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控制锁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锁具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控制锁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全区块链技术的本质是一个分布式账本技术,通过分布式数据存储、共识算法、加密算法、点对点传输网络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组合,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永久保存,对于信息化时代下的数据安全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基于区块链的智能门锁是在传统智能门锁的基础上做了升级与改进,使得区块链智能锁兼顾安全与隐私的双重需求。
[0003]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区块链智能锁主要是通过替代门体原有的门锁进行安装,其存在以下问题:1、安装繁琐,需要先将原有门锁拆下,再将智能锁装上。2、对门体类型有限制,要求门体内部有足够的空间,门体厚度也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有的还要求门体不具备天地锁功能才能安装。3、有的智能锁还需要破坏原有门体或原有门锁才能安装。
[0004]因此,基于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一些情况,本申请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控制锁,与门锁配合安装,无需拆卸门锁进行替代安装,安装方便简单。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7]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控制锁,所述智能控制锁装配在防盗门的门锁的外壳上,用于解锁门锁的钥匙的握持端装配在智能控制锁内.所述智能控制锁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侧装设有装配固定圈,所述装配固定圈设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控制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锁(3)装配在防盗门(1)的门锁(11)的外壳(12)上,用于解锁门锁(11)的钥匙(2)的握持端装配在智能控制锁(3)内;所述智能控制锁(3)包括壳体(31),所述壳体(31)一侧装设有装配固定圈(35),所述装配固定圈(35)设置在外壳(12)与防盗门(1)体之间,所述壳体(31)设置在外壳(12)外侧;所述壳体(31)内设有转动腔(311)、控制腔(312)和供电腔(313);所述转动腔(311)中装设有转动机构(4),所述转动机构(4)内装设有用于装配钥匙(2)的装配腔,所述转动机构(4)从壳体(31)朝向门锁(11)的一侧伸出;所述控制腔(312)内装设有电路板(314);所述供电腔(313)内装设有电池(3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控制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上对应转动腔(311)、控制腔(312)和供电腔(313)分别装配有转动盖板(32)、控制盖板(33)和供电盖板(34);所述转动腔(311)和转动盖板(32)之间、所述控制腔(312)和控制盖板(33)之间、所述供电腔(313)和供电盖板(34)之间均通过锁定开关(6)装配固定;所述控制盖板(33)上装设有与电路板(314)连接的用于控制转动机构(4)转动的第一识别模块(36);所述壳体(31)上还设有用于开启供电盖板(34)的盖板开关(37)和用于开启转动盖板(32)的第二识别模块(3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控制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开关(6)包括锁定块(61)和锁定片(62),所述锁定片(62)设置在转动盖板(32)或控制盖板(33)或供电盖板(34)上,所述锁定块(61)设置在壳体(31)内壁上;所述锁定块(61)中间设有供锁定片(62)通过的锁定槽,所述锁定块(61)上设有伸缩元件(63),所述伸缩元件(63)上设有伸缩柱(64),所述伸缩柱(64)穿过锁定块(61),所述锁定片(62)上设有与伸缩柱(64)配合的锁定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控制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4)包括转动架(41),所述转动架(41)两侧分别装设有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所述第一转轮(42)和第二转轮(43)均与壳体(31)内壁装配转动;所述第一转轮(42)从壳体(31)朝向门锁(11)的一侧伸出,所述第一转轮(42)上设有转动齿圈(421),所述转动齿圈(421)啮合有转动齿轮(44),所述转动齿轮(44)通过转动电机(45)驱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控制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腔贯通地设置在转动架(41)内,所述装配腔内设置有夹持机构(5);所述夹持机构(5)包括上夹持块(51)、下夹持块(52)和主动吸附块(53);所述上夹持块(51)上设有第一吸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哲明,黄智,乐忠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久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