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光伏组件、电池模组和电路板组件,壳体的底端封闭,壳体的顶端开口,以形成容纳腔,光伏组件盖设在开口上,并和壳体共同围成容置腔;电路板组件包括第一电池管理单元、第二电池管理单元和微型逆变器,第一电池管理单元和光伏组件电连接,第二电池管理单元和电池模组电连接,微型逆变器的输入端和第二电池管理单元电连接,微型逆变器的输出端通过线束延伸至壳体的外部。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电池的发电系统稳定性的同时,使电池的封装结构空间更紧凑。使电池的封装结构空间更紧凑。使电池的封装结构空间更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及光伏发电
,尤其是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碳中和”、“碳达峰”要求的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以及风能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尤其是太阳能发电技术。
[0003]太阳能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光伏板、储能系统以及逆变控制系统。日间太阳光照射光伏板发电,夜间则光伏板完全丧失发电能力。这样的发电系统的不稳定性会对电网造成冲击,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往往还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能系统,以及控制直流电和交流点转换的逆变控制系统。其中,光伏板、储能系统以及逆变控制系统独立封装后通过线束连接工作。
[0004]然而,这种各自独立封装设置的部件系统,导致太阳能发电系统整体占据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能够减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装配空间。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光伏组件、电池模组和电路板组件,所述壳体的底端封闭,所述壳体的顶端开口,且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光伏组件盖设在所述开口上;
[0008]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电路板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包括第一电池管理单元和第二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第一电池管理单元和所述光伏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管理单元和所述电池模组电连接。
[000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单元,多个电芯单元并排排布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
[0010]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隔热片,所述隔热片设置于所述电芯单元的面向所述光伏组件的一侧。
[001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泡棉,所述泡棉设置于所述电芯单元和所述隔热片之间。
[0012]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支撑于所述电芯单元上,且所述限位条的端部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
[001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的底端具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和所述第一容置槽并列设置;
[0014]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电路板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
[0015]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容置槽具有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容置槽呈
矩阵排布;多个所述第一容置槽和多个电芯单元对应设置。
[001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太阳能光伏板覆盖所述开口,且所述开口的边缘轮廓和所述太阳能光伏板的形状相匹配。
[0017]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池管理单元包括最大功率点追踪太阳能控制器(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和/或,
[0018]所述第二电池管理单元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
[001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电路板组件还包括微型逆变器,所述微型逆变器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池管理单元连接,所述输出端延伸至所述壳体外部。
[0020]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光伏组件、电池模组和电路板组件,所述壳体的底端封闭,所述壳体的顶端开口,且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光伏组件盖设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电路板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包括第一电池管理单元和第二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第一电池管理单元和所述光伏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管理单元和所述电池模组电连接。通过壳体将电池系统的各组件封装为一个整体,在保证各部分功能完整的基础上,使电池的装配空间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部分结构爆炸图;
[0024]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外观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0
‑
电池;
[0027]110
‑
壳体;
[0028]120
‑
光伏组件;
[0029]130
‑
电池模组;
[0030]140
‑
电路板组件;
[0031]1101
‑
第一容置槽;
[0032]1102
‑
第二容置槽;
[0033]1201
‑
硅板;
[0034]1202
‑
太阳能光伏板;
[0035]1203
‑
背板;
[0036]1204
‑
边框;
[0037]1301
‑
限位条;
[0038]1302
‑
隔热片;
[0039]1303
‑
泡棉;
[0040]1304
‑
电芯单元;
[0041]1401
‑
第一电池管理单元;
[0042]1402
‑
第二电池管理单元;
[0043]1403
‑
微型逆变器;
[0044]1404
‑
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6]现有技术中,太阳能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光伏板、储能系统以及逆变控制系统。日间太阳光照射光伏板发电,夜间则光伏板完全丧失发电能力。这样的发电系统的不稳定性会对电网造成冲击,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往往还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能系统,以及控制直流电和交流点转换的逆变控制系统。其中,光伏板、储能系统以及逆变控制系统独立封装后通过线束连接工作。然而,这种各自独立封装设置的部件系统,导致太阳能发电系统整体占据空间较大。
[004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光伏组件、电池模组和电路板组件,壳体的底端封闭,壳体的顶端开口,且壳体具有容置腔,光伏组件盖设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光伏组件、电池模组和电路板组件,所述壳体的底端封闭,所述壳体的顶端开口,且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所述光伏组件盖设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电路板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包括第一电池管理单元和第二电池管理单元,所述第一电池管理单元和所述光伏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池管理单元和所述电池模组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单元,多个电芯单元并排排布于所述容置腔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隔热片,所述隔热片设置于所述电芯单元的面向所述光伏组件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泡棉,所述泡棉设置于所述电芯单元和所述隔热片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限位条,所述限位条支撑于所述电芯单元上,且所述限位条的端部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6.根据权利要求2
‑
5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国,邹序平,李杰,张桂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动力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