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公共电力资源调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73491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公共电力资源调配方法,属于电力资源调配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预测每户居民后续阶段的标准用电量;匹配调控区域内居民用电平均大数据,对每户居民的所述标准用电量分别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所述标准用电量进行电力资源的调配。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解决现有电力调配方式没有进一步实现对用户后续阶段用电的精准预测,导致电量分配至一些非活跃用户,造成的分配调度不合理的问题。合理的问题。合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公共电力资源调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资源调配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公共电力资源调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力调度是为了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对外可靠供电、各类电力生产工作有序进行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管理手段。
[0003]随着人口的增长,电能资源也会出现供应不及时的状况,在现有专利一种直流微电网的控制系统中,虽然实现了调度模块在直流微电网产生的电量小于预设阀值情况下根据数据库内存储的分配值进行直流微电网的电量调度,从而对直流微电网系统产生的电量合理的调度和控制,为用户进行供电,但没有进一步实现对用户后续阶段用电的精准预测,导致电量分配至一些非活跃用户,造成分配调度不合理,电量没有合理分配给需要用电的用户,电力资源的调配存在缺陷,寻求一种更完善的公共电力资源调配方法符合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公共电力资源调配方法,解决现有电力调配方式没有进一步实现对用户后续阶段用电的精准预测,导致电量分配至一些非活跃用户,造成的分配调度不合理的问题。
[0005]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公共电力资源调配方法,包括:预测每户居民后续阶段的标准用电量;所述预测每户居民后续阶段的标准用电量;包括:获取用户用电特征样本;通过预设的多任务分类模型中的特征编码器,对所述用户用电特征样本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用户用电特征样本的编码后特征向量;通过所述多任务分类模型中的标签编码器,对所述用户用电特征样本的画像标签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用户用电特征样本的编码后标签向量;通过所述多任务分类模型中的分类任务层,基于所述用户用电特征样本的编码后特征向量和编码后标签向量,预测所述用户用电特征样本在各画像维度下的用电预测量;匹配调控区域内居民用电平均大数据,对每户居民的所述标准用电量分别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所述标准用电量进行电力资源的调配。
[0006]优选地,所述匹配调控区域内居民用电平均大数据,对每户居民的所述标准用电量分别进行修正;包括:获取各电网节点的位置,计算线路的传输率,传输率为传输效率与线路长度的乘积,以各电网节点为节点,以电网线路为边,以线路的传输率为边的长度构造可视化的电力
传输图,并根据发电源的能源类型配置优先级,按照优先级顺序分层显示发电源,根据各线路的传输率配置传输优先级;收集电网中非可再生能源发电源的产能范围,预测电网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源在待调度时段内的动态产能数据,按照发电源的优先级和对应线路的优先级搜索多个发电源及对应的线路,根据搜索到的发电源的发电量对各用电源的用电需求走势数据进行匹配,得到发电源与用电源的动态匹配关系,动态匹配的发电源的发电产能覆盖所述用电源的用电需求走势数据,生成匹配文件并下发到配电站。
[0007]优选地,所述根据修正后的所述标准用电量进行电力资源的调配之后,还包括:对输电过程进行调整,对输电过程进行调整具体包括:发电站发出的交流电通过采用电流控制指令的LCC变成直流电;直流电通过采用构网型双环控制策略的SVG进行功率无功补偿;直流电通过SVG后输送到配电站系统受端。
[0008]优选地,LCC电流控制指令包括:给定的直流电流I
dc_pu
,用于限制直流系统传输功率最大值;由SVG子模块电容电压平衡控制产生的电流I
dc_SVG
,用于控制直流系统的传输功率;I
dc_pu
和I
dc_SVG
两种电流取小作为LCC电流控制指令I
dc_order

[0009]优选地,SVG采用构网型双环控制,其中,外环控制量为弱交流电网有功输出P
s
,即d轴,以及交流母线电压U
PCC
,即q轴,的有效值V
s_rms;
SVG的d轴外环控制目标为保持弱交流电网有功输出为零,控制方法为采集弱交流电网的有功输出,经PI控制后作为SVG的内环d轴电压控制指令u
sd_ref
,SVG的q轴外环控制目标为稳定PCC点的交流母线电压,控制方法为采集交流母线电压的有效值,将该有效值和控制目标值做差,经PI控制后作为SVG的内环q轴电压控制指令u
sq_ref

[0010]优选地,所述SVG子模块电容电压平衡控制包括:取SVG三相桥臂电容电压的平均值,利用PI控制让其稳定在参考值附近,使SVG的有功输出为零。
[0011]优选地,所述外环控制量为弱交流电网有功输出P
s
,即d轴包括:SVG的外环d轴控制目标为保持弱交流电网有功输出为零;控制方法包括采集弱交流电网的有功输出,经PI控制后作为SVG的内环d轴电压控制指令。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各种技术方案通过将用电源区域的节假日用电属性待调度时段内的气温波动、预期订单和节假日状态输入到需求预测模型中预测各用电源的用电需求走势,以线路传输率为边的长度构造可视化电力传输图,收集非可再生能源发电源的产能范围,预测可再生发电源的动态产能,按照发电源和对应线路的优先级搜索发电源及线路,得到动态匹配关系下发至配电站,配电站根据动态的匹配关系定时切换发电源和线路。通过预测动态的用电需求和清洁发电源产能以及优先匹配的方式,实现了供需精准平衡,降低了非可再生能源的占比,配电站用软件定义的方式定时切换,可提前部署实现自动调度,降低了人力操作依赖,调度效果及时可靠。
附图说明
[001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标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网的输电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LCC电流控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18]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种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公共电力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测每户居民后续阶段的标准用电量;所述预测每户居民后续阶段的标准用电量;包括:获取用户用电特征样本;通过预设的多任务分类模型中的特征编码器,对所述用户用电特征样本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用户用电特征样本的编码后特征向量;通过所述多任务分类模型中的标签编码器,对所述用户用电特征样本的画像标签进行编码,得到所述用户用电特征样本的编码后标签向量;通过所述多任务分类模型中的分类任务层,基于所述用户用电特征样本的编码后特征向量和编码后标签向量,预测所述用户用电特征样本在各画像维度下的用电预测量;匹配调控区域内居民用电平均大数据,对每户居民的所述标准用电量分别进行修正;根据修正后的所述标准用电量进行电力资源的调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公共电力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匹配调控区域内居民用电平均大数据,对每户居民的所述标准用电量分别进行修正;包括:获取各电网节点的位置,计算线路的传输率,传输率为传输效率与线路长度的乘积,以各电网节点为节点,以电网线路为边,以线路的传输率为边的长度构造可视化的电力传输图,并根据发电源的能源类型配置优先级,按照优先级顺序分层显示发电源,根据各线路的传输率配置传输优先级;收集电网中非可再生能源发电源的产能范围,预测电网中可再生能源发电源在待调度时段内的动态产能数据,按照发电源的优先级和对应线路的优先级搜索多个发电源及对应的线路,根据搜索到的发电源的发电量对各用电源的用电需求走势数据进行匹配,得到发电源与用电源的动态匹配关系,动态匹配的发电源的发电产能覆盖所述用电源的用电需求走势数据,生成匹配文件并下发到配电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公共电力资源调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修正后的所述标准用电量进行电力资源的调配之后,还包括:对输电过程进行调整,对输电过程进行调整具体包括:发电站发出的交流电通过采用电流控制指令的LCC变成直流电;直流电通过采用构网型双环控制策略的SVG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少华黄东旭潘力群李有毅邹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电子政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