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保护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385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管道保护层,包括铰链、外套管、缓冲结构、保护组件、热力管、固定板、锁紧机构,铰链的表面设置有外套管,外套管的内壁设置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的表面连接有保护组件,外套管的内部设置有热力管,热力管与保护组件相互连接,外套管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的表面安装有锁紧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板和锁紧机构的相互配合,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打开锁紧机构,将中心处的热力管暴露出来,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修,从而解决了现有装置为整体构造,各层均嵌套固定在管体的表面,所以,后期无法对某段管路进行检修作业的问题。无法对某段管路进行检修作业的问题。无法对某段管路进行检修作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保护层


[0001]本技术涉及管道
,具体为一种管道保护层。

技术介绍

[0002]在授权公开号为CN215981240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热力管道,该装置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的防锈层、内保温层、保护层、第一捆扎层、外保温层、第二捆扎层、反射层和外套管;所述防锈层涂覆在所述无缝钢管的外表面,通过采用多层结构来提高保温性能,并且结构稳定,制造方便。
[0003]上述专利中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管道在铺设前,需要运输到指定位置,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碰撞以及磕碰现象,此时,所产生的震动会顺着隔层传导到管体的表面,从而对管体造成损伤,并且该设计为整体构造,各层均嵌套固定在管体的表面,所以,后期无法对某段管路进行检修作业,为此,提出一种管道保护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保护层,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装置在铺设前,需要运输到指定位置,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碰撞以及磕碰现象,此时,所产生的震动会顺着隔层传导到管体的表面,从而对管体造成损伤,并且该设计为整体构造,各层均嵌套固定在管体的表面,所以,后期无法对某段管路进行检修作业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保护层,包括铰链、外套管、缓冲结构、保护组件、热力管、固定板、锁紧机构,所述铰链的表面设置有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内壁设置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的表面连接有保护组件,所述外套管的内部设置有热力管,所述热力管与保护组件相互连接,所述外套管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安装有锁紧机构。
[0006]作为优选,上述所述外套管设置有两个,所述外套管关于铰链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0007]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竖杆、空槽、阻尼垫、弹簧和滑杆,所述外套管的内壁固定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内部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的内壁固定有阻尼垫,所述阻尼垫的表面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端部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的端部贯穿过竖杆的内部。
[0008]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缓冲结构设置有十个,十个所述缓冲结构关于热力管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0009]作为优选,上述所述保护组件包括纳米气囊反射层、第二捆扎层、外保温层、第一捆扎层、保护内层、内保温层和防锈层,所述滑杆的端部固定有纳米气囊反射层,所述纳米气囊反射层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捆扎层,所述第二捆扎层的表面设置有外保温层,所述外保温层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捆扎层,所述第一捆扎层的表面设置有保护内层,所述保护内层的表面设置有内保温层,所述内保温层的表面设置有防锈层,所述防锈层与热力管的外壁相互贴合。
[0010]作为优选,上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螺纹杆和旋盖,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端部贯穿过固定板的内部,所述螺纹杆的端部固定有旋盖。
[0011]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2]1、本技术通过铰链、外套管、缓冲结构、保护组件和热力管等零件的相互配合,使得热力管在运输的过程中,若是与外界发生撞击,冲击力会在缓冲结构的作用下,进行大幅度的削减,从而保护中心的热力管,进而解决了现有装置在铺设前,需要运输到指定位置,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碰撞以及磕碰现象,此时,所产生的震动会顺着隔层传导到管体的表面,从而对管体造成损伤的问题。
[0013]2、本技术通过固定板和锁紧机构的相互配合,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打开锁紧机构,将中心处的热力管暴露出来,进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修,从而解决了现有装置为整体构造,各层均嵌套固定在管体的表面,所以,后期无法对某段管路进行检修作业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锁紧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1、铰链;2、外套管;3、缓冲结构;301、竖杆;302、空槽;303、阻尼垫;304、弹簧;305、滑杆;4、保护组件;401、纳米气囊反射层;402、第二捆扎层;403、外保温层;404、第一捆扎层;405、保护内层;406、内保温层;407、防锈层;5、热力管;6、固定板;7、锁紧机构;701、螺纹杆;702、旋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上。
[0022]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5]实施例
[0026]在授权公开号为CN215981240U的中国专利中,在铺设前,需要运输到指定位置,在运输过程中,会发生碰撞以及磕碰现象,此时,所产生的震动会顺着隔层传导到管体的表面,从而对管体造成损伤,并且该设计为整体构造,各层均嵌套固定在管体的表面,所以,后期无法对某段管路进行检修作业。
[0027]请参阅图1

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保护层,包括铰链(1)、外套管(2)、缓冲结构(3)、保护组件(4)、热力管(5)、固定板(6)、锁紧机构(7),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1)的表面设置有外套管(2),所述外套管(2)的内壁设置有缓冲结构(3),所述缓冲结构(3)的表面连接有保护组件(4),所述外套管(2)的内部设置有热力管(5),所述热力管(5)与保护组件(4)相互连接,所述外套管(2)的表面固定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的表面安装有锁紧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2)设置有两个,所述外套管(2)关于铰链(1)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3)包括竖杆(301)、空槽(302)、阻尼垫(303)、弹簧(304)和滑杆(305),所述外套管(2)的内壁固定有竖杆(301),所述竖杆(301)的内部开设有空槽(302),所述空槽(302)的内壁固定有阻尼垫(303),所述阻尼垫(303)的表面固定有弹簧(304),所述弹簧(304)的端部固定有滑杆(305),所述滑杆(305)的端部贯穿过竖杆(301)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衡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