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及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408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及手表,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部,设于表壳,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贯穿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通孔;锁扣组件和弹性件,所述锁扣组件包括第一钉头部、第二钉头部以及柱状部,且所述锁扣组件以第一钉头部和第二钉头部分别位于第一通孔两端、柱状部穿过第一通孔的方式装配到第一连接部;所述弹性件装配于第一钉头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第二连接部,设于表带头珠,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分别贯穿该第二连接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二通孔和插接口;所述插接口由第二通孔延伸到第二连接部上远离表带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针栓结构即可实现表壳与表带的快速拆装,降低了表壳与表带的拆装难度。拆装难度。拆装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及手表


[0001]本技术涉及手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及手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手表的表壳与表带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连接,其一是在表带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间隔的表耳,将表带的头珠固定在两表耳之间;其二是在表带的两侧分别设置单个表耳,在表带的头珠处设置缺口,通过表耳与缺口的嵌合实现表壳与表带的连接;其三是在表壳的两侧分别设置坎耳,通过坎耳处的凹位对表带的头珠进行嵌套固定,以消除表壳表带连接部对表壳面部造型的影响。
[0003]上述三种结构中,表壳与表带均是通过针栓进行连接的,在表壳与表带的连接过程中,需要借助特殊的工具才能将表带固定在表壳上,或将表带从表壳上取下,使得表壳表带拆装受限,拆装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手表的表带和表壳拆装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一种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及手表。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包括:
[0006]第一连接部,设于表壳的端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贯穿该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通孔;
[0007]锁扣组件和弹性件,所述锁扣组件包括第一钉头部、第二钉头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钉头部和第二钉头部之间的柱状部,且所述锁扣组件以第一钉头部和第二钉头部分别位于第一通孔两端、柱状部穿过第一通孔的方式装配到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弹性件装配于所述第一钉头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并用于使所述锁扣组件的第二钉头部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
[0008]第二连接部,设于表带头珠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通孔和插接口;所述第二通孔和插接口分别贯穿第二连接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插接口由所述第二通孔延伸到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远离表带的一端,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二钉头部被推离第一连接部的表面时,通过所述插接口穿过柱状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叠,并由嵌入到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钉头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扣组件包括按压件和卡扣件,所述第一钉头部和柱状部均位于所述按压件,所述柱状部由与所述第一钉头部相连的螺母柱构成;所述第二钉头部位于所述卡扣件,且所述卡扣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钉头部相连的螺柱;
[0010]在所述锁扣组件装配到第一连接部时,所述按压件的螺母柱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端插入到第一通孔内,所述卡扣件的螺柱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端与螺母柱螺纹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表面具有安装槽,所述第一
通孔由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连通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
[0012]所述安装槽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第一钉头部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且在所述锁扣组件装配到第一连接部时,所述第一钉头部嵌入到所述安装槽,所述弹性件位于第一钉头部与安装槽的底壁之间。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孔为异形孔,且所述锁扣组件的柱状部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表壳的端部具有第一突沿,所述第一突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方并在所述第一突沿和第一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一避空槽,且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相固定时,所述第二连接部嵌入所述第一避空槽。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突沿上朝向第一连接部的表面具有避空位,且所述避空位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相对。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珠的端部具有第二突沿,所述第二突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方并在所述第二突沿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二避空槽,且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相固定时,所述第二突沿遮挡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方。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位于所述表带头珠的端部的凹位,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凹位的上方,且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相固定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嵌入所述凹位。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凹口,所述凹位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凸耳,且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相固定时,两个所述凸耳分别嵌入到两个所述凹口内。
[001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手表,包括如上所述的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
[0020]实施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表壳的端部设置第一连接部、在表带头珠的端部设置第二连接部,并通过装配到第一连接部的锁扣组件和弹性件,在表壳与表带的装配过程中,仅需按下锁扣组件使锁扣组件的柱状部露出于第一连接部的表面,第二连接部即可通过插接口穿过柱状部与第一连接部相叠,松开锁扣组件后第二钉头部即可在弹性件作用下嵌入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通孔,实现表壳与表带的连接;在拆装表壳表带时,仅需按动锁扣组件使第二钉头部从第二通孔脱出,使第二连接部的插接口从柱状部滑出,实现表壳与表带的拆分,该结构中,无需针栓结构即可实现表壳与表带的快速拆装,降低了表壳与表带的拆装难度,提升了表壳与表带的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整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中表带头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中表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中锁扣组件和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进行表带拆除的操作示意
图;
[002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进行表带拆除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0027]图7是图6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的示意图,该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可用于手表,特别是带金属表带的手表。本实施例的包括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21、锁扣组件以及弹性件33。
[0030]上述第一连接部11设于表壳10,该表壳10作为手表的壳体,用于安装手表机芯、表盘、时分秒针以及把杆等零部件。上述第一连接部11突出于表壳10的6点钟或12点钟方向的端部,或者表壳10的6点钟和12点钟方向的端部均设有第一连接部11,且第一连接部11上设有贯穿该第一连接部1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通孔111。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1可呈平板状,且该第一连接部11可与表壳10的本体固定连接或一体式成型。
[0031]锁扣组件包括第一钉头部、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设于表壳的端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贯穿该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通孔;锁扣组件和弹性件,所述锁扣组件包括第一钉头部、第二钉头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钉头部和第二钉头部之间的柱状部,且所述锁扣组件以第一钉头部和第二钉头部分别位于第一通孔两端、柱状部穿过第一通孔的方式装配到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弹性件装配于所述第一钉头部与第一连接部之间,并用于使所述锁扣组件的第二钉头部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表面;第二连接部,设于表带头珠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第二通孔和插接口;所述第二通孔和插接口分别贯穿第二连接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插接口由所述第二通孔延伸到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远离表带的一端,且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二钉头部被推离第一连接部的表面时,通过所述插接口穿过柱状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叠,并由嵌入到所述第二通孔的第二钉头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组件包括按压件和卡扣件,所述第一钉头部和柱状部均位于所述按压件,所述柱状部由与所述第一钉头部相连的螺母柱构成;所述第二钉头部位于所述卡扣件,且所述卡扣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钉头部相连的螺柱;在所述锁扣组件装配到第一连接部时,所述按压件的螺母柱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端插入到第一通孔内,所述卡扣件的螺柱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端与螺母柱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表面具有安装槽,所述第一通孔由所述安装槽的底壁连通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所述安装槽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第一钉头部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且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扬裘里斯杨魏礼
申请(专利权)人:瑞信五金河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