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终端的并行检测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3360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1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物联网终端的并行检测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确定在目标检测条件下对单个物联网终端进行检测所需的第一NPRACH资源和第一NPUSCH资源;确定预设的NPRACH总资源和NPUSCH总资源;基于NPRACH总资源和第一NPRACH资源确定可并行检测的物联网终端的第一数量,并基于NPUSCH总资源和第一NPUSCH资源确定可并行检测的物联网终端的第二数量;基于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确定可并行检测的物联网终端的目标数量,并在目标检测条件下对目标数量的物联网终端进行并行检测。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对物联网设备进行检测时并行检测的数量与可用信道资源不匹配,检测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率较低的技术问题。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联网终端的并行检测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物联网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联网终端的并行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5G NB

IoT(Narrow Band Interen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技术具备覆盖广、功耗低、支持大连接的优势,故被广泛应用。其中,NB

IoT在传输方向上,由于基站的功率较大,使用较少的无线资源即可满足下行链路的传输需求,而由于终端的功率较低,需要使用较多的无线资源才能满足上行链路的传输需求,从而上行链路的传输成为NB

IoT容量的限制因素。
[0003]而对于NB

IoT的上行链路,其定义了两种物理信道:NPRACH(Narrowband 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和NPUSCH(Narrowband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而由于NB

IoT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终端的并行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在目标检测条件下对单个物联网终端进行检测所需的第一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和第一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资源;确定预设的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总资源和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总资源;基于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总资源和所述第一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确定可并行检测的物联网终端的第一数量,并基于所述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总资源和所述第一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资源确定可并行检测的物联网终端的第二数量;基于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确定可并行检测的物联网终端的目标数量,并在所述目标检测条件下对所述目标数量的物联网终端进行并行检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预设的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总资源和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总资源,包括:确定预设的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时域资源和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频域资源,并基于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时域资源和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频域资源确定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总资源;确定在所述目标检测条件下对单个物联网终端进行检测的持续时间,并获取预设的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资源利用率门限值;基于所述持续时间、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总资源和所述资源利用率门限值确定所述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总资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总资源和所述第一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确定可并行检测的物联网终端的第一数量,包括:获取预设的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冲突门限值;基于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总资源、所述第一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和所述冲突门限值确定可并行检测的物联网终端的所述第一数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确定可并行检测的物联网终端的目标数量,并在所述目标检测条件下对所述目标数量的物联网终端进行并行检测,包括:将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中的较小值作为所述目标数量;在所述目标检测条件下,利用预设的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总资源和所述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总资源对所述目标数量的物联网终端进行并行检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数量和所述第二数量确定可并行检测的物联网终端的目标数量,包括:在所述第一数量小于所述第二数量时,执行以下步骤:S1,增大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时域资源和/或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频域资源,并重新确定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总资源和所述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总资源;S2,基于重新确定的所述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总资源和所述第一窄带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资源确定可并行检测的物联网终端的第三数量,并基于重新确定的所述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总资源和所述第一窄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资源确定可并行检测的物联网终端的第四数量;S3,在所述第三数量小于所述第四数量时,循环执行步骤S1

S2,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杰李俊张坚何华伟朱读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