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398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泵浦结构,包括本体、面板和充放气控制组件,所述泵浦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本体腔室内的压力阀组件,该压力阀组件包括调压阀体、压力阀片、压力顶杆、摆杆和压力弹簧,所述调压阀体内形成与充气产品内部连通的阀腔;所述压力顶杆可移动地设置在阀腔内,且其上端与摆杆配合;所述摆杆可摆动地设置在调压阀体上,所述摆杆选择性地锁定切换组件,当摆杆与切换组件锁定时,气泵组件处于充气位置或放气位置时;摆杆与切换组件无锁定时,气泵组件恢复到关闭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本低且能够根据充气产品内部压力准确控制泵浦停止工作。根据充气产品内部压力准确控制泵浦停止工作。根据充气产品内部压力准确控制泵浦停止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浦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泵浦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对充气产品进行停止充放气操作的泵浦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充气产品因具有充气时使用,而放气后方便收藏或携带的功能,已广泛使用于各种家居用品。充气产品在使用之前必须要借助泵浦进行充气,而在使用完毕进行收纳之前,也需要借助泵浦进行放气。
[0003]目前采用泵浦对充气产品进行充放气时,控制泵浦停止充气或放气一般有两种方式:手动控制或者自动控制。手动控制是指人工感受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情况,当操作者认为充气产品的已经达到所需要的状态时,手动关闭泵浦,停止对充气产品的充放气操作。手动控制的方式依赖人为感受来停止泵浦的运行,人为感受并不准确。自动控制则是指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检测充气产品内部压力,当达到所需压力时,通过电信号控制泵浦关闭,同时控制电磁阀关闭充气口。自动控制则要比手动控制更为准确,但是,目前的自动控制是采用压力传感器和电磁阀等实现,其成本高、结构也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浦结构,其成本低且能够根据充气产品内部压力准确控制泵浦停止工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泵浦结构,包括本体、面板和充放气控制组件,所述面板上设有进出气口,本体上设有充放气口,所述面板连接在本体上,且两者配合形成本体腔室,所述充放气控制组件设置在本体腔室内,其包括切换组件和气泵组件,所述切换组件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充放气口;所述气泵组件与切换组件活动配合;
[0007]所述泵浦调节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本体腔室内的压力阀组件,该压力阀组件包括调压阀体、压力阀片、压力顶杆、摆杆和压力弹簧,所述调压阀体内形成与充气产品内部连通的阀腔;所述压力阀片设置在阀腔内,其下端面朝向连接气口,上端面与压力顶杆连接;所述压力弹簧位于阀腔内,且套设在压力顶杆上;所述压力顶杆可移动地设置在阀腔内,且其上端与摆杆配合;所述摆杆可摆动地设置在调压阀体上,所述摆杆选择性地锁定切换组件,当摆杆与切换组件锁定时,气泵组件处于充气位置或放气位置时;摆杆与切换组件无锁定时,气泵组件恢复到关闭位置。
[0008]所述摆杆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压力顶杆配合,所述第二端与切换组件配合,当压力顶杆上移或下移时,该第一端均向上摆动;第二端向下摆动,切换组件与摆杆解除锁定。
[0009]所述压力顶杆通过摇杆与摆杆活动配合,所述摇杆可转动地设置在调压阀体上,其设有上摆端和下摆端,所述上摆端位于压力顶杆上端,且与摆杆的第一端配合,所述下摆
端位于压力顶杆下方;当压力顶杆上移时,压力顶杆推动摇杆的上摆端上移,当压力顶杆下移时,压力顶杆拉动摇杆的下摆端下移。
[0010]所述压力顶杆设有上顶部和下压部,所述摇杆的上摆端位于上顶部的上方,所述摇杆的下摆端位于下压部下方。
[0011]所述调压阀体上端螺接有调压接头,所述压力弹簧上端抵接在调压接头下方。
[0012]所述调压接头上方连接有调压手轮,该调压手轮可转动地设置在面板上。
[0013]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手轮、传动杆、双向扭簧、传动齿轮、划片,所述手轮可转动地设置在面板的进出气口;所述传动杆上端与手轮连接,下端与传动齿轮连接,且所述传动杆与摆杆活动配合;所述双向扭簧套设在传动杆上,且其两端连接在本体中;所述划片设有齿条,该齿条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所述划片选择性地将充放气口与气泵组件的进气口或出气口连通。
[0014]所述切换组件还包括传动杆固定件,所述传动杆可转动地连接在传动杆固定件中。
[0015]所述切换组件包括手轮、传动杆、转盘、双向扭簧、换气芯、顶杆和顶杆弹簧,所述手轮可转动地设置在面板上,所述传动杆与摆杆活动配合,且传动杆上端连接手轮,下端连接转盘;所述转盘则与换气芯啮合,换气芯配合在泵盖的下方,该换气芯将充放气口选择性地与进气口或出气口;所述双向扭簧套设在转盘或传动杆上,其两端连接在本体中;所述转盘下端面设有凹槽,所述顶杆活动连接在转盘下方,并选择性地落入凹槽中,所述顶杆弹簧则套设在顶杆外。
[0016]所述气泵组件包括马达、泵体、叶片、泵盖和微动开关,所述泵体连接泵盖并形成泵腔,所述泵盖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马达设置在泵体上方,叶片设置在泵腔内并与马达连接,所述微动开关设置在泵盖上,并与切换组件配合,用于启动或者关闭马达。
[0017]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在泵浦中设置了压力阀组件,并将该压力阀组件与泵浦的充放气控制组件进行联动设置,当压力阀组件检测到充气产品内部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压力阀组自动产生动作,该动作联动充放气控制组件,使充放气控制组件停止运行,同时将充放气口进行封闭。本技术成本低且能够根据充气产品内部压力准确控制泵浦停止工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图;
[0019]图2为实施例一的组合结构示意图(无本体);
[0020]图3为实施例一的压力顶杆示意图;
[0021]图4为实施例一的摇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实施例一的摆杆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实施例一充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实施例一充气状态下的压力阀组与充放气控制组件配合示意图;
[0025]图8为图7的A部放大图;
[0026]图9为图7的B部放大图;
[0027]图10为实施例一放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实施例一放气状态下的压力阀组与充放气控制组件配合示意图;
[0029]图12为图11的C部放大图;
[0030]图13为图11的D部放大图;
[0031]图14为实施例一放气状态下的压力阀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15为实施例一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6为实施例一关闭状态下的压力阀组与充放气控制组件配合示意图;
[0034]图17为图16的E部放大图;
[0035]图18为实施例二的结构分解图;
[0036]图19为实施例二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37]图20为实施例二充气状态下的剖视图;
[0038]图21为实施例二充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2为图21的A

部放大图;
[0040]图23为图21的B

部放大图;
[0041]图24为实施例二放气状态下的剖视图;
[0042]图25为实施例二放气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26为图25的C

部放大图;
[0044]图27为图25的D

部放大图;
[0045]图28为实施例二放气状态下的压力阀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0046]图29为实施例二关闭状态下的剖视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浦结构,包括本体、面板和充放气控制组件,所述面板上设有进出气口,本体上设有充放气口,所述面板连接在本体上,且两者配合形成本体腔室,所述充放气控制组件设置在本体腔室内,其包括切换组件和气泵组件,所述切换组件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充放气口;所述气泵组件与切换组件活动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浦调节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本体腔室内的压力阀组件,该压力阀组件包括调压阀体、压力阀片、压力顶杆、摆杆和压力弹簧,所述调压阀体内形成与充气产品内部连通的阀腔;所述压力阀片设置在阀腔内,其下端面朝向连接气口,上端面与压力顶杆连接;所述压力弹簧位于阀腔内,且套设在压力顶杆上;所述压力顶杆可移动地设置在阀腔内,且其上端与摆杆配合;所述摆杆可摆动地设置在调压阀体上,所述摆杆选择性地锁定切换组件,当摆杆与切换组件锁定时,气泵组件处于充气位置或放气位置时;摆杆与切换组件无锁定时,气泵组件恢复到关闭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压力顶杆配合,所述第二端与切换组件配合,当压力顶杆上移或下移时,该第一端均向上摆动;第二端向下摆动,切换组件与摆杆解除锁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泵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顶杆通过摇杆与摆杆活动配合,所述摇杆可转动地设置在调压阀体上,其设有上摆端和下摆端,所述上摆端位于压力顶杆上端,且与摆杆的第一端配合,所述下摆端位于压力顶杆下方;当压力顶杆上移时,压力顶杆推动摇杆的上摆端上移,当压力顶杆下移时,压力顶杆拉动摇杆的下摆端下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泵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顶杆设有上顶部和下压部,所述摇杆的上摆端位于上顶部的上方,所述摇杆的下摆端位于下压部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雄张英彪周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