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墙、中隔墙一体式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3514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2 1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侧墙、中隔墙一体式作业平台,包括承重底板以及两个承载板,所述承重底板的上表面以及靠近承重底板的承载板的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六根承载方柱,下方承载方柱的上端与靠近承重底板的承载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上方承载方柱的上端与远离承重底板的承载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承载板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框,连接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挑檐板。该侧墙、中隔墙一体式作业平台,通过设置两个承载板,将平台分为两层,每层内层设置挑檐板,便于工人进行作业,同时平台底部设置定向轮,工人每做完一段后可将该平台直接移动到下一段使用,大大减少了作业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除去了临时支架搭设拆除作业内容,提高了作业便利性。便利性。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墙、中隔墙一体式作业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作业平台,尤其涉及侧墙、中隔墙一体式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南阳隧道全线为深基坑开挖工程,基坑主体结构的中隔墙、侧墙工程占据了一大部分工程量,而现阶段侧墙、中隔墙施工进度严重滞后,不满足施工计划。
[0003]究其原因为侧墙、中隔墙作业平台搭设与拆除工作影响了施工进度,为此,我们推出侧墙、中隔墙一体式作业平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侧墙、中隔墙一体式作业平台。
[0005]这种侧墙、中隔墙一体式作业平台,包括承重底板以及两个承载板,所述承重底板的上表面以及靠近承重底板的承载板的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六根承载方柱,下方承载方柱的上端与靠近承重底板的承载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上方承载方柱的上端与远离承重底板的承载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承载板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框,连接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挑檐板,承重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定向轮,承重底板的上表面以及靠近承重底板的承载板的上表面均设置有楼梯。
[0006]作为优选:所述承载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流通方孔。
[0007]作为优选:所述定向轮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定向轮呈矩形阵列设置在承重底板的下表面。
[0008]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框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挑檐板的下表面开设有螺纹孔,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螺栓,连接螺栓的螺纹端与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挑檐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三角支撑架,三角支撑架的左侧面与右侧承载方柱的右侧面抵压接触。
[0010]作为优选:左侧两两前后相邻所述承载方柱之间设置有格栅网。
[0011]作为优选:所述挑檐板的上表面开设有三个插接孔,插接孔的内壁插接有防护栏。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侧墙、中隔墙一体式作业平台,通过设置两个承载板,将平台分为两层,每层内层设置挑檐板,便于工人进行作业,同时平台底部设置定向轮,工人每做完一段后可将该平台直接移动到下一段使用,大大减少了作业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除去了临时支架搭设拆除作业内容,提高了作业便利性,解决了侧墙、中隔墙施工滞后的问题,通过外层设置格栅网、内层设置可拆卸的防护栏,能够有效放置工人作业时坠落,提升作业完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外观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1承重底板、2承载板、3承载方柱、4连接框、5挑檐板、6定向轮、7楼梯、8三角支撑架、9格栅网、10防护栏、11连接螺栓、12流通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

5所示,所述承重底板1的上表面以及靠近承重底板1的承载板2的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六根承载方柱3,下方承载方柱3的上端与靠近承重底板1的承载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上方承载方柱3的上端与远离承重底板1的承载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承载板2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框4,连接框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挑檐板5。
[0022]连接框4的下表面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挑檐板5的下表面开设有螺纹孔,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连接螺栓11,连接螺栓11的螺纹端与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挑檐板5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三角支撑架8,三角支撑架8的左侧面与右侧承载方柱3的右侧面抵压接触,挑檐板5插接进连接框4的内壁后,拧紧连接螺栓11,能够通过连接框4使挑檐板5与承载板2相互固定,同时三角支撑架8凭借承载方柱3对挑檐板5进行支撑,提升挑檐板5的稳定性。
[0023]承重底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定向轮6,定向轮6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定向轮6呈矩形阵列设置在承重底板1的下表面,承重底板1的上表面以及靠近承重底板1的承载板2的上表面均设置有楼梯7,承载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流通方孔12,人们能够通过楼梯7以及流通方孔12,在平台里进出以及上下移动。
[0024]该侧墙、中隔墙一体式作业平台,通过设置两个承载板2,将平台分为两层,每层内层设置挑檐板5,便于工人进行作业,同时平台底部设置定向轮6,工人每做完一段后可将该平台直接移动到下一段使用,大大减少了作业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除去了临时支架搭设拆除作业内容,提高了作业便利性,解决了侧墙、中隔墙施工滞后的问题。
[0025]实施例二
[0026]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一种侧墙、中隔墙一体式作业平台。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左侧两两前后相邻承载方柱3之间设置有格栅网9,挑檐板5的上表面开设有三个插接孔,插接孔的内壁插接有防护栏10。
[0028]通过外层设置格栅网9、内层设置可拆卸的防护栏10,插接在插接孔内壁的防护栏10能够在受到非上升方向推力的情况下,稳稳的固定在挑檐板5上,进而对工人进行拦护,同时便于拆卸,能够有效放置工人作业时坠落,提升作业完全性。
[0029]工作原理:使用该平台时,工人凭借定向轮6将该平台直接移动到施工处使用,通过楼梯7以及流通方孔12,在平台里进出以及上下移动,通过挑檐板5,在高处进行施工作业,每层内层设置挑檐板5,便于工人进行作业,同时平台底部设置定向轮6,工人每做完一
段后可将该平台直接移动到下一段使用,大大减少了作业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除去了临时支架搭设拆除作业内容,提高了作业便利性,解决了侧墙、中隔墙施工滞后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侧墙、中隔墙一体式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重底板(1)以及两个承载板(2),所述承重底板(1)的上表面以及靠近承重底板(1)的承载板(2)的上表面均固定安装有六根承载方柱(3),下方承载方柱(3)的上端与靠近承重底板(1)的承载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上方承载方柱(3)的上端与远离承重底板(1)的承载板(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承载板(2)的左侧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框(4),连接框(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挑檐板(5),承重底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定向轮(6),承重底板(1)的上表面以及靠近承重底板(1)的承载板(2)的上表面均设置有楼梯(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墙、中隔墙一体式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2)的上表面开设有流通方孔(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墙、中隔墙一体式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轮(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华锋李兵王真费浩翔王刘阳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