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数据的加密传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5164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远程数据的加密传输方法,属于网络数据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客户端接收公钥P0后,利用公钥P0对需要传输至服务器端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数据采用二进制进行数据传输,并在采用公钥P0加密处理后的数据中加入纠错码;经公钥P0和纠错码加密处理的数据附上传输的时间后,上传至服务器端,服务器端采用私钥P1对该组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后,并通过纠错码的纠错原理对该组数据进行校验,验证是否正确;若解密后的数据经验证正确后,则将数据存入数据库内。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拟提供一种远程数据的加密传输方法,提供安全的数据传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安全性和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程数据的加密传输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网络数据通信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远程数据的加密传输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数据加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技术,指通过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将明文转变为密文,而解密则是通过解密算法和解密密钥将密文恢复为明文。它的核心是密码学。数据加密仍是计算机系统对信息进行保护的一种最可靠的办法。它利用密码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密,实现信息隐蔽,从而起到保护信息的安全的作用。
[0003]目前市场上已有的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其他数据对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进行扰乱,如果不对数据进行处理,容易导致服务器端或者客户端接收到的数据不是原本的数据,数据传输时的安全性低。因此,急需设计一款远程数据的加密传输方法,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0004]经检索,关于图片远程传输的技术应用已有大量专利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1107802785,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数据加密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服务器身份代码生成设备将生成的身份代码发送给客户端身份接收设备,服务器密钥生成设备生成出一组密钥,且这组密钥随着服务器身份代码一起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发出的数据,通过客户端身份校验设备对服务器发出数据中的身份代码进行校验,当客户端身份校验设备对服务器发出的数据中身份代码校验无误之后。该专利技术中,服务器将生成的身份代码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可以通过接收的身份代码可以确定发送端是否为同一个服务器端,避免客户端无法辨别不同的服务器端,导致数据发送错误的情况发生,达到了提高了安全性的效果。
[0005]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911406299X,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及一种服务器数据安全交互系统及方法,服务器A和服务器B通过网络与安全管理模块进行安全管理及服务器状态监控互联;A端Linux系统模块与B端Linux系统模块之间互相进行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的数据传输验证;A端Linux内核模块与B端Linux内核模块之间进行密文传输和数据通信连接;A上层管理应用模块和B上层管理应用模块先预置安全管理模块的公钥,进行加密策略配置通信,进行服务器之间的身份认证和秘钥协商,该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可进行非对称算法的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且身份认证过程和数据加解密过程与服务器上在运行的业务平台不需要直接对接,有效减少业务平台的工作量,降低开发成本的服务器数据安全交互系统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1、要解决的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拟提供一种远程数据的加密传输方法,提供安全的数据传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0008]2、技术方案
[000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远程数据的加密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A:创建服务器端时,服务器密钥自动生成出一组公钥P0和私钥P1,其中公钥P0发送给所有需要监控客户端,私钥P1保存在服务器的服务器端;
[0012]B:客户端接收公钥P0后,利用公钥P0对需要传输至服务器端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0013]C:步骤B中的数据采用二进制进行数据传输,并在采用公钥P0加密处理后的数据中加入纠错码;
[0014]D:经公钥P0和纠错码加密处理的数据附上传输的时间后,上传至服务器端,服务器端采用私钥P1对该组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后,并通过纠错码的纠错原理对该组数据进行校验,验证是否正确;
[0015]E:若解密后的数据经验证正确后,则将数据存入数据库内。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步骤B中的加密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0017]B1:公钥P0为一组数值,将其均分成N等份,N等份数值均匀间隔穿插入用户需要传输的数据内;
[0018]B2:按照客户端传输数据的次数顺序,公钥P0从数据的首位至末位依次循环间隔穿插至数据内;
[0019]B3:根据定时器设定客户端每次传输数据的时间间隔。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步骤E中若解密后的数据经验证正确后,则服务器端向客户端发送一串数据,数据内容包含上一次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的数据位数及数据发送的时间,待客户端确认无误后,再将客户端传输的数据存入数据库内。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2]F:当服务器端需要向客户端发送数据时,在创建客户端时,服务器密钥自动生成出一组公钥Q0和私钥Q1,其中私钥Q1存储在客户端,公钥Q0发送到服务器端;
[0023]G:服务器端利用公钥Q0对需要传输至客户端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
[0024]H:步骤G中的数据采用二进制进行数据传输,经公钥Q0加密处理的数据附上传输的时间后,传输至服务器的客户端,Q0采用私钥Q1对该组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后,用户得到服务器端发送的破解后的真实数据。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步骤A中包括用户打开设备,所述设备可以是Web网页或者APP,首次登陆,用户需要先注册一个账号和密码,作为用户的身份识别信息。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改进,客户端传输至服务器端的数据的位数为定值,所述纠错码为多个,间隔穿插至数据内。
[0027]3、有益效果
[002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9](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远程数据的加密传输方法,提供安全的数据传输技术,避免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被第三方破解或干扰,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0030](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远程数据的加密传输方法,用户首次注册账号后,即可获得一个公钥P0,用于后期向服务器端发送数据的加密处理,服务器端获取与该公钥P0相匹配的私
钥P1,用于对采用公钥P0加密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解密,使服务器端能够获取客户端传输的真实数据,公钥P0和私钥P1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保证在客户端传输数据时的安全性,防止第三方干扰或破解,有效提高了客户端的安全性。
[0031](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远程数据的加密传输方法,按照客户端传输数据的次数顺序,公钥P0从数据的首位至末位依次循环间隔穿插至数据内,比如用户首次传输数据时,公钥P0的第一等份数值则从数据的首位开始穿插,均匀间隔相同的位数后,再穿插公钥P0的第二等份数值,以此类推;当用户第二次传输数据时,公钥P0的第一等份数值则从数据的第二位开始穿插,如此循环往复,有效增大了加密数据的破解难度,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0032](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远程数据的加密传输方法,将客户端传输的数据都附上相对应的传输时间,以便后期进行校验,防止第三方发送的干扰数据,由于每次数据发送的时间不同,在数据上附上传输时间,再发送给客户端进行核验后,就能清楚准确地知晓这个数据是否是客户端传输过来的,有效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纠错码的加入能够进一步避免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数据丢失,错乱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程数据的加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创建服务器端时,服务器密钥自动生成出一组公钥P0和私钥P1,其中公钥P0发送给所有需要监控客户端,私钥P1保存在服务器端;B:客户端接收公钥P0后,利用公钥P0对需要传输至服务器端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C:步骤B中的数据采用二进制进行数据传输,并在采用公钥P0加密处理后的数据中加入纠错码;D:经公钥P0和纠错码加密处理的数据附上传输的时间后,上传至服务器端,服务器端采用私钥P1对该组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后,并通过纠错码的纠错原理对该组数据进行校验,验证是否正确;E:若解密后的数据经验证正确后,则将数据存入数据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数据的加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的加密处理包括以下步骤:B1:公钥P0为一组数值,将其均分成N等份,N等份数值均匀间隔穿插入用户需要传输的数据内;B2:按照客户端传输数据的次数顺序,公钥P0从数据的首位至末位依次循环间隔穿插至数据内;B3:根据定时器设定客户端每次传输数据的时间间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程数据的加密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若解密后的数据经验证正确后,则服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倩刘建雄张永佳刘小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小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