防止损伤唇系带,降低对牙套的佩戴影响。
[0038]所述腭侧部2其与牙列内侧62相适配,用于抵接覆盖住所述牙列内侧62。进一步地,当牙套套设在牙列上后,所述腭侧部2的外边缘远离所述牙列内侧62的边缘的距离为1~2mm,如此设计,可提升口内佩戴的舒适感,减少恶心感,降低口内异物感。所述咬合部3与牙列颌侧相适配,用于抵接覆盖住所述牙列颌侧。
[0039]进一步地,所述咬合部3对应后牙区的区域厚度设为1.5~3mm。
[0040]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咬合部3与对颌牙的咬合痕迹31深度不超过1.5mm,更优选地,控制在1~1.5mm。如此设计,避免太深锁住对颌牙齿,不易于受撞击时的缓冲,太浅起不到定位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护齿作用和防脱作用。
[0041]进一步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运动护齿牙套由透明或彩色的EVA材料制成。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运动护齿牙套由透明或彩色的硅胶材料制成。如此,便于个性化生产,外观及设计符合每个用户的口腔情况及需求,贴合性好,舒适度高,颜色选择多元化。
[0042]所述运动护齿牙套的制作过程如下:获取到石膏模型通过扫描形成3d模型数据或者直接在口腔内扫描获取3d模型数据,然后根据3d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动护齿牙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唇侧部,其与牙列外侧相适配,用于抵接覆盖住所述牙列外侧;腭侧部,其与牙列内侧相适配,用于抵接覆盖住所述牙列内侧;咬合部,其与牙列颌侧相适配,用于抵接覆盖住所述牙列颌侧;所述唇侧部、咬合部和腭侧部依次连接形成牙列槽;其中,所述唇侧部顶部边缘不超过黏膜返折处;所述腭侧部的外边缘远离所述牙列内侧边缘的距离为1~2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护齿牙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唇侧顶部设置有V型唇系带让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动护齿牙套,其特征在于,所述V型唇系带让开口的角度设为30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天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悠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