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上料机,包括机架,机架的一侧承载有运输线,机架的另一侧设置有上下料模组,运输线与上下料模组之间设置有中转模组,上下料模组、中转模组和运输线上方横架有移载模组,其中:上下料模组包括托板、传送组件、顶升气缸;中转模组包括挡板、推块、夹紧气缸;移载模组具有两组夹爪模块和执行组件;运输线中具有用于阻挡载具的止停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的上下料模组可以装载整个托盘,中转模块利用挡板和推块形成对物料的精确定位,使得移载模组可以将物料精准放置入运输线的载具中,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纯人工操作,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视觉机器人,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移载效率高的优点。移载效率高的优点。移载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上料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上料机。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物料一般是码在托盘上的,若需要将物料上料到运输线上,目前主流是两种方法:
[0003]1、采用的是人工上料的方式,工人将物料从托盘一一放入运输线的载具中,但人工上料效率低且品质不易保证,由于是人手与机器的直接接触,难免出现意外,导致出现人工受伤或工件受损等情况。
[0004]2、采用机器人上料,托盘放置在运输线的一侧,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后,将物料一一取走并放入到运输线的载具上,此方法的缺点为:成本高,高精度和多轴运动的机器人价格昂贵,且调试安装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上料机。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自动上料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侧承载有运输线,所述机架的另一侧设置有上下料模组,所述运输线与所述上下料模组之间设置有中转模组,所述上下料模组、所述中转模组和所述运输线上方横架有移载模组,其中:所述上下料模组包括用于承载托盘的托板和用于驱动所述托板移动到所述移载模组下方的传送组件,和包括驱动所述托板及所述传送组件整体升降的顶升气缸;所述中转模组包括设置一平台上的挡板和设置于所述挡板的对向侧以相邻两侧的推块,所述推块由夹紧气缸驱动平移;所述移载模组具有两组夹爪模块和分别驱动两组所述夹爪模块直线移动的执行组件,所述夹爪模块具有夹爪组件和驱动所述夹爪组件升降的滑台气缸,所述夹爪组件包括夹取物料的两个夹爪和驱动两个所述夹爪的手指气缸;所述运输线用于运输载具,以及所述运输线中具有用于阻挡所述载具的止停组件,所述止停组件阻挡所述载具的位置位于所述移载模组的下方。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上下料模组还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两端的两侧均竖立有形成对所述托盘限位的保护板,任一所述保护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托盘进行位置检测的多个第一传感器,所述顶升气缸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承载板下方。保护板可以对放入的托盘进行定位,使得托盘可以更快地与托板对其,同时,规范工人的操作,避免工人误触到传送组件而造成伤害。
[0009]进一步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承载板一端的伺服电机和安装于所述承载板另一端的从动轮,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从动轮之间连接有皮带,所述皮带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托板还通过滑块与位于所述承载板上的第一滑轨连接,所述承载板的两端设置有用于阻挡所述托板的挡块。托板是由传动中的皮带所带动的,在伺服电机经过编程后,其移动位置可以被精确控制,进而夹爪组件可以准确地取得托盘上的物料;在采用皮带、伺服
电机和从动轮作为驱动源后,可以有效减少设备成本;挡块可以形成对托盘的终点定位。
[0010]进一步的,所述移载模组中朝向所述运输线的所述夹爪模组中具有两组夹爪组件,所述中转模组中的所述挡板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承载座,所述承载座中具有承载物料的槽位,其中,所述挡板、所述承载座、所述夹紧气缸均设置一滑板上,所述滑板通过滑块与位于所述平台上的第二滑轨连接,所述平台的一侧设置有直线气缸,所述直线气缸的驱动端与所述滑板连接。两组夹爪组件则可以一次性夹取两个承载座中的物料,提高上料效率;另外,由精度问题,夹取托盘的夹爪组件设置一组为佳,从托盘到承载座只能一次运输一个物料,又由于执行组件只有一个方向上的移动,要实现中转模组可以装载两个物料,则设置了直线气缸和滑板,通过直线气缸带动滑板移动,进而使得两个承载座可以依次承载来自于托盘的物料。
[0011]进一步的,所述直线气缸与所述滑板弹性连接。避免直线气缸的冲击力导致承载座上的物料位移。所述平台的另一侧设置有限位件。防止滑板越位
[0012]进一步的,所述手指气缸除了具有所述夹爪的两侧还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所述手指气缸的表面滑动连接,在所述手指气缸驱动所述夹爪对物料夹持时,所述定位板形成对所述物料表面的压制。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运输线中设置有多组止停组件,其中一组所述止停组件上方设置有检测模组,所述检测模组形成对被止停的所述载具中的物料的位置检测。在上料的最后步骤中,通过检测模组对载具进行检测,确保物料装载到位。
[0014]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模组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的检测端指向所述物料的四个边角,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连接可驱动其升降的线性组件。设置了线性组件,则第二传感器在线性组件驱动下降后才开始检测,可以避免检测数据混乱。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止停组件包括滚轮和驱动所述滚轮从所述运输线中间伸出的止停气缸。其中,运输线前端的止停模组可以精确止停载具,进而移载模组可以将物料放置入载具中;另外,设置滚轮来止停载具,减少载具止停过程中收到的摩擦力,进而防止载具移位。
[0016]进一步的,所述滚轮可转动地安装在一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呈L形,所述连接杆的转角处可转动连接一固定块,其另一端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固定块连接,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所述止停气缸的驱动端,在常态下,所述连接杆安装有所述滚轮的一段与所述止停气缸的驱动轴呈30
‑
60
°
倾斜。通过连接杆和弹性件,形成对载具的弹性缓冲,避免载具在止停的瞬间受到大的冲击力。
[0017]采用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设置的上下料模组可以装载整个托盘,移载模组逐一将托盘上的物料转移到中转模组中,中转模块利用挡板和推块形成对物料的精确定位,使得移载模组可以将物料精准放置入运输线的载具中,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纯人工操作,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视觉机器人,本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移载效率高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可以直接与现有技术的运输线对接,调节、安装过程简单,利于快速开展生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下料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转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载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夹爪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夹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运输线及检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检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止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附图标识说明:
[0029]1、机架;2、上下料模组;21、托板;221、伺服电机;222、从动轮;223、皮带;224、第一滑轨;23、顶升气缸;24、承载板;25、保护板;26、第一传感器;3、运输线;31、载具;32、止停组件;321、滚轮;322、止停气缸;323、连接杆;324、固定块;325、弹性件;4、中转模组;41、挡板;42、推块;43、夹紧气缸;44、承载座;45、滑板;46、第二滑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侧承载有运输线,所述机架的另一侧设置有上下料模组,所述运输线与所述上下料模组之间设置有中转模组,所述上下料模组、所述中转模组和所述运输线上方横架有移载模组,其中:所述上下料模组包括用于承载托盘的托板和用于驱动所述托板移动到所述移载模组下方的传送组件,和包括驱动所述托板及所述传送组件整体升降的顶升气缸;所述中转模组包括设置一平台上的挡板和设置于所述挡板的对向侧以相邻两侧的推块,所述推块由夹紧气缸驱动平移;所述移载模组具有两组夹爪模块和分别驱动两组所述夹爪模块直线移动的执行组件,所述夹爪模块具有夹爪组件和驱动所述夹爪组件升降的滑台气缸,所述夹爪组件包括夹取物料的两个夹爪和驱动两个所述夹爪的手指气缸;所述运输线用于运输载具,以及所述运输线中具有用于阻挡所述载具的止停组件,所述止停组件阻挡所述载具的位置位于所述移载模组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模组还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两端的两侧均竖立有形成对所述托盘限位的保护板,任一所述保护板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托盘进行位置检测的多个第一传感器,所述顶升气缸的驱动端连接于所述承载板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承载板一端的伺服电机和安装于所述承载板另一端的从动轮,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从动轮之间连接有皮带,所述皮带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托板还通过滑块与位于所述承载板上的第一滑轨连接,所述承载板的两端设置有用于阻挡所述托板的挡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上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模组中朝向所述运输线的所述夹爪模组中具有两组夹爪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天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