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安装支架及监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231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设备安装支架及监控设备,设备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转接组件、连接电子设备的活动组件,还包括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连接转接组件与活动组件的消振元件;在电子设备相对支架本体活动时,消振元件能够形变并吸收活动组件的动能。通过吸收活动组件相对于转接组件活动的动能,使活动组件相对于转接组件进行阻尼振动,其振动幅度以阻尼衰减形式减小,最终活动组件的动能消失,恢复至静止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备安装支架能够使连接活动组件的电子设备尽快停止振动,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了电子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了电子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设备安装支架及监控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安防
,尤其涉及一种设备安装支架及监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安防监控相机的使用场景日益多样,如今越来越多的摄像机应用在施工工地、森林消防、输电塔等。这类使用场合中的摄像机相对地面高悬,很容易受地面震动或者气流扰动影响而震动或者晃动,且摄像机会持续振动,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静止状态,这会导致摄像机获得的监控图像模糊失真,严重时还会造成摄像机内部元器件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子设备在环境因素冲击下持续振动的设备安装支架,这种设备安装支架能够使电子设备发生震动或晃动后较快地恢复至静止状态,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0004]本技术提供的设备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连接支架本体的转接组件、连接电子设备的活动组件,还包括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连接转接组件与活动组件的消振元件;在电子设备相对支架本体震动时,消振元件能够形变并吸收活动组件的动能,以使电子设备相对支架本体发生阻尼震动,并抑制活动组件相对转接组件活动。
[000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转接组件包括承托件和连接支架本体的转接件,活动组件包括搭挂部与外延部,搭挂部可活动设于承托件与转接件之间,至少部分外延部向远离转接件的方向延伸以连接电子设备,减震组件包括第一消振元件,第一消振元件位于承托件与搭挂部之间,并与二者连接。
[0006]如此设置,搭挂部得以搭接在第一消振元件上,避免搭挂部与转接组件之间形成刚性连接,承托件可以通过承载第一消振元件来承载活动组件以及连接活动组件的电子设备的重量,第一消振元件也因此能够保持受压状态。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转接件包括盖压部,盖压部与承托件间隔设置,搭挂部可活动设于承托件与盖压部之间,减震组件还包括第二消振元件,第二消振元件位于盖压部与搭挂部之间,并与二者连接。
[0008]如此设置,第一消振元件与第二消振元件分别位于搭挂部的两侧,二者能够共同夹持搭挂部,可以避免当电子设备相对支架本体晃动,导致搭挂部出现脱离第一消振元件的情况,确保搭挂部始终与第一消振元件和第二消振元件保持连接。在搭挂部始终与消振元件连接的情况下,其动能能够被更快地吸收转化,因此电子设备恢复至静止状态所需的时间缩短。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转接组件还包括预紧件,预紧件连接转接件与承托件,且限定出盖压部与承托件之间的最大距离,以使第一消振元件与第二消振元件分别承受预紧压力。
[0010]如此设置,第一消振元件与第二消振元件都始终保持受压状态,从而始终保持连
接搭挂部的状态,消除了搭挂部与两个消振元件同时相互分离的可能,其动能能够被更快地吸收转化。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预紧件包括穿设转接件与承托件的杆体,还包括与杆体连接的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抵接盖压部远离承托件的一端,第二限位部抵接承托件远离盖压部的一端。
[0012]如此设置,预紧件与转接件和承托件之间的连接安装更方便,预紧件的结构形状得以简化。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转接组件包括纵压部与横压部,活动组件包括搭挂部与外延部,搭挂部与外延部分别同纵压部与横压部相对设置,并共同围设出活动腔以容纳消振元件,消振元件包括至少两个分别连接纵压部与搭挂部的端部;及/或,横压部与外延部共同夹持消振元件的侧部。
[0014]如此设置,在消振元件其中两端分别连接纵压部与搭挂部的情况下,消振元件能够在电子设备震动或晃动时吸收电子设备在消振元件两端连线方向上活动的动能,从而对电子设备在消振元件两端连线方向上的振动进行阻尼衰减;在消振元件侧部分别被横压部与外延部夹持的情况下,消振元件能够在电子设备震动或晃动时吸收电子设备在横压部指向外延部方向上活动的动能,从而对电子设备在横压部指向外延部方向上的振动进行阻尼衰减。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纵压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纵压部与第二纵压部,搭挂部可活动设于第一纵压部与第二纵压部之间,减震组件包括位于搭挂部两侧的第一消振元件与第二消振元件,第一消振元件连接第一纵压部与搭挂部,第二消振元件连接第二纵压部与搭挂部。
[0016]如此设置,第一消振元件与第二消振元件分别位于搭挂部两侧,二者能够共同配合来吸收电子设备在第一纵压部与第二纵压部之间的间隔方向上的动能。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横压部包括第一凸台,第一凸台凸设于第二纵压部靠近搭挂部的一侧,外延部包括第一筒体,第一筒体凸设于搭挂部靠近第二纵压部的一侧;第二消振元件的两端连接第二纵压部与搭挂部,第二消振元件的两个侧壁连接第一凸台的外壁与第一筒体的内壁。
[0018]如此设置,电子设备在第二消振元件两端连线方向上的动能,可以在第二纵压部与搭挂部挤压第二消振元件两端时,被发生压缩形变的第二消振元件所吸收;电子设备在第二消振元件两个侧壁的间距方向上的动能,可以在第一凸台的外壁与第一筒体的内壁挤压第二消振元件两侧时,被发生压缩形变的第二消振元件所吸收。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消振元件套设第一凸台,第一筒体套设第二消振元件,第一凸台的外壁与第一筒体的内壁分别夹持第二消振元件的内壁与外壁。
[0020]如此设置,第一筒体与第一凸台能够在任意一个垂直于第二消振元件两端连线的方向上挤压第二消振元件,因此电子设备在任意一个垂直于第二消振元件两端连线的方向上的动能都可以被第二消振元件所吸收,由此实现了电子设备在上述方向上的阻尼振动。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转接组件还包括预紧件,预紧件连接第二纵压部,并且穿设搭挂部与第一消振元件,外延部包括第二筒体,第二筒体凸设于搭挂部远离第二纵压部的一侧;第一消振元件的两端连接第一纵压部与搭挂部,预紧件与第二筒体夹持第一消振
元件。
[0022]如此设置,电子设备在第一消振元件两端连线方向上的动能,可以在第一纵压部与搭挂部挤压第一消振元件两端时,被发生压缩形变的第一消振元件所吸收;电子设备在垂直于第二筒体高度方向的任意一个方向上的动能,可以在预紧件与第二筒体挤压第一消振元件时,被发生压缩形变的第一消振元件所吸收。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预紧件穿设第二纵压部并伸入第二筒体内腔,其中,搭挂部和第一纵压部中的一者与预紧件紧配合固定,另一者与预紧件间隙活动配合。
[0024]如此设置,预紧件与第二筒体内壁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运动,二者能够通过相互靠近以夹持位于第二筒体内壁与预紧件之间的第一消振元件。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减震组件还包括缓冲元件,缓冲元件连接转接组件与活动组件,能够弹性胀缩形变以减小活动组件的动量。
[0026]如此设置,缓冲元件与消振组件能够协同配合,显著提高了减震组件的弹性形变能力以及缓冲性能,且消振元件不仅可以吸收电子设备与活动组件活动的动能,还可以吸收缓冲元件自身振动的动能。...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备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300)、转接组件(10)、连接电子设备的活动组件(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组件(30),所述减震组件(30)包括连接所述转接组件(10)与所述活动组件(20)的消振元件(32);在所述电子设备相对所述支架本体(300)活动时,所述消振元件(32)能够形变并吸收所述活动组件(20)的动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组件(10)包括承托件(12)和连接所述支架本体(300)的转接件(11),所述活动组件(20)包括搭挂部(201)与外延部(202),所述搭挂部(201)可活动设于所述承托件(12)与所述转接件(11)之间,至少部分所述外延部(202)向远离所述转接件(11)的方向延伸以连接电子设备,所述减震组件(30)包括第一消振元件,所述第一消振元件位于所述承托件(12)与所述搭挂部(201)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11)包括盖压部(111),所述盖压部(111)与所述承托件(12)间隔设置,所述搭挂部(201)可活动设于所述承托件(12)与所述盖压部(111)之间,所述减震组件(30)还包括第二消振元件,所述第二消振元件位于所述盖压部(111)与所述搭挂部(20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组件(10)还包括预紧件(13),所述预紧件(13)连接所述转接件(11)与所述承托件(12),且限定出所述盖压部(111)与所述承托件(12)之间的最大距离,以使所述第一消振元件与所述第二消振元件分别承受预紧压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紧件(13)包括穿设所述转接件(11)与所述承托件(12)的杆体(131),还包括与所述杆体(131)连接的第一限位部(132)与第二限位部(133),所述第一限位部(132)抵接所述盖压部(111)远离所述承托件(12)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部(133)抵接所述承托件(12)远离所述盖压部(111)的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组件(10)包括纵压部(101)与横压部(102),所述活动组件(20)包括搭挂部(201)与外延部(202),所述搭挂部(201)与所述外延部(202)同所述纵压部(101)与所述横压部(102)共同围设出活动腔以容纳所述消振元件(32),其中:所述消振元件(32)至少包括两个分别连接所述纵压部(101)与所述搭挂部(201)的端部;及/或,所述横压部(102)与所述外延部(202)共同夹持所述消振元件(32)的侧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安装支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秀秀李益伟顾郑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