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本钊专利>正文

一种可改变形态的钢结构施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07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改变形态的钢结构施工平台,涉及钢结构施工平台技术领域;为了实现对于钢结构的全方位施工;包括支撑板和平台部,所述平台部包括:平台板:其通过支撑杆焊接于支撑板顶部外壁,且平台板顶部外壁固定有防护架,且平台板内部分别开设有滑孔和侧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平台板设置为U型结构,从而可以使得在对钢结构进行施工时,使得钢结构置于平台板中间位置,从而使得施工人员可以对钢结构的四个侧壁进行施工,通过设置有V型孔可以使其在横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驱动限位柱进行移动,使得保护板可以通过滑块沿着滑孔进行滑动,从而使得保护板逐渐移动到侧边槽内壁,从而可以避免施工人员施工的过程中踩空。而可以避免施工人员施工的过程中踩空。而可以避免施工人员施工的过程中踩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改变形态的钢结构施工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结构施工平台
,尤其涉及一种可改变形态的钢结构施工平台。

技术介绍

[0002]钢结构厂房在搭建的过程中,当钢结构主体利用吊车等起吊装置起吊后安装固定后,还需要对钢结构表面进行打磨、喷漆等工序,从而提高钢结构的耐腐蚀能力,在对钢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施工平台,施工平台可以通过升降方式改变形态,从而可以对钢结构表面的不同高度处和位置处进行施工;
[0003]现有的升降式钢结构施工平台在施工过程中,通常利用举升机构将平台举升到施工高度,施工人员站立在施工平台内,进行施工作业,但是通过此种施工方式,使得施工人员只能对钢结构的其中一个侧面进行施工,当需要对钢结构的其他三个侧面进行施工时,还需要对施工平台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才能对另外三个侧面进行施工,因此会降低施工效率,基于此,需要设计一种钢结构施工平台,从而克服上述问题,实现高效率的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改变形态的钢结构施工平台。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改变形态的钢结构施工平台,包括支撑板和平台部,所述平台部包括:
[0007]平台板:其通过支撑杆焊接于支撑板顶部外壁,且平台板顶部外壁固定有防护架,且平台板内部分别开设有滑孔和侧边槽;
[0008]保护板:其活动连接于侧边槽内壁,且保护板底部固定有和滑孔内径适配的滑块
[0009]保护架:其固定于保护板顶部外壁;
[0010]衔接板:其固定于平台板一侧外壁,且衔接板底部外壁焊接有矩形板;
[0011]电动缸:其固定于矩形板一侧外壁,且电动缸输出端通过销固定有圆形杆;
[0012]驱动板:其固定于圆形杆一侧外壁,且驱动板表面开设有V型孔;
[0013]中间板:其固定于滑块一侧外壁,且中间板底部通过销固定有和V型孔内径适配的限位柱;
[0014]立板:其固定于支撑板顶部外壁,且立板表面开设的通孔内壁活动连接有导动柱,所述导动柱圆周外壁开设有弧形槽;
[0015]竖向驱动杆:其焊接于圆形杆底部,且竖向驱动杆外径和弧形槽内径互相适配;
[0016]所述导动柱一端通过齿轮部传动连接有升降部,两个升降部之间利用连杆进行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升降部包括:
[0018]底座:其顶部外壁固定有滑动架,且滑动架外壁活动连接有支架二;
[0019]支架一:其固定于底座顶部外壁;
[0020]折叠臂四:其活动连接于支架二内壁;
[0021]折叠臂三:其活动连接于支架一内壁,且折叠臂三和折叠臂四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0022]折叠臂二:其活动连接于折叠臂三一端;
[0023]折叠臂一:其活动连接于折叠臂四一端,且折叠臂二和折叠臂一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
[0024]支架四:其固定于支撑板内壁,且折叠臂二远离折叠臂三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支架四内壁;
[0025]导杆:其活动连接于支撑板内壁,且导杆圆周外壁活动连接有支架三,且折叠臂一远离折叠臂四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支架三内壁。
[0026]优选的:所述齿轮部包括驱动齿轮和容纳板,所述驱动齿轮通过键连接于导动柱一端,所述容纳板固定于支撑板顶部外壁。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容纳板表面开设的通孔内壁活动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一端通过键连接有中间齿轮。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支架三一侧外壁通过销固定有齿条,且齿条和中间齿轮之间互相啮合。
[002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立板一侧内壁固定有活塞筒,竖向驱动杆圆周外壁通过销固定有活塞杆,且活塞杆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有活塞板。
[0030]进一步的:所述平台板内壁粘接有气囊,且气囊和活塞筒之间通过粘接方式固定有气管。
[003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塞板外径和活塞筒内径相适配。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底部外壁活动连接有万向轮。
[003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平台部之间利用连接部进行连接,所述连接部包括中间框一和中间框二,所述中间框二一侧外壁焊接有延伸板,且延伸板顶部外壁固定有保护栏,所述中间框一活动连接于延伸板外壁,所述中间框一顶部外壁和中间框二顶部外壁均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部开设有孔洞,所述保护板一侧外壁固定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一端焊接有插杆,所述平台板一侧外壁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部开设有插槽,所述中间框二底部外壁和中间框一底部外壁均活动连接有行走轮。
[003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5]1.通过将平台板设置为U型结构,从而可以使得在对钢结构进行施工时,使得钢结构置于平台板中间位置,从而使得施工人员可以对钢结构的四个侧壁进行施工。
[0036]2.通过设置有V型孔可以使其在横向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驱动限位柱进行移动,使得保护板可以通过滑块沿着滑孔进行滑动,从而使得保护板逐渐移动到侧边槽内壁,从而可以避免施工人员施工的过程中踩空。
[0037]3.通过将V型孔设置为V型,从而使得在保护板移动到侧边槽内壁后,不会无休止移动,从而保证保护板的稳定性。
[0038]4.通过设置有弧形槽可以将竖向驱动杆的直线运动转化为导动柱的圆周运动,从而使得齿轮部可以驱动升降部进行升降,从而可以对平台部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将导动
柱设置为V型,从而可以保证当保护板移动到侧边槽内壁后,升降部开始驱动平台部上升,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0039]5.通过设置有活塞板可以对活塞筒内的空气进行挤压,使得空气通过气管进入到气囊内,使得气囊可以充盈后膨胀,从而可以对平台板和钢结构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从而可以避免施工人员出现崴脚和受伤。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改变形态的钢结构施工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1]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改变形态的钢结构施工平台的侧方向结构示意图;
[0042]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改变形态的钢结构施工平台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43]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改变形态的钢结构施工平台的主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0044]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改变形态的钢结构施工平台的防护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0045]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改变形态的钢结构施工平台的动力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6]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改变形态的钢结构施工平台的动力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7]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改变形态的钢结构施工平台的气囊保护部结构示意图;
[0048]图9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改变形态的钢结构施工平台的导动柱结构示意图;
[0049]图10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可改变形态的钢结构施工平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改变形态的钢结构施工平台,包括支撑板(1)和平台部,其特征是,所述平台部包括:平台板(24):其通过支撑杆(2)焊接于支撑板(1)顶部外壁,且平台板(24)顶部外壁固定有防护架(13),且平台板(24)内部分别开设有滑孔(18)和侧边槽(23);保护板(26):其活动连接于侧边槽(23)内壁,且保护板(26)底部固定有和滑孔(18)内径适配的滑块(25);保护架(27):其固定于保护板(26)顶部外壁;衔接板(8):其固定于平台板(24)一侧外壁,且衔接板(8)底部外壁焊接有矩形板(33);电动缸(32):其固定于矩形板(33)一侧外壁,且电动缸(32)输出端通过销固定有圆形杆(34);驱动板(30):其固定于圆形杆(34)一侧外壁,且驱动板(30)表面开设有V型孔(29);中间板(22):其固定于滑块(25)一侧外壁,且中间板(22)底部通过销固定有和V型孔(29)内径适配的限位柱(21);立板(31):其固定于支撑板(1)顶部外壁,且立板(31)表面开设的通孔内壁活动连接有导动柱(36),所述导动柱(36)圆周外壁开设有弧形槽(35);竖向驱动杆(40):其焊接于圆形杆(34)底部,且竖向驱动杆(40)外径和弧形槽(35)内径互相适配;所述导动柱(36)一端通过齿轮部传动连接有升降部,两个升降部之间利用连杆(44)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改变形态的钢结构施工平台,其特征是,所述升降部包括:底座(6):其顶部外壁固定有滑动架(12),且滑动架(12)外壁活动连接有支架二(10);支架一(9):其固定于底座(6)顶部外壁;折叠臂四(7):其活动连接于支架二(10)内壁;折叠臂三(5):其活动连接于支架一(9)内壁,且折叠臂三(5)和折叠臂四(7)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折叠臂二(4):其活动连接于折叠臂三(5)一端;折叠臂一(3):其活动连接于折叠臂四(7)一端,且折叠臂二(4)和折叠臂一(3)之间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支架四(17):其固定于支撑板(1)内壁,且折叠臂二(4)远离折叠臂三(5)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支架四(17)内壁;导杆(20):其活动连接于支撑板(1)内壁,且导杆(20)圆周外壁活动连接有支架三(15),且折叠臂一(3)远离折叠臂四(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本钊刘得波
申请(专利权)人:何本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