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4618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21: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屋面檩条、压型板、防护层、耐候板龙骨和耐候板,所述屋面檩条通过檩托与主体结构连接,所述屋面檩条按设计间距平行布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耐候板由耐候钢制成,作为屋面围护系统的最外面层,能够满足于建筑师对屋面外观“钢板的自然锈蚀变化效果”的要求,同时提高了屋面围护结构的防水性能和使用寿命,采用耐候钢板屋面简化了制作工艺,免除了现有酸洗、热浸镀锌等工序,降低了生产制作成本;并且需要在耐候板表面涂覆保护漆时,漆面的寿命也可达到普通碳钢的两倍。可达到普通碳钢的两倍。可达到普通碳钢的两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屋面围护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建筑业的发展,金属板材作为建筑的外表面已经很常见,尤其是铝板应用最为广泛,但耐候钢板作为建筑屋面层在国内还是很少见。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建筑师为了追求钢板的自然锈蚀变化效果就开始将未处理耐候钢板直接运用于外墙、顶棚、甚至屋面。钢板在大气环境中,表层逐渐氧化变色,雨水的流淌在钢板表面甚至在与钢板相接的墙体上留下了锈蚀的印迹,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效果。
[0003]但是一般结构钢(普通碳钢)的耐大气腐蚀性能较差,导致其长时间暴露在大气环境中的使用寿命较短。
[0004]耐候钢耐大气腐蚀性能是一般结构钢的3~4倍,即使在裸装使用条件下,其耐腐蚀性寿命也可达30年以上。耐候钢使用简单方便,可涂装,也可不加保护层裸露使用,这简化了生产工序。由于免除了现有酸洗、热浸镀锌等工序,降低了生产制作成本,同时不使用涂料可以杜绝VOC(有机挥发物)的挥发,更加有利于回收利用,对于环境保护大有裨益。耐候钢表面涂覆保护漆时,漆面的寿命可达到普通碳钢的两倍。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6]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屋面檩条、压型板、防护层、耐候板龙骨和耐候板,所述屋面檩条通过檩托与主体结构连接,所述屋面檩条按设计间距平行布置。
[0007]优选的是,所述防护层包括:依次连接的隔汽层、保温层和防水层,所述隔汽层与压型板连接。
[0008]优选的是,所述保温层包括至少两层岩棉板。
[0009]优选的是,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端与压型板和屋面檩条连接,所述支撑件的另一端穿过防护层后与耐候板龙骨连接。
[0010]优选的是,所述支撑件包括:与所述耐候板龙骨连接的U形顶托,所述U形顶托的底端通过支撑管设有八字形连接件,所述八字形连接件与呈梯形波纹状的压型板对应,通过螺钉将八字形连接件、压型板以及屋面檩条进行连接;靠近支撑件设置的防水层向上翻起至U形顶托的底部,翻起的防水层与支撑管的侧面连接。
[0011]优选的是,所述耐候板通过多个板单元拼接形成;
[0012]多个板单元包括:第一板单元、以及与屋面顶部围护上形成的天沟处对应的第二板单元,所述第二板单元上设有接收孔。
[0013]优选的是,第一板单元通过拼接件与耐候板龙骨连接,所述第二板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板单元之间拆卸连接;
[0014]拼接件包括:L形安装板,第一板单元的端部折弯后形成与L形安装板对应的折弯部,折弯部与L形安装板的侧板通过螺栓连接,L形安装板的底板通过自攻螺钉与耐候板龙骨连接。
[0015]优选的是,相邻的两个第一板单元的拼接处形成的凹缝填充密封胶;
[0016]相邻的两个第一板单元分别通过拼接件与耐候板龙骨连接完成后,形成凹缝,凹缝通过密封胶进行填充,密封胶填充后其表面与第一板单元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0mm。
[0017]优选的是,天沟的底部设有与排水管道连通的排水口,排水管道设置在主体结构与屋面的侧面围护之间,且向下延伸至外部;
[0018]天沟内设有防护装置,防护装置包括:第一排水箱,两个第一排水箱之间设有槽体,槽体内设有第二排水箱,第二排水箱上方设有沉积机构,两个第一排水箱的侧面与沉积机构的顶面之间形成排水槽,第一排水箱的顶面向靠近排水槽的一侧倾斜设置;第一排水箱的侧壁上方设有与排水槽连通的进水孔组,所述第一排水箱的侧壁下方设有与第二排水箱连通的排水孔;第一排水箱的底部和第二排水箱的底部分别与对应的排水口连通。
[0019]优选的是,沉积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槽体内的沉积板,沉积板的下方两侧设有与槽体侧壁连接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通孔,通孔内滑动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与沉积板的底面连接,沉积板和固定板之间设有第一弹簧;
[0020]第二排水箱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沉积板的底部设有驱动杆,驱动杆穿过第二排水箱设置,且其底端设有用于封堵出水口的封堵块;第二排水箱的底面与天沟之间设有供封堵块活动的空间区域;
[0021]槽体在其长度方向的侧壁上设有凹槽,凹槽内转动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的底端与沉积板的顶面抵接,限位板与凹槽之间设有第二弹簧,限位板一侧设有与凹槽抵接的限位块;
[0022]进水孔组包括:由下向上尺寸依次增大的多排进水孔,位于最下方的进水孔的最底端不高于沉积板的顶面设置;
[0023]沉积板的顶面为向进水孔一侧倾斜的斜面,斜面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沉积槽,相邻的两个沉积槽之间形成凸起,沉积槽和凸起使斜面形成波纹状的斜面。
[0024]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耐候板由耐候钢制成,作为屋面围护系统的最外面层,能够满足于建筑师对屋面外观“钢板的自然锈蚀变化效果”的要求,同时提高了屋面围护结构的防水性能和使用寿命,采用耐候钢板屋面简化了制作工艺,免除了现有酸洗、热浸镀锌等工序,降低了生产制作成本;并且需要在耐候板表面涂覆保护漆时,漆面的寿命也可达到普通碳钢的两倍。
[002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中支撑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中支撑件处防水层安装以及拼接件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中天沟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中第一板单元与拼接件安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中图6的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9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中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屋面檩条(1)、压型板(2)、防护层(3)、耐候板龙骨(4)和耐候板(5),所述屋面檩条(1)通过檩托与主体结构(15)连接,所述屋面檩条(1)按设计间距平行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3)包括:依次连接的隔汽层(310)、保温层(320)和防水层(330),所述隔汽层(310)与压型板(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320)包括至少两层岩棉板(32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6),所述支撑件(6)的一端与压型板(2)和屋面檩条(1)连接,所述支撑件(6)的另一端穿过防护层(3)后与耐候板龙骨(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6)包括:与耐候板龙骨(4)连接的U形顶托(610),所述U形顶托(610)的底端通过支撑管(620)设有八字形连接件(630),所述八字形连接件(630)与呈梯形波纹状的压型板(2)对应,通过螺钉将八字形连接件(630)、压型板(2)以及屋面檩条(1)进行连接;靠近支撑件(6)设置的防水层(330)向上翻起至U形顶托(610)的底部,翻起的防水层(330)与支撑管(620)的侧面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耐候板(5)通过多个板单元拼接形成;多个板单元包括:第一板单元(510)、以及与屋面顶部围护上形成的天沟(7)处对应的第二板单元(520),所述第二板单元(520)上设有接收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单元(510)通过拼接件(8)与耐候板龙骨(4)连接,所述第二板单元(520)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板单元(510)之间拆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耐候钢板建筑屋面围护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板单元(510)的拼接处形成的凹缝(12)填充密封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朝阳胡鸿志韩瑞京李立彪邓轶昕曾凡伟刘振洋付玉香陈杰伟李志军马辉刘洋刘超谷金山许明泽张卫东赵亚东王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