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深远海漂浮式风力潮流能发电平台
[0001]本技术属于漂浮平台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深远海漂浮式风力潮流能发电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大型平台减振采用添加减振设备的方式来辅助维持平台稳定性。该结构控制理念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学者Kobori为控制高层建筑稳定性的技术设计。近年来,随着深远海海洋能开发不断深入和结构控制技术在陆上建筑日渐成熟,科研人员开始将减晃结构控制技术应用于海上作业平台。
[0003]结构控制减震技术,通过改变结构体系某些部位的连接、刚度或质量,来调整其振动特性,或增加阻尼或施加外力,使机构的震动反应大大减小,以此保证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将结构控制减震技术应用于海上漂浮平台,可以减小漂浮平台的摇晃,使整个装置可以稳定和安全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深远海漂浮式风力潮流能发电平台,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减振平台在深远海复杂工况下的不适用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深远海漂浮式风力潮流能发电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减震底座(15),减震底座(15)的上表面安装有呈柱状的壳体(13),壳体(13)的下端和减震底座(15)之间设置有弧形板减振组件;壳体(13)中安装有圆球减振组件,壳体的上端设有浮箱,浮箱的侧壁上安装有抱箍减振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深远海漂浮式风力潮流能发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球减振组件包括内壳(1)和安装在壳体(13)中的外壳(4);外壳(4)和内壳(1)均为顶部敞口的半球形结构,内壳(1)位于外壳(4)内侧,且两者同轴设置,外壳(4)和内壳(1)之间设有能够减振的减振件(2),内壳(1)中放置有金属球;外壳(4)的上方固定有将外壳(4)和内壳(1)盖合的顶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深远海漂浮式风力潮流能发电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件(2)包括呈半球形壳体结构且顶部敞口的消能层(5),消能层(5)的内壁和内壳(1)的外壁贴合且固连,消能层(5)的外壁和外壳(4)的内壁不接触;消能层(5)上间隔且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6),每个通孔(6)均沿消能层(5)的径向设置,每个通孔(6)中均插设有减震弹簧(3);每个减震弹簧(3)均沿消能层(5)的径向设置,每个减震弹簧(3)的一端和内壳(1)外壁固连,每个减震弹簧(3)的另一端和外壳(4)内壁固连;消能层(5)靠近外壳(4)的一面上,间隔且均匀设有多个第一磁铁(7);外壳(4)的内壁上,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皓炜,张玉全,徐君蕙,丁子涵,王艺蓉,张继生,林祥峰,刘欣雨,孔千慧,张珂,徐璐,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