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型口罩自动化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334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11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护型口罩自动化生产工艺,其包括包括以下步骤:S1.布料准备;S2.叠合压制,将熔喷布芯料与无纺布里层进行叠合、压制,得到内侧料层;并使无纺布面层经换向后与内侧料层叠合;S3.鼻梁条安装,在内侧料层与无纺布面层的叠合线处加工鼻梁条上定位线以使二者粘连,且同步将截断的鼻梁条推送至与上定位线相抵;S4.鼻梁条封合及压花,加工鼻梁条下定位线及压花线以使二者粘连,得到主体料层;上定位线和下定位线环绕鼻梁条设置;S5.对折;S6.模切;S7.产品收集。本申请能对鼻梁条进行精准定位以及降低鼻梁条在传输中发生的漂移现象,从而可以促进立体口罩生产速率的调高,也确保了立体口罩的生产质量。也确保了立体口罩的生产质量。也确保了立体口罩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型口罩自动化生产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口罩加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护型口罩自动化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口罩主要用于隔离空气中的粉尘、病菌等,常主要用于呼吸道疾病的防护设备,一般使用无纺布制作而成。其中主要起防护、隔离作用的是位于两层无纺布层中的熔喷布层。熔喷布主要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纤维直径可以达到1~5微米,其空隙多、结构蓬松、抗褶皱能力好,具有独特的毛细结构的超细纤维增加单位面积纤维的数量和表面积,从而使熔喷布具有很好的过滤性、屏蔽性、绝热性和吸油性。
[0003]而目前市面上主要流通的口罩有KN95口罩、N95口罩、杯型口罩、柳叶型口罩和平面折叠口罩等,其中以平面折叠口罩成本低廉、适用于一次性实用而应用最广,但是平面折叠口罩存在的弊端在于脸部并不能与佩戴者进行很好地适配,存在病菌隔离时效的风险。在此基础上,行业研发出了3D立体口罩,其面罩主体为一体成型而成、且居中折叠,边缘采用人体工学造型,使得面罩主体展开后可以很好与鼻梁、面部以及下巴贴合,能够提供良好的防护性能,其耳带有二次熔接而成,也有与面罩主体一体成型模切而成,其中尤以耳带一体成型式的美观度更佳。
[0004]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1466664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立体口罩高速生产设备及其生产方法,用于加工一种立体口罩产品,该立体口罩产品包括由多层口罩主体部片材加工而成的口罩主体部,口罩主体部在中线位置对折,并通过焊接在对折位置下部形成一条立体封合线,使得立体口罩产品在佩戴时形成立体效果。沿口罩主体部的外轮廓封合设置有口罩轮廓线,在口罩主体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鼻夹,鼻夹的周边封合有鼻夹固定线,用于保证鼻夹的位置。在口罩主体部中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组封合线,封合线从口罩主体部的中线向两侧延伸。
[0005]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以下缺陷:目前口罩机在生产口罩时的生产速度一般在100

140片/分钟,尤其是针对耳带一体式的立体口罩,由于需要在多层布料之间先加入鼻梁条再封合,因此生产此类立体口罩的生产效率提高的瓶颈在于鼻梁条安装效率。在实际生产时,只能采取沿布料传输方向将裁切好的鼻梁条间歇插入布料层之间,并将上层面料覆盖后再传输至封合部通过热封辊加工出鼻夹固定线以对鼻梁条进行定位;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推送鼻梁条的过程中,鼻梁条在两层自由叠合的且高速传输的布料之间停止的位置难以准确确定,并且在压合上层面料后,进入到热封辊下方的鼻梁条位置也可能发生变动,会影响鼻夹固定线的加工质量,因此通常会降低布料传输速率,以降低鼻梁条的漂移概率,这样就限制了口罩机的生产速率。因此,亟需改进鼻梁条的安装工艺,以提高鼻梁条安装精准度,以使口罩机的良品率以及生产速率得到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改善立体口罩的鼻梁条在加工过程中定位精准度不高而影响成品质量及成
品速率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护型口罩自动化生产工艺。
[000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护型口罩自动化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防护型口罩自动化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布料准备,选取熔喷布芯料以及无纺布面层、无纺布里层,并将所述熔喷布芯料的传输路线置于所述无纺布面层和所述无纺布里层之间,校准各布料的偏移度和张紧度;
[0010]S2.叠合压制,将所述熔喷布芯料与所述无纺布里层进行叠合、压制,得到内侧料层;并使所述无纺布面层经换向后与所述内侧料层设有所述熔喷布芯料的一侧叠合;
[0011]S3.鼻梁条安装,在所述内侧料层与所述无纺布面层的叠合线处加工鼻梁条上定位线以使二者粘连,且同步将截断的鼻梁条推送至与所述上定位线相抵;
[0012]S4.鼻梁条封合及压花,在同步传输的所述无纺布面层和所述内侧料层上加工鼻梁条下定位线及压花线以使二者粘连,得到主体料层;所述上定位线和所述下定位线环绕所述鼻梁条设置;
[0013]S5.对折,将所述主体料层沿其传输中线对折并压合;
[0014]S6.模切,在所述主体料层上模切出耳带洞及口罩轮廓;
[0015]S7.产品收集,收卷边角料,并对模切出的口罩主体进行收集。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的所述上定位线包括正交于所述内侧料层传输方向设置的正定位线以及位于所述正定位线长度方向两端的侧定位线。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正定位线长度小于等于所述鼻梁条长度,所述侧定位线与所述正定位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在进行所述下定位线加工时,同步在所述鼻梁条中间位置预压对折线。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加工所述上定位线的设备为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定位辊以及位于所述定位辊迎向所述无纺布面层传输方向一侧的导向件,所述无纺布面层绕过所述导向件以进行换向;
[0020]所述定位辊弧面外壁上固接有用于热压出所述上定位线的上定位条,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定位辊沿顺向于所述内侧料层传输方向旋转的第一动力件。
[0021]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加工所述上定位线的设备为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内侧料层上方的定位座,所述无纺布面层绕过所述定位座进行换向;
[0022]所述定位座内滑动设置有用于热压出所述上定位线的热压条,所述热压条在所述定位座内的运动方向逆向于所述内侧料层的行进方向且斜向指向所述定位座靠近所述内侧料层的拐角,所述定位座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热压条间隙滑出所述定位座的动力组件。
[0023]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加工所述下定位线、所述压花线以及所述预压对折线的设备为滚花装置,所述滚花装置包括转动设置在口罩机台面上的滚花辊,所述滚花辊弧面外周壁上固接有与所述下定位线、所述压花线以及所述预压对折线轮廓一一对应的下定位条、压花条和对折条;
[0024]所述对折条位于所述下定位条中部且与所述下定位条垂直,所述对折条远离所述滚花辊的一侧设为尖端状,且在口罩机台面开设有用于供所述鼻梁条被所述对折条折弯后
的尖端嵌入的避让槽。
[0025]更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对折所述主体料层的设备为对折装置,所述对折装置包括安装在口罩机台面上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安装有倾斜设置的导向辊以及用于将所述鼻梁条中折部导向至所述导向辊上端部的引导条,所述引导条远离所述导向辊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下定位线加工工位。
[0026]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架上安装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上开设有供折叠后的所述鼻梁条嵌入的导向槽,所述引导条置于所述导向槽中,所述引导条与所述导向槽槽壁之间均预留有供所述鼻梁条嵌入的间隙。
[0027]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靠近所述下定位线加工工位的一端呈扩口设置。
[0028]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9]1.安装鼻梁条的同时在内侧料层和无纺布面层的叠合线处加工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型口罩自动化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布料准备,选取熔喷布芯料以及无纺布面层、无纺布里层,并将所述熔喷布芯料的传输路线置于所述无纺布面层和所述无纺布里层之间,校准各布料的偏移度和张紧度;S2.叠合压制,将所述熔喷布芯料与所述无纺布里层进行叠合、压制,得到内侧料层;并使所述无纺布面层经换向后与所述内侧料层设有所述熔喷布芯料的一侧叠合;S3.鼻梁条安装,在所述内侧料层与所述无纺布面层的叠合线处加工鼻梁条上定位线(21)以使二者粘连,且同步将截断的鼻梁条(3)推送至与所述上定位线(21)相抵;S4.鼻梁条封合及压花,在同步传输的所述无纺布面层和所述内侧料层上加工鼻梁条下定位线(22)及压花线(23)以使二者粘连,得到主体料层(1);所述上定位线(21)和所述下定位线(22)环绕所述鼻梁条(3)设置;S5.对折,将所述主体料层(1)沿其传输中线对折并压合;S6.模切,在所述主体料层(1)上模切出耳带洞及口罩轮廓;S7.产品收集,收卷边角料,并对模切出的口罩主体进行收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护型口罩自动化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的所述上定位线(21)包括正交于所述内侧料层传输方向设置的正定位线(211)以及位于所述正定位线(211)长度方向两端的侧定位线(2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护型口罩自动化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定位线(211)长度小于等于所述鼻梁条(3)长度,所述侧定位线(212)与所述正定位线(21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护型口罩自动化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在进行所述下定位线(22)加工时,同步在所述鼻梁条(3)中间位置预压对折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护型口罩自动化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加工所述上定位线(21)的设备为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支架(41)及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41)上的定位辊(42)以及位于所述定位辊(42)迎向所述无纺布面层传输方向一侧的导向件(43),所述无纺布面层绕过所述导向件(43)以进行换向;所述定位辊(42)弧面外壁上固接有用于热压出所述上定位线(21)的上定位条(44),所述第一支架(41)上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定位辊(42)沿顺向于所述内侧料层传输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德铂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