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385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馏装置,包括原料隔离装载室和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所述原料隔离装载室垂直向下依次固定安装有原料干馏室、固态物质冷却室、布气室和卸装室,所述原料隔离装载室、原料干馏室、固态物质冷却室、布气室和卸装室的相邻对接处均安装有自合式下料窗。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自合式下料窗将原料干馏室、固态物质冷却室、布气室和卸装室进行独立分割,并配合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和导气机构,实现了装置具备利用自身冷却气体对固态物质进行循环冷却,更加节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装置成本,并且有效地防止外部空气窜入,且对各个环节实现分割作业,避免干扰,更加安全的优点。更加安全的优点。更加安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对粉状或颗粒状固态物质资源化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干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固态物质(包括油泥、油渣、煤等)的深化处理,主要是通过干馏的方式进行处理,但在处理的工艺流程中对环境污染大、安全性能差、热量不能回收利用,不能真正做到固态物质资源化的达标处理,例如:
[0003]1、现有技术中的干馏设备现冷却方式通常有两种,第一是采用大量水冷却的方式,但利用水冷却固态物质,一方面无法回收显热,另一方面产生大量含氰、酚、萘等污染物的水蒸气,污染环境,第二是采用氮气冷却,但该工艺系统结构复杂,造价很高,需要一个庞大的制气系统和准确稳定的控制系统,—般企业很难承受。
[0004]2、现有技术中的干馏设备在装卸物料时,设备内部与外部连通,外部空气窜入,安全性低,并且对各个处理流程均在同一空间内部进行,容易产生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原料干馏室、固态物质冷却室、布气室和卸装室分割独立的干馏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干馏装置,包括原料隔离装载室和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所述原料隔离装载室垂直向下依次固定安装有原料干馏室、固态物质冷却室、布气室和卸装室,所述原料隔离装载室、原料干馏室、固态物质冷却室、布气室和卸装室的相邻对接处均安装有自合式下料窗,所述卸装室的左侧安装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输出端安装有与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相连通的回流管,所述布气室上方的自合式下料窗的底部安装有导气机构,所述导气机构通过管道与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相连通。
[0007]进一步的,所述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的顶部设置有进气端,所述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的底部安装有冷纯气体排放端,所述冷纯气体排放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通分流管,所述三通分流管的左侧两端分别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布气室和固态物质隔离卸装室的内部,所述三通分流管顶部固定连接至原料干馏室的内部以供燃烧,所述固态物质冷却室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右端与进气端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导气机构包括环管、三个软管和三个排气头,所述环管的外侧安装至自合式下料窗的底部,所述环管内侧与三个软管固定连接,三个所述排气头的顶部安装至自合式下料窗的底部,三个所述排气头的外侧分别与三个软管固定连接,三个所述排气头的底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排气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自合式下料窗包括固定环、三个闭合角板、三个电动推杆和三个滑动块,三个所述闭合角板组合成为整圆,并且三个所述闭合角板的弧形侧边均铰接至固定环内侧的底部边缘,三个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均铰接至固定环的底部,三个所述电动推杆
的活动端分别与三个滑动块的底部铰接,三个所述滑动块的外侧分别滑动连接至三个闭合角板的底部,所述环管安装至位于布气室上方的固定环上,三个所述排气头分别安装至位于布气室上方的三个闭合角板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闭合角板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通气孔,所述卸装室内部安装有氧气浓度检测传感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回流管远离抽气泵的一端固定连接至三通分流管向上的分管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原料隔离装载室的顶部铰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内部嵌设有观察窗。
[0013]本技术一种干馏装置通过自合式下料窗将原料干馏室、固态物质冷却室、布气室和卸装室进行独立分割,并配合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和导气机构,实现了装置具备利用自身冷却气体对固态物质进行循环冷却,更加节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装置成本,并且有效地防止外部空气窜入,且对各个环节实现分割作业,避免干扰,更加安全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干馏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6]图3为自合式下料窗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自合式下料窗的仰视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0019]原料隔离装载室1、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2、进气端21、冷纯气体排放端22、三通分流管221、原料干馏室3、固态物质冷却室4、导气管41、布气室5、卸装室6、自合式下料窗7、固定环71、闭合角板72、通气孔721、电动推杆73、滑动块74、抽气泵8、回流管9、氧气浓度检测传感器10、导气机构11、环管111、软管112、排气头113、排气孔114、顶盖12、观察窗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干馏装置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原料隔离装载室1和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2,原料隔离装载室1垂直向下依次固定安装有原料干馏室3、固态物质冷却室4、布气室5和卸装室6,原料隔离装载室1、原料干馏室3、固态物质冷却室4、布气室5和卸装室6的相邻对接处均安装有自合式下料窗7,卸装室6的左侧安装有抽气泵8,抽气泵8的输出端安装有与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2相连通的回流管9,布气室5上方的自合式下料窗7的底部安装有导气机构11,导气机构11通过管道与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2相连通。
[0022]原料隔离装载室1的顶部铰接有顶盖12,顶盖12的内部嵌设有观察窗13。设置顶盖12方便对原料隔离装载室1方便开合封闭,并且观察窗13方便观察原料隔离装载室1的内部固体物质量,便于及时进行加料。
[0023]所述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2的顶部设置有进气端21,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2的底部安装有冷纯气体排放端22和焦油排放端,焦油可回收利用,冷纯气体排放端2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通分流管221,三通分流管221的左侧两端分别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布气室5和固态物质隔离卸装室6的内部,三通分流管221顶部的一端连接至原料干馏室3的内部以供燃烧,
固态物质冷却室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气管41,导气管41的右端与进气端21固定连接。通过进气端21用于对接原料干馏室3和导气管41导出的高温气体,再通过冷纯气体排放端22将分离冷却后的纯化气体进行循环排出,一部分收集利用,另一部分通过三通分流管221重新导入布气室5和固态物质隔离卸装室6内部进行冷却利用,并对固态物质隔离卸装室6内部实现流动气封,隔绝外部空气。所述回流管9远离抽气泵8的一端固定连接至三通分流管221向上的分管上。所述回流管9配合三通分流管221向上的分管,使得抽气泵8抽出的吸收热量后的高温纯化气体,随着三通分流管221向上的分管再次导入原料干馏室3的内部,进行热量回收利用,更加节能环保。
[0024]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导气机构11包括环管111、三个软管112和三个排气头113,环管111的外侧安装至自合式下料窗7的底部,环管111内侧与三个软管112固定连接,三个排气头113的顶部安装至自合式下料窗7的底部,三个排气头113的外侧分别与三个软管112固定连接,三个排气头113的底部开设有均匀分布的排气孔114。通过环管111与导向布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馏装置,包括原料隔离装载室和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隔离装载室垂直向下依次固定安装有原料干馏室、固态物质冷却室、布气室和卸装室,所述原料隔离装载室、原料干馏室、固态物质冷却室、布气室和卸装室的相邻对接处均安装有自合式下料窗,所述卸装室的左侧安装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输出端安装有与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相连通的回流管,所述布气室上方的自合式下料窗的底部安装有导气机构,所述导气机构通过管道与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的顶部设置有进气端,所述气体物质冷却分离器的底部安装有冷纯气体排放端,所述冷纯气体排放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三通分流管,所述三通分流管的左侧两端分别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布气室和固态物质隔离卸装室的内部,所述三通分流管顶部固定连接至原料干馏室的内部以供燃烧,所述固态物质冷却室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右端与进气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机构包括环管、三个软管和三个排气头,所述环管的外侧安装至自合式下料窗的底部,所述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卫贾益田光祥谢作星郑渊田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富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