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雾化器固定装置,用于支撑口含式雾化器,雾化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及夹持件,固定支架具有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枢接部,枢接部设置于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的连接处,夹持件设置于枢接部,夹持件与口含式雾化器枢接,如此,能够固定口含式雾化器于患者头颈部而无需手扶。化器于患者头颈部而无需手扶。化器于患者头颈部而无需手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器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雾化器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口含式的雾化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药物气雾疗法在近年已广泛用作治疗器械,尤其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更有明显效果。目前技术下的雾化器存在以下弊端:雾化时,将口含嘴放入患者口中,需要患者把持,而对于上肢五力或有骨折等疾病时,因患者不能自己把持,需要患者把持,对于昏迷病人雾化时,则需要护理人员或家属把持进行雾化。或者,现有的口含式雾化器连接相对固定,方向不可调节,重症病人可选择单一,面部药物刺激,患者感觉不适。
[000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雾化器固定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雾化器固定装置,其能够固定口含式雾化器于患者头颈部而无需手扶。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器固定装置,用于支撑口含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该雾化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具有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枢接部,该枢接部设置于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的连接处;夹持件,设置于该枢接部,该夹持件与该口含式雾化器枢接。
[0006]较佳的,该口含式雾化器具有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该第一管道与该第二管道异向连接,该第一管道枢接于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的连接处,该第二管道的一端于患者口中。
[0007]较佳的,还包括抵接部,该抵接部设置于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的连接处,该抵接部与该第二管道的另一端抵接。
[0008]较佳的,该抵接部具有第一侧及第二侧,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相对,该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于该抵接部的该第一侧,使该第二管道相对该第一支撑部于水平方向形成第一角度,该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于该抵接部的该第二侧,使该第二管道相对该第一支撑部于该水平方向形成第二角度,该第一角度与该第二角度不等。
[0009]较佳的,该抵接部还具有第三侧,该第三侧于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之间,该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于该抵接部的该第一侧,使该第二管道相当于该第一支撑部于垂直方向形成第三角度,该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于该抵接部的该第三侧,使该第二管道相当于该第一支撑部于该垂直方向形成第四角度,该第三角度与该第四角度不等,该水平方向与该垂直方向不同。
[0010]较佳的,该第一支撑部具有第一弯折部,该第二支撑部具有第二弯折部,该第一弯折部及该第二弯折部同向弯曲。
[0011]较佳的,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易弯曲。
[0012]较佳的,该固定支架固定于患者头颈部。
[0013]较佳的,还包括保护部,该保护部设置于该固定支架,使该保护部位于患者头颈部。
[0014]较佳的,该保护部为海绵材料。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雾化器固定装置,用于支撑口含式雾化器,雾化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及夹持件,固定支架具有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枢接部,枢接部设置于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的连接处,夹持件设置于枢接部,夹持件与口含式雾化器枢接,如此,能够固定口含式雾化器于患者头颈部而无需手扶。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雾化器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口含式雾化器于抵接部的第一侧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口含式雾化器于抵接部的第二侧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口含式雾化器于抵接部的第三侧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21]请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雾化器固定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口含式雾化器于抵接部的第一侧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口含式雾化器于抵接部的第二侧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口含式雾化器于抵接部的第三侧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器固定装置100,用于支撑口含式雾化器101,雾化器固定装置100包括固定支架11及夹持件12,固定支架11具有第一支撑部111、第二支撑部112及枢接部113,枢接部113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11及第二支撑部112的连接处,夹持件12设置于枢接部113,夹持件113与口含式雾化器101枢接,如此,能够固定口含式雾化器于患者头颈部而无需手扶。
[0022]参照图1~图4所示,口含式雾化器101具有第一管道1011及第二管道1012,第一管道1011与第二管道1012异向连接,第一管道1011枢接于固定支架11的第一支撑部111及第二支撑部112的连接处,第二管道1012的一端于患者口中。具体来说,中空的第一管道1011的一端连接于中空的第二管道1012的中间部位,第一管道1011与第二管道1012为垂直连接,第一管道1011可置药等,不以此为限。第二管道1012的一端放在患者口中,第二管道1012的另一端可连接吸氧装置或雾化装置等,不以此为限。
[0023]参照图1~图4所示,抵接部13设置于固定支架11的第一支撑部111及第二支撑部112的连接处,抵接部13与第二管道1012的另一端抵接。即抵接部13与第二管道1012远离患者口部的一端抵接,抵接部13支撑第二管道1012远离患者口部的一端使第二管道1012倾斜,这样更利于第二管道1012置入患者口中。
[0024]参照图1~图4所示,抵接部13具有第一侧131、第二侧132及第三侧133,第一侧131与第二侧132相对,第三侧133位于第一侧131与第二侧132之间。第二管道1012的另一端于抵接部13的第一侧131,使第二管道1012相对第一支撑部111于水平方向1001形成第一角度
A1,如图2所示;第二管道1012的另一端于抵接部13的第二侧132,使第二管道1012相对第一支撑部111于水平方向1001形成第二角度A2,如图3所示,第一角度A1与第二角度A2不等。于具体实施时,抵接部13用于支撑第二管道1012,使第二管道1012于水平方向1001转动以适应患者。此外,第二管道1012的另一端于抵接部13的第一侧131,使第二管道1012相当于第一支撑部111于垂直方向1002形成第三角度A3,如图2所示;第二管道1012的另一端于抵接部13的第三侧133,使第二管道1012相当于第一支撑部111于垂直方向1002形成第四角度A4,如图4所示,第三角度A3与第四角度A4不等,水平方向1001与垂直方向1002不同。于具体实施时,抵接部13用于支撑第二管道1012,使第二管道1012于垂直方向1002转动以适应患者,其中水平方向1001与垂直方向1002垂直。
[0025]于本技术中,第一支撑部111具有第一弯折部1111,第二支撑部112具有第二弯折部1122,第一弯折部1111及第二弯折部1112同向弯曲。如图1所示,第一弯折部1111位于第一支部111的中间部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固定装置,用于支撑口含式雾化器,其特征在于,该雾化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具有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及枢接部,该枢接部设置于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的连接处;夹持件,设置于该枢接部,该夹持件与该口含式雾化器枢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口含式雾化器具有第一管道及第二管道,该第一管道与该第二管道异向连接,该第一管道枢接于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的连接处,该第二管道的一端于患者口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抵接部,该抵接部设置于该第一支撑部及该第二支撑部的连接处,该抵接部与该第二管道的另一端抵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抵接部具有第一侧及第二侧,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相对,该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位于该抵接部的该第一侧,使该第二管道相对该第一支撑部于水平方向形成第一角度,该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位于该抵接部的该第二侧,使该第二管道相对该第一支撑部于该水平方向形成第二角度,该第一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欣欣,时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明基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