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曳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500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的曳引机,能够缩小为了更换绳轮所需的作业空间。该电梯的曳引机具备:绳轮支承体(3),其具有外周面(806)形成为圆柱面形状的第1旋转部(802)以及外周面(807)形成为圆柱面形状的第2旋转部(803),第1旋转部以及第2旋转部彼此相邻地配置,第1旋转部的外周面的直径(D1)比第2旋转部的外周面的直径(D2)大;以及绳轮(4),其具有第1嵌合部(403)以及第2嵌合部(404),第1嵌合部形成有供第1旋转部嵌入的第1孔(406),第2嵌合部形成有供第2旋转部嵌入的第2孔(407),第1旋转部的外周面与第1孔的内周面彼此面接触,第2旋转部的外周面与第2孔的内周面彼此面接触。与第2孔的内周面彼此面接触。与第2孔的内周面彼此面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的曳引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的曳引机。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通过将绳轮支承体嵌入绳轮的孔中而将绳轮安装于绳轮支承体的电梯的曳引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011140号公报
[0006]在绳轮绕挂有绳索。在绳轮形成有供绳索插入的绳槽。电梯的曳引机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导致绳轮的绳槽发生磨损。在绳轮的绳槽发生了磨损的情况下,需要更换绳轮。
[0007]在进行更换绳轮的作业时,将顶推螺栓以沿绳轮支承体的轴线的方式配置。通过使顶推螺栓以顶推螺栓的轴线为中心旋转,从而使得在顶推螺栓按压绳轮的同时,绳轮相对于绳轮支承体沿着绳轮支承体的轴线移动。由此,将绳轮从绳轮支承体卸下。
[0008]然而,在电梯的曳引机大型化的情况下,在沿绳轮支承体的轴线的方向上,绳轮支承体以及绳轮分别大型化。由此,顶推螺栓变长。因此,存在电梯的曳引机周边的为了更换绳轮所需的作业空间扩大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缩小为了更换绳轮所需的作业空间的电梯的曳引机。
[0010]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曳引机具备:绳轮支承体,其具有外周面形成为圆柱面形状的第1旋转部、以及外周面形成为圆柱面形状的第2旋转部,第1旋转部以及第2旋转部彼此相邻地配置,第1旋转部的外周面的直径比第2旋转部的外周面的直径大;以及绳轮,其具有第1嵌合部以及第2嵌合部,第1嵌合部形成有供第1旋转部嵌入的第1孔,第2嵌合部形成有供第2旋转部嵌入的第2孔,第1旋转部的外周面与第1孔的内周面彼此面接触,第2旋转部的外周面与第2孔的内周面彼此面接触。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曳引机,能够缩小为了更换绳轮所需的作业空间。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曳引机的侧视图。
[0014]图2是示出图1的电梯的曳引机的局部剖视图。
[0015]图3是示出图2的电梯的曳引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16]图4是示出图2的绳轮安装部件的剖视图。
[0017]图5是示出图2的绳轮及盘的剖视图。
[0018]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曳引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0019]标号说明
[0020]1:支承台;2:电机;3:绳轮支承体;4:绳轮;5:盘;6:支承框;7:旋转轴;8:绳轮安装部件;9:顶推螺栓;10:旋转轴;101:轴部;102:绳轮安装部;103:第1旋转部;104:第2旋转部;105:第3旋转部;106:定位部;107:外周面;108:外周面;109:外周面;110:螺栓孔;401:贯通孔;402:绳槽;403:第1嵌合部;404:第2嵌合部;405:第3嵌合部;406:第1孔;407:第2孔;408:第3孔;801:贯通孔;802:第1旋转部;803:第2旋转部;804:第3旋转部;805:定位部;806:外周面;807:外周面;808:外周面;809: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方式1
[0022]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曳引机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电梯的曳引机的局部剖视图。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曳引机具备支承台1、电机2、绳轮支承体3、绳轮4、盘5以及支承框6。绳轮支承体3具有旋转轴7和绳轮安装部件8。
[0023]电机2载置于支承台1。电机2具有未图示的电机定子和未图示的电机转子。通过从外部向电机2供给电流,从而使电机转子相对于电机定子旋转。
[0024]旋转轴7的一端部与电机2的电机转子连接。因此,通过从外部向电机2供给电流,从而使旋转轴7旋转。将旋转轴7的轴线设为Lc。旋转轴7以轴线Lc为中心旋转。将沿旋转轴7的轴线Lc的方向作为轴向。将在与旋转轴7的轴线Lc正交的平面中沿以旋转轴7的轴线Lc为中心的圆的半径的方向作为径向。将在与旋转轴7的轴线Lc正交的平面中沿以旋转轴7的轴线Lc为中心的圆的圆周的方向作为周向。
[0025]在绳轮安装部件8形成有贯通孔801。贯通孔801沿着旋转轴7的轴线Lc贯通绳轮安装部件8。在贯通孔801中插入有旋转轴7。由此,绳轮安装部件8被固定于旋转轴7。通过旋转轴7的旋转,绳轮安装部件8旋转。绳轮安装部件8以旋转轴7的轴线Lc为中心旋转。
[0026]在绳轮4形成有贯通孔401。贯通孔401沿着旋转轴7的轴线Lc贯通绳轮4。在贯通孔401中插入有绳轮安装部件8。由此,绳轮4固定于绳轮安装部件8。通过绳轮安装部件8的旋转而使绳轮4旋转。绳轮4以旋转轴7的轴线Lc为中心旋转。
[0027]在绳轮4形成有多个绳槽402。在绳轮4,沿着绳槽402绕挂有未图示的多个绳索。绳索插入于绳槽402。通过绳轮4的旋转而使绕挂于绳轮4的绳索移动。未图示的轿厢通过绳索被吊挂在井道中。因此,通过绳索的移动而使轿厢在井道中升降。
[0028]盘5固定于绳轮4。因此,通过绳轮4的旋转而使盘5旋转。在盘5的周围设有未图示的制动装置。制动装置对盘5的旋转进行制动。通过对盘5的旋转进行制动而对绳轮4的旋转进行制动。
[0029]支承框6载置于支承台1。支承框6将旋转轴7的另一端部支承为能够旋转。通过支承框6支承旋转轴7的另一端部,使得旋转轴7的以轴线Lc为中心的旋转稳定。
[0030]图3是示出图2的电梯的曳引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图2的绳轮安装部件8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图2的绳轮4及盘5的剖视图。绳轮安装部件8具有第1旋转部802、第2旋转部803、第3旋转部804以及定位部805。
[0031]第1旋转部802形成为圆筒形状。第1旋转部802的外周面806的形状为圆柱面形状。
因此,在沿着旋转轴7的轴线Lc观察的情况下,第1旋转部802的外周面806的形状为以旋转轴7的轴线Lc为中心的圆形状。
[0032]第2旋转部803形成为圆筒形状。第2旋转部803的外周面807的形状为圆柱面形状。因此,在沿着旋转轴7的轴线Lc观察的情况下,第2旋转部803的外周面807的形状为以旋转轴7的轴线Lc为中心的圆形状。
[0033]第3旋转部804形成为圆筒形状。第3旋转部804的外周面808的形状为圆柱面形状。因此,在沿着旋转轴7的轴线Lc观察的情况下,第3旋转部804的外周面808的形状为以旋转轴7的轴线Lc为中心的圆形状。
[0034]第1旋转部802、第2旋转部803以及第3旋转部804沿着旋转轴7的轴线Lc排列配置。因此,第1旋转部802以及第2旋转部803彼此相邻地配置,第2旋转部803以及第3旋转部804彼此相邻地配置。换言之,第1旋转部802、第2旋转部803以及第3旋转部804从轴向上的电机2侧朝向支承框6侧,按照第1旋转部802、第2旋转部803、第3旋转部804的顺序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的曳引机,其具备:绳轮支承体,其具有外周面形成为圆柱面形状的第1旋转部、以及外周面形成为圆柱面形状的第2旋转部,所述第1旋转部以及所述第2旋转部彼此相邻地配置,所述第1旋转部的所述外周面的直径比所述第2旋转部的所述外周面的直径大;以及绳轮,其具有第1嵌合部以及第2嵌合部,所述第1嵌合部形成有供所述第1旋转部嵌入的第1孔,所述第2嵌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品川知洋多田顺一近藤昌孝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