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叠合板、现浇梁的快拆支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支模施工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叠合板、现浇梁的快拆支模。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叠合板及现浇梁的厂房结构结构均较为简单,主要为框架结构,有装配率要求的厂房因其高层高、长跨度的结构特点,其高支模施工一直是一个难题。采用满堂脚手架作为厂房支模的主要支撑体系时,其架体支撑的时候通常会在其顶端固定有用于增加接触面的支撑板,从而通过增加接触面来减小其压力强度,这样会使得支撑架整体呈“工”字形,并且“工”字形结构的支撑架在储存或者运输时占地空间大,并且在存放或者运输时其支撑板更易损坏,导致支撑架和支撑板更容易失效,并且当支撑板的顶端与所需支撑面存在极小间隙时,会导致支撑架实际没有对支模接触支撑,并且无法通过在支撑板顶端放置其他物体来进行高度补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叠合板、现浇梁的快拆支模,以解决支撑支模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装配式叠合板、现浇梁的快拆支模,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2),设置在型模(1)的下方;收纳槽(11),设置有至少一个,且竖直开设在支架(2)近顶端外侧表面;滑动支撑块(4),滑动套设在支架(2)外侧,所述滑动支撑块(4)相应所述收纳槽(11)的位置处设置有滑动限位块(15),所述滑动限位块(15)滑动设置在所述收纳槽(11)内;第一支撑连杆(9),其数量与所述收纳槽(11)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支撑连杆(9)的一端铰接在所述滑动支撑块(4)的顶部;第二支撑连杆(10),其数量与所述收纳槽(11)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支撑连杆(10)的一端铰接在对应的收纳槽(11)内且靠近所述收纳槽(11)的顶部,另一端开设有连接槽(12)且与所述第一支撑连杆(9)的端部铰接;限位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架(2)上且位于所述滑动支撑块(4)下方,用于阻止所述滑动支撑块(4)向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装配式叠合板、现浇梁的快拆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模(1)下表面设置有定位柱(25),支架(2)顶端表面开设有定位孔(20),所述收纳槽(11)设置有多个,并周向分布在所述支架(2)的外侧,第二支撑连杆(10)位于第一支撑连杆(9)上方,且第一支撑连杆(9)长度大于第二支撑连杆(10)长度,且收纳槽(11)内部设置有弹出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装配式叠合板、现浇梁的快拆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件包括弹块顶持弹簧(27)、弹块顶持弹簧(27)一端连接的弹块顶持槽(26)以及另一端连接的支撑弹块(21),弹块顶持槽(26)开设在收纳槽(11)最里侧表面,且呈“匚”字形结构,支撑弹块(21)一端伸出弹块顶持槽(26)设置,且弹块顶持弹簧(27)始终处于压缩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装配式叠合板、现浇梁的快拆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模(1)表面设置有第一顶撑件,所述第一顶撑件包括限位弧板(7)、支撑限位块(8)、顶持件以及按压连动件,限位弧板(7)固定在型模(1)下表面,支撑限位块(8)设置在型模(1)下表面,多组限位弧板(7)间距等于第二支撑连杆(10)宽度,支撑限位块(8)呈“匚”字形结构,且支撑限位块(8)与支架(2)间距大于限位弧板(7)与型模(1)间距。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装配式叠合板、现浇梁的快拆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持件包括限位顶持槽(30)以及限位顶持弹簧(31),限位顶持槽(30)开设子在型模(1)底端表面,限位顶持弹簧(31)一端与限位顶持弹簧(31)连接,另一端与支撑限位块(8)连接,且限位顶持弹簧(31)始终处于压缩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装配式叠合板、现浇梁的快拆支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连动件包括按压弹簧(33)、按压弹簧(33)一端连接的按压槽(34)、另一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肆青,廖峰,刘帅,孙克平,朱西俊,黄熙萍,韩磊,金强强,敫健,宋梦哲,王泽,张利,张箫,孙伟,杨昕,帅苹珏,吕琪,吴成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科创发展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