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金属极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金属极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可以直接将氢气和氧气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受卡诺循环限制,转化率高,是一种高效的能量转化装置。一般的,燃料电池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双极板和膜电极堆叠组成,每个双极板都有反应流场并需要单独冷却。当燃料电池满载工作时温度最高,需要散热的热量也最大如果散热不及时或散热不足,容易使燃料电池电堆的性能下降,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燃料电池电堆不可恢复的损伤。因此,燃料电池电堆的冷却区域设置非常重要。
[0003]目前,燃料电池电堆金属极板都是冲压形成的,水路区域容易存在强度不足的情况。金属极板一般通过在空白区域设置加强筋来增强极板强度,但是,其加强筋是与水平面平行设置的,容易阻碍冷却液的流动而导致冷却液分配不均,进而影响电堆的散热,特别是当燃料电池进行大功率运行时很难满足电堆正常散热的需要,使得整个燃料电池电堆的性能下降,严重时容易影响整个燃料电池电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金属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板本体、氢气进口、冷却液进口、氧气进口、加强筋区和流道区;所述流道区设置于所述极板本体的中间区域;所述氢气进口、所述冷却液进口和所述氧气进口并列设置于所述极板本体的一端,且所述冷却液进口设置于所述氢气进口和所述氧气进口之间;所述加强筋区设置于所述流道区的两侧;所述加强筋区包括第一加强筋区和第二加强筋区,所述第一加强筋区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区分别设置于所述流道区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加强筋区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区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第二加强筋;以垂直于所述流道区流道的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分别与所述水平方向形成的夹角的度数为0
°
~4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金属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等间隙设置;相邻的所述第二加强筋之间等间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金属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金属极板结构还包括水路分配区,所述水路分配区设置于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流道区之间;所述水路分配区包括第一流线部、第二流线部、第三流线部和第四流线部;所述第一流线部设置于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第二流线部之间;所述第二流线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流线部和所述第四流线部之间;所述第三流线部与所述第二流线部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三流线部设置于所述氢气进口与所述第四流线部之间;所述第四流线部靠近所述流道区设置;所述第一加强筋区的一端靠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旭,胡清辉,高鹏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氢瑞燃料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