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装置,属于辅助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固定布、活动部、压紧布条和若干个系固机构,固定布的下侧面设有粘贴层,活动布的两侧边活动设置在固定布的上侧面上,压紧布条固设在活动布的中部位置,压紧布条的两端延伸至固定布的上侧面且与其固连在一起,若干个系固机构沿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活动布上,系固机构包括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第四穿孔和系固绳,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依次开设在活动布上,系固绳的一端依次穿过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引流管不直接接触患者皮肤,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能够避免引流管移位甚至滑脱。至滑脱。至滑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辅助医疗设备
,涉及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胸腔闭式引流是临床上治疗胸腔内积液、积气、积血的有效方法。引流管固定不牢固或者固定不妥都存在安全隐患。
[0003]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常规胶布粘贴固定法对引流管进行二次固定,利用胶布的粘性将胸管固定在皮肤表面,由于引流管直接接触皮肤,与皮肤发生摩擦,容易使皮肤产生瘙痒、起泡、破皮等不良反应,影响患者舒适度。另外,患者坐起拍背咳痰或躁动时受重力作用易牵拉胸管,引起移位、滑脱,增加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装置,使引流管不直接接触患者皮肤,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能够避免引流管移位甚至滑脱。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布,所述固定布的下侧面设有粘贴层;
[0007]活动布,所述活动布长度方向的两侧边活动设置在固定布的上侧面上;
[0008]压紧布条,所述压紧布条沿宽度方向固设在活动布的中部位置,所述压紧布条的两端延伸至固定布的上侧面且与其固连在一起;
[0009]若干个系固机构,若干个所述系固机构沿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活动布上,所述系固机构具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所述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从左到右依次开设在活动布上;系固绳,所述系固绳的一端从左依次向下穿入第一穿孔,再向上穿出第二穿孔,在向下穿入第三穿孔,再向上穿出第四穿孔。
[0010]上述的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装置中,所述系固绳的中部固设在压紧布条上。
[0011]上述的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装置中,所述活动布的上侧面分别设有两个第二魔术母贴,两个所述第二魔术母贴分别位于压紧布条的左右两侧,所述系固绳两端的下侧面均设有第二魔术公贴,两个所述第二魔术母贴和两个第二魔术公贴一一对应,当活动布处于平直状态时,所述系固绳上的第二魔术公贴与活动布上相对应的第二魔术母贴粘连在一起。
[0012]上述的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装置中,位于压紧布条上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橡胶块,若干个所述橡胶块和若干个系固绳一一对应,所述橡胶块固设在相对应的系固绳。
[0013]上述的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装置中,位于压紧布条两端的固定布上分别设有两个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上均设有弧形缺口,两个所述弧形缺口与压紧布条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弧形缺口内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沿弧形方向依次转动设置有若干个转轴,所述转轴上同轴固设有橡胶滚筒,所述橡胶滚筒的筒面伸出凹槽的顶部。
[0014]上述的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装置中,所述固定布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贯穿固定布和粘贴层。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按照引流管的固定要求,将固定布通过粘贴层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活动布的中部通过压紧布条固定在固定布上,减小活动布两侧的距离,将引流管沿长度方向放置在压紧布条上,将系固绳的两端绕至引流管的上端然后相互绑扎在一起,此时活动布褶皱呈M型,将引流管夹在中间,此时引流管的底部接触压紧布条,没有直接接触患者皮肤,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同时通过若干个系固绳可以将引流管牢牢固定住,避免引流管滑脱,安全可靠;
[0017]2、将系固绳的中部固设在压紧布条上,使系固绳左右两端的活动长度相等,便于绑扎,同时系固绳不会滑出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
[0018]3、初始状态,系固绳的两端通过第二魔术母贴和第二魔术公贴粘连在活动布上,避免系固绳的端部随意晃动,当需要绑扎时,只需要打开第二魔术公贴和第二魔术母贴,系固绳的两端就处于自由状态,操作简单;
[0019]4、将引流管沿长度方向放置在压紧布条上,橡胶块将引流管垫高,而且系固绳和橡胶块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使系固绳可以更好地固定引流管,同时避免引流管接触压紧布条的位置闷热,引起患者不适;
[0020]5、将引流管伸出固定布的两端分别放入两个支撑块的弧形缺口内,将引流管伸出固定布的两端固定住,避免引流管的两端晃动,同时凹槽内的橡胶滚筒能够减小引流管和弧形缺口的摩擦;
[0021]6、透气孔能够增加粘贴处皮肤的透气性,避免固定布长时间覆盖在皮肤上,使皮肤产生瘙痒、红肿等现象。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中A
‑
A处的剖视图;
[0024]图3是图1中B
‑
B处的剖视图;
[0025]图4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5是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6是本技术绑扎引流管的示意图。
[0028]图中:1、固定布;11、透气孔;12、粘贴层;13、第一魔术母贴;2、活动布;21、第一魔术公贴;22、第二魔术母贴;23、第一穿孔;24、第二穿孔;25、第三穿孔;26、第四穿孔;3、系固绳;31、第二魔术公贴;4、压紧布条;41、橡胶块;5、支撑块;51、弧形缺口;52、凹槽;53、转轴;54、橡胶滚筒;6、胸腔闭式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30]如图1
‑
6所示,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布1、活动布2、压紧布条4、若干个系固机构。
[0031]所述固定布1的下侧面设有粘贴层12,优选地,所述固定布1可以由弹力绷带裁剪而成。
[0032]所述活动布2长度方向的两侧边活动设置在固定布1的上侧面上,优选地,所述活动布2可以由弹力绷带裁剪而成。
[0033]所述压紧布条4沿宽度方向固设在活动布2的中部位置,所述压紧布条4的两端延伸至固定布1的上侧面且与固定布1缝合在一起。
[0034]若干个所述系固机构沿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活动布2上,所述系固机构包括第一穿孔23、第二穿孔24、第三穿孔25、第四穿孔26和系固绳3。
[0035]所述第一穿孔23、第二穿孔24、第三穿孔25和第四穿孔26从左到右依次开设在活动布2上。
[0036]所述系固绳3的一端从左依次向下穿入第一穿孔23,再向上穿出第二穿孔24,在向下穿入第三穿孔25,再向上穿出第四穿孔26,优选地,所述系固绳3可以是弹性塑料皮管。
[0037]按照引流管6的固定要求,将固定布1通过粘贴层12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活动布2的中部通过压紧布条4固定在固定布1上,减小活动布2两侧的距离,将引流管6沿长度方向放置在压紧布条4上,将系固绳3的两端绕至引流管6的上端然后相互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布(1),所述固定布(1)的下侧面设有粘贴层(12);活动布(2),所述活动布(2)长度方向的两侧边活动设置在固定布(1)的上侧面上;压紧布条(4),所述压紧布条(4)沿宽度方向固设在活动布(2)的中部位置,所述压紧布条(4)的两端延伸至固定布(1)的上侧面且与其固连在一起;若干个系固机构,若干个所述系固机构沿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在活动布(2)上,所述系固机构具有:第一穿孔(23)、第二穿孔(24)、第三穿孔(25)和第四穿孔(26),所述第一穿孔(23)、第二穿孔(24)、第三穿孔(25)和第四穿孔(26)从左到右依次开设在活动布(2)上;系固绳(3),所述系固绳(3)的一端从左依次向下穿入第一穿孔(23),再向上穿出第二穿孔(24),在向下穿入第三穿孔(25),再向上穿出第四穿孔(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系固绳(3)的中部固设在压紧布条(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布(2)的上侧面分别设有两个第二魔术母贴(22),两个所述第二魔术母贴(22)分别位于压紧布条(4)的左右两侧,所述系固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明娜,刘波,徐巧巧,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