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压式翼伞立体结构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3209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式翼伞立体结构,加强带缝纫于上翼面、下翼面和翼肋上;翼肋加强带的上缘和下缘分别连接上翼面加强带和下翼面加强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冲压式翼伞立体结构的加工方法,包括根据伞绳的位置在翼肋上缝纫加强带;将翼肋加强带的下缘与伞绳连接;根据翼肋加强带的上缘和下缘分别确定上翼面和下翼面中加强带的缝纫位置;使位于同一根翼肋左右两侧的两段上翼面加强带在翼肋处打一个半平结,向下延伸后连接于翼肋加强带;使位于同一根翼肋左右两侧的两段下翼面加强带在翼肋处打一个半平结,向上延伸后连接于翼肋加强带。本发明专利技术形成翼伞的立体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翼伞的承载能力,实现了翼伞的高效率承载。实现了翼伞的高效率承载。实现了翼伞的高效率承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压式翼伞立体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航天气动减速领域,涉及一种冲压式翼伞立体结构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航空航天气动减速领域对无损着陆和定点着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这样的需求趋势,翼伞技术在航空航天气动减速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翼伞是根据机翼升力原理设计的一种降落伞,具有较高的滑翔能力,在定位和控制装置的配合下,能够实现自主归航和定点着陆。翼伞基于良好的操纵性、抗风性及特有的“雀降”性能,是实现所作用载荷定点、无损回收的有效手段,可用于人员空降、航天器回收、无人机着陆、武器装备及应急救灾物资的精确空投和无损回收等多种应用领域,是航空航天领域很有发展前途的一项技术。冲压式翼伞是翼伞的一种,目前实际应用的绝大多数翼伞都是冲压式翼伞(后统称为翼伞)。
[0003]自20世纪60年代起,翼伞的设计方法、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翼伞的数值模拟逐步成熟,促进了翼伞设计技术的发展。在翼伞理论研究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成熟的翼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式翼伞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翼面(1)、下翼面(2)、翼肋(3)和加强带(4);翼肋(3)连接于上翼面(1)和下翼面(2)之间;加强带(4)缝纫于上翼面(1)、下翼面(2)和翼肋(3)上,分别形成上翼面加强带(42)、下翼面加强带(43)和翼肋加强带(41);翼肋加强带(41)的上缘和下缘分别连接上翼面加强带(42)和下翼面加强带(4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式翼伞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翼肋加强带(41)下缘形成用于连接伞绳的扣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式翼伞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翼肋加强带(41)呈V字形连续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式翼伞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上翼面加强带(42)和下翼面加强带(43)平行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冲压式翼伞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以翼伞的飞行方向为前,与翼伞的前两根伞绳连接的加强带强度高于与其他伞绳连接的加强带强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压式翼伞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上翼面加强带(42)为分段结构;位于同一根翼肋(3)的左右两侧的上翼面加强带(42)属于不同的两段的加强带;位于同一根翼肋(3)左右两侧的两段上翼面加强带(42)在翼肋(3)处打一个半平结,位于翼肋(3)左侧的上翼面加强带(42)沿翼肋(3)的右侧面向下延伸,位于翼肋(3)右侧的上翼面加强带(42)沿翼肋(3)的左侧面向下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冲压式翼伞立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下翼面加强带(43)为分段结构;位于同一根翼肋(3)的左右两侧的下翼面加强带(43)属于不同的两段的加强带;位于同一根翼肋(3)左右两侧的两段下翼面加强带(43)在翼肋(3)处打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卓刘宇张文博王嘉宏王国庆蔡胜霞张慧丹王景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