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警用要素融合的跨域服务系统及构建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342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向警用要素融合的跨域服务系统,包括武器管控层、决策支持层、信息服务层和基础支撑层,武器管控层、决策支持层、信息服务层和基础支撑层组成架构的四个平面,还公开了一种构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构建的立体栅格可变架构具有可扩展性和可编程性,不仅可在当前四个逻辑层基础上根据需求增加新的分层,还能支持软件定义方式对各种资源能力动态可编程调度,使体系能力生成模式由“人工+预案”向“自主适变”转变。转变。转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警用要素融合的跨域服务系统及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服务系统构建
,特别是一种面向警用要素融合的跨域服务系统及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主流的信息系统架构定义方法有美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oDAF)、英国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MoDAF)等,但是它们只提供了通用的架构设计模型和顶层宏观的设计原则,不能指导网络化环境下的系统架构设计,不支持基于任务的资源灵活动态调度,无法实现资源能力按需组合运用。有文献提出一种综合考虑超网络和服务化特征的网络信息体系“两维四网”模型构建方法,描述任务驱动下的信息流动情况,并未给出高效的联合情报信息处理与服务模式,以及体系能力动态适变机制,无法支持体系作战下的信息高效处理与体系能力调整。有文献论述了系统资源建模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工作流和自主协商相结合的系统资源动态协同机制,但是资源主要定位为信息服务、计算、存储、传输、感知5类资源,不包含指控、武器等作战资源,无法支撑OODA环路中全要素组织运用。还有文献提出了网络信息体系能力聚合机理,描述了从作战任务到作战单元、指控结构优化生成,以及系统资源配置过程,并未提出基于功能的资源分类分层方法,以及联合信息高效处理与服务、作战能力按需组合调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面向警用要素融合的跨域服务系统及构建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面向警用要素融合的跨域服务系统,包括武器管控层、决策支持层、信息服务层和基础支撑层,武器管控层、决策支持层、信息服务层和基础支撑层组成架构的四个平面,基础支撑层包括基础类资源,用于情报处理、目标指示解算和协同指挥作战应用,信息服务层包括信息处理类资源,面向作战任务对各类信息源进行灵活组织、要素集成、信息处理和分析,决策支持层包括各级各类指挥所资源,提供联合作战筹划、作战任务分配、联合作战指挥、作战流程控制、作战效果评估能力,武器管控层用于各类武器平台和引导控制资源,提供打击能力细粒度、跨域组合运用与全域漫游控制能力。
[0005]一种构建方法,包括上述的一种面向警用要素融合的跨域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构建信息元数据模型;
[0007]S2:定义资源分类分层的能力要素与关联关系;
[0008]S3:构建以目标为中心的联合信息处理与服务机制;
[0009]S4:构建面向敏捷指挥的决策流程按需定义机制;
[0010]S5:构建面向跨域协同的武器漫游引导控制机制;
[0011]S6:构建任务场景驱动的体系构造与适变机制。
[0012]优选的,步骤S1中,信息元数据模型通过UML、EA建模工具构建。
[0013]优选的,步骤S2中,定义系统节点的六类能力要素模型,包括:探测感知能力要素模型、情报处理能力要素模型、指挥决策能力要素模型、打击能力要素模型、引导控制能力要素模型、基础支撑能力要素模型;定义能力要素间的4类关联关系模型,包括:情报保障与共享关系、指挥与控制关系、状态同步与反馈关系、系统保障关系。
[0014]优选的,步骤S3中,基于空间网格划分,以目标为中心,汇聚陆、海、空、天、网、电多源信息,通过分布式处理与网格信息拼接,为相应能力要素提供全局目标情报服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5]S31:将地理空间按照相同的经纬度距离划分为宽度均匀的网格,为每个网格编号,并将各网格的信息处理任务分配给相应的情报处理能力要素;
[0016]S32:根据探测信息所在网格,将空情、海情、陆情、网情、电情、天情信息汇聚到该网格对应的情报处理能力要素进行信息一次性处理,形成网格内局部的目标情报;
[0017]S33:对于相邻网格目标情报信息进行拼接,形成全局目标情报,并按需为各指挥决策能力要素、引导控制能力要素提供信息服务。
[0018]优选的,步骤S4中,建立指挥编组及其属性,定义指挥决策能力要素对其他能力要素的使用权限,并选择相应的决策产品,支持指挥业务执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9]S41:将指挥决策能力要素聚合成为指挥编组,描述指挥编组的组成、任务、相互之间的指挥协作关系,用四元组BT=表示,Name是编组名称,Mission是任务,Node是指挥编组的指挥决策能力要素,Relation是指挥决策能力要素之间的指挥/协作关系;
[0020]S42:定义指挥决策能力要素对探测感知、情报处理、打击、引导控制、基础支撑能力要素的使用权限;
[0021]S43:在指挥决策产品体系基本分类中,根据指挥/协作关系,查询生成各指挥决策能力要素对应的决策产品,支持相应的指挥业务,包括联合任务筹划、任务分配、联合任务指挥、流程控制、效果评估。
[0022]优选的,步骤S5中,根据打击能力要素的时空范围,对相应的引导控制能力要素进行动态择优匹配,通过自动跨区切换实现对武器的全域漫游和超视距控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3]S51:能力服务注册与共享;
[0024]S52:打击能力要素与引导控制能力要素匹配;
[0025]S53:引导控制能力服务自动跨区切换。
[0026]优选的,步骤S6中,根据作战任务执行要求,从所述基础支撑层、所述信息服务层、所述决策支持层、所述武器管控层中选出各类能力要素,建立各种能力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根据任务变化进行动态优化调整,持续保障任务完成,形成立体栅格架构,包括以下步骤:
[0027]S61:能力要素匹配:以任务完成时间最短、作战效能最大为优化目标,为作战任务优选合适的能力要素,包括探测感知、情报处理、指挥决策、打击、引导控制,生成任务与能力要素之间的匹配方案;
[0028]S62:能力要素关联关系设计:根据作战业务流程,建立不同能力要素之间的关系,
包括情报保障与共享关系、指挥与控制关系、状态同步与反馈关系,生成能力要素的工作流程;
[0029]S63:基础支撑资源分配根据能力要素的工作流程,为其配置与优化调度基础支撑能力要素;以业务流程的服务质量最大为优化目标,优选配置各业务流程的计算、存储、通信基础支撑能力要素;
[0030]S64:体系能力动态调优当任务发生变化后,重新执行所述步骤S61~所述步骤S53,持续保障任务完成。。
[0031]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构建的立体栅格可变架构具有可扩展性和可编程性,不仅可在当前四个逻辑层基础上根据需求增加新的分层,还能支持软件定义方式对各种资源能力动态可编程调度,使体系能力生成模式由“人工+预案”向“自主适变”转变。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构建方法流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服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警用要素融合的跨域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武器管控层、决策支持层、信息服务层和基础支撑层,所述武器管控层、所述决策支持层、所述信息服务层和所述基础支撑层组成架构的四个平面,所述基础支撑层包括基础类资源,用于情报处理、目标指示解算和协同指挥作战应用,所述信息服务层包括信息处理类资源,面向作战任务对各类信息源进行灵活组织、要素集成、信息处理和分析,所述决策支持层包括各级各类指挥所资源,提供联合作战筹划、作战任务分配、联合作战指挥、作战流程控制、作战效果评估能力,所述武器管控层用于各类武器平台和引导控制资源,提供打击能力细粒度、跨域组合运用与全域漫游控制能力。2.一种构建方法,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警用要素融合的跨域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信息元数据模型;S2:定义资源分类分层的能力要素与关联关系;S3:构建以目标为中心的联合信息处理与服务机制;S4:构建面向敏捷指挥的决策流程按需定义机制;S5:构建面向跨域协同的武器漫游引导控制机制;S6:构建任务场景驱动的体系构造与适变机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信息元数据模型通过UML、EA建模工具构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定义系统节点的六类能力要素模型,包括:探测感知能力要素模型、情报处理能力要素模型、指挥决策能力要素模型、打击能力要素模型、引导控制能力要素模型、基础支撑能力要素模型;定义能力要素间的4类关联关系模型,包括:情报保障与共享关系、指挥与控制关系、状态同步与反馈关系、系统保障关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基于空间网格划分,以目标为中心,汇聚陆、海、空、天、网、电多源信息,通过分布式处理与网格信息拼接,为相应能力要素提供全局目标情报服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31:将地理空间按照相同的经纬度距离划分为宽度均匀的网格,为每个网格编号,并将各网格的信息处理任务分配给相应的情报处理能力要素;S32:根据探测信息所在网格,将空情、海情、陆情、网情、电情、天情信息汇聚到该网格对应的情报处理能力要素进行信息一次性处理,形成网格内局部的目标情报;S33:对于相邻网格目标情报信息进行拼接,形成全局目标情报,并按需为各指挥决策能力要素、引导控制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图郑长松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公安科研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