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网线连接接头,包括壳体,壳体两端对称的设置有两组相应的网线连接部;网线连接部包括限位槽和插槽,若干个插槽设置在限位槽之间,插槽内设置有卡设网线的接线端子,两组网线连接部的对应接线端子之间通过铜排连接;网线连接部的上方设置有防尘盖,防尘盖的一端与壳体转动连接,防尘盖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块,限位块之间设置有与插槽相适配的卡刀,卡刀上设置有避让接线端子的避让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一种网线连接接头,能够解决现有的网线连接不方便,连接处不稳定的问题。连接处不稳定的问题。连接处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线连接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网线连接
,尤其是涉及一种网线连接接头。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或网线布线施工过程中,由于网线的长度不够,需要将两段网线进行连接。现在的网线连接方式为:将网线连接水晶头,然后再将两个水晶头插入接线器,实现两段网线的连接。这种连接的方式费时费力,并且铜芯容易接触不良,影响网线的正常使用。
[0003]现有专利CN207009749U公开了一种网线的字母头连接装置,包括两根网线和一组配套的长方体扁平插座和插头,其中一根网线的端部连接在长方体扁平插座内,网线端部的四根信号线相应在插座内设置有四个插座接头,另一根相同的网线端部连接在长方形扁平插头内并伸出插头端部,使插头插入插座后,插头端部的外露四个插头接头与插座内四个插座接头相连接。该专利中,两根网线需要通过适配的插座和插头才能实现连接,网线的连接依然不太方便;插头与插接连接,也容易存在连接处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网线连接接头,解决现有的网线连接不方便,连接处不稳定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网线连接接头,包括壳体,壳体两端对称的设置有两组相应的网线连接部;网线连接部包括限位槽和插槽,若干个插槽设置在限位槽之间,插槽内设置有卡设网线的接线端子,两组网线连接部的对应接线端子之间通过铜排连接;网线连接部的上方设置有防尘盖,防尘盖的一端与壳体转动连接,防尘盖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块,限位块之间设置有与插槽相适配的卡刀,卡刀上设置有避让接线端子的避让槽。
[0006]优选的,相邻插槽内的接线端子错位分布。
[0007]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子包括两个铜片,两个铜片相对的一端为相适配的锯齿形。
[0008]优选的,所述防尘盖的一端设置有弧形的连接部,连接部通过转轴与壳体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和卡刀的端头设置有向内向下倾斜的斜面。
[0010]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网线连接接头,在壳体的两端设置两组网线连接部,两段网线连接在同一壳体上,不需要中间的连接过程,便于网线的连接,也有利于提高网线连接的稳定性。插槽内设置锯齿形的接线端子,使网线与接线端子充分接触,提高连接的稳定性。防尘盖上的卡刀将网线固定在插槽的底部,提高了网线固定的稳定性。
[0011]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网线连接接头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3]图2为本技术一种网线连接接头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4]图3为本技术一种网线连接接头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一种网线连接接头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
[0017]1、壳体;2、限位槽;3、插槽;4、接线端子;5、防尘盖;6、限位块;7、卡刀;8、避让槽;9、转轴;10、铜排;11、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9]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0]实施例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网线连接接头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一种网线连接接头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一种网线连接接头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网线连接接头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网线连接接头,包括壳体1,壳体1采用PC材料,具有坚硬耐磨、防高温防腐蚀的特点。壳体1两端对称的设置有两组相应的网线连接部11、网线连接部11用于连接两段网线。
[0022]网线连接部11包括限位槽2和插槽3,限位槽2和插槽3均为U型槽并平行的设置。若干个插槽3设置在限位槽2之间,本实施例中插槽3设置有8个,满足8芯网络双绞线的连接,可以用于五类、超五类、六类、超六类网线的连接。
[0023]插槽3内设置有卡设网线的接线端子4,相邻插槽3内的接线端子4错位分布,便于接线端子4的设置。接线端子4包括两个铜片,两个铜片相对的一端为相适配的锯齿形。网线的线芯卡设在两个铜片的锯齿形之间,提高线芯安装的稳定性;并且锯齿形的结构还具有剥皮的功能,使得网线的线芯与接线端子4能够充分的接触。
[0024]两组网线连接部11的对应接线端子4之间通过铜排10连接,接线端子4与铜排10焊接或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铜排10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铜排10将两组网线连接部11对应的接线端子4连通,从而实现两段网线的连接。
[0025]网线连接部11的上方设置有防尘盖5,防尘盖5可以选用透明的塑料材质,便于观察接头内部的网线状况。防尘盖5的一端设置有弧形的连接部11,连接部11通过转轴9与壳体1转动连接。限位槽2和插槽3的间隔处设置有避让防尘盖5的缺口,便于防尘盖5的转动。
[0026]防尘盖5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限位槽2相适配的限位块6,限位块6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限位槽2的宽度,使得限位块6与限位槽2过盈配合,防尘盖5能够卡紧在壳体1上。限位块6之间设置有与插槽3相适配的卡刀7,卡刀7上设置有避让接线端子4的避让槽8。卡刀7用于将网线的线芯插入插槽3的底端并固定,提高网线固定的稳定性。
[0027]限位块6和卡刀7的端头设置有向内向下倾斜的斜面,便于限位块6和卡刀7插入壳体1内。
[0028]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一种网线连接接头,能够解决现有的网线连接不方便,连接处不稳定的问题。
[00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线连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两端对称的设置有两组相应的网线连接部;网线连接部包括限位槽和插槽,若干个插槽设置在限位槽之间,插槽内设置有卡设网线的接线端子,两组网线连接部的对应接线端子之间通过铜排连接;网线连接部的上方设置有防尘盖,防尘盖的一端与壳体转动连接,防尘盖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块,限位块之间设置有与插槽相适配的卡刀,卡刀上设置有避让接线端子的避让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宏岳,刘丹丹,黄旭,马博文,郭永堂,谢思雨,武华,张勇,王岩,张陆达,陈全程,
申请(专利权)人:天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