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表面涂层自动喷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3477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金属零部件表面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金属表面涂层自动喷涂装置。包括喷枪以及供料系统,供料系统包括粉料罐,粉料罐排料口处设有电控排料装置,电控排料装置的出料端与混料器贯通连接。混料器两端分别连接有联控盒以及终端进气管,终端进气管与喷枪进气口贯通连接。联控盒内部设有翻板,翻板一端通过转轴与联控盒内壁铰接,转轴均穿设至联控盒外部。翻板一端的转轴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外部套设有扭簧,扭簧两端分别与连接杆以及联控盒固定连接。翻板另一端的转轴连接有调压器,调压器与电控排料装置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供气量自动调节喷涂材料的供应量,使得进入燃烧室内部的喷涂材料都能充分融化。内部的喷涂材料都能充分融化。内部的喷涂材料都能充分融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金属表面涂层自动喷涂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零部件表面处理
,具体涉及为金属表面涂层自动喷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火焰喷涂是指利用气体燃烧火焰的高温将喷涂材料熔化,喷涂材料包括金属丝或粉末,并用压缩空气流将它喷射到工件表面上形成涂层,属于零部件表面处理

[0003]火焰喷涂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表面防护和表面强化工艺,在近20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已成为金属表面工程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分支。用火焰为热源,将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加热到熔融状态,在高速气流的推动下形成雾流,喷射到工件上,喷射的微小熔融颗粒撞击在工件上时,产生塑性变形,成为片状叠加沉积涂层。
[0004]火焰喷涂可以喷涂碳粉、碳化钨、陶瓷粉末、锌等,不同的喷涂材料形成不同的涂层,用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
[0005]火焰喷涂设备主要包括供气单元、供料单元以及喷枪组成,供气单元向喷枪内部的燃烧室中供应可燃气以及氧气,供料单元向喷枪的燃烧室内部供应喷涂材料。可燃气与氧气在燃烧室内部燃烧,将喷涂材料融化,融化后的喷涂材料随着热流从喷嘴喷出,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金属表面涂层自动喷涂装置,包括喷枪以及供料系统,供料系统包括粉料罐(1),其特征在于:粉料罐(1)下端排料口处设有电控排料装置(101),电控排料装置(101)出料端通过下料管(102)与混料器(2)贯通连接,混料器(2)进气端通过管路贯通连接有联控盒(3)、排气端贯通连接有终端进气管(10),终端进气管(10)与喷枪进气口贯通连接,联控盒(3)内部设有翻板(4),翻板(4)一端通过转轴(401)与联控盒(3)内壁铰接,翻板(4)两侧的转轴(401)均穿设至联控盒(3)外部,翻板(4)一端的转轴(401)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02),连接杆(402)外部套设有扭簧(5),扭簧(5)两端分别与连接杆(402)以及联控盒(3)固定连接,在扭簧(5)的扭力作用下,翻板(4)将联控盒(3)堵死,翻板(4)另一端的转轴(401)连接有调压器(7),调压器(7)与电控排料装置(101)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表面涂层自动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混料器(2)水平布置,混料器(2)的进出口位于其轴线的两端,混料器(2)内部设有若干个间隔布置的混流板(201),混流板(201)沿气流的方向倾斜布置,混流板(201)上下间隔布置,且混流板(201)的高度大于等于混料器(2)的半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表面涂层自动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内部截面形状为矩形的联控盒(3)水平布置,在扭簧(5)的扭力作用下,翻板(4)垂直布置将联控盒(3)堵死,翻板(4)背离混料器(2)的一侧设有限位块(301),限位块(301)与联控盒(3)内壁固定连接,限位块(301)位于转轴(401)相对的一侧,当翻板(4)垂直布置时,翻板(4)背离混料器(2)的端面与限位块(301)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表面涂层自动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联控盒(3)入口通过中间管(802)连接有电控三通阀(8),电控三通阀(8)的入口贯通连接有进气管(801),电控三通阀(8)的入口贯通连接有进气管(801),电控三通阀(8)两个出口分别贯通连接有旁通管(9)以及中间管(802),旁通管(9)末端与终端进气管(10)贯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表面涂层自动喷涂装置,其特征在于:喷枪包括喷嘴(12),喷嘴(12)内部设有依次贯通连接的燃烧室(1201)、第一变径区(1202)、第二变径区(1203)以及喷孔(1204),第一变径区(1202)为腰型,第二变径区(1203)为梭形,喷孔(1204)为喇叭形,喷嘴(12)内壁中设有第一螺旋气道(1205)以及第二螺旋气道(1206),第一螺旋气道(1205)以及第二螺旋气道(1206)缠绕在燃烧室(1201)外部,第一螺旋气道(1205)以及第二螺旋气道(1206)出口与燃烧室(1201)贯通连接、入口位于喷嘴(12)外部并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气管(34)以及第二连接气管(35),第一连接气管(34)或第二连接气管(35)与终端进气管(10)贯通连接,喷嘴(12)端面设有与燃烧室(1201)贯通连接的火花塞安装孔(1208),火花塞安装孔(1208)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颖侯英麟韩克甲王京刚田延凯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市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