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属于减振或抗震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地震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即使按照规范要求设计的建筑结构仍可能发生破坏甚至倒塌。部分结构即使震后不倒,也可能产生影响正常使用的残余变形。自复位阻尼器可以提高结构的韧性,减少结构在震后的残余变形。传统的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主要由自复位装置、摩擦装置组成。其耗能减振机理是:阻尼器在地震作用下产生变形,通过摩擦装置的相对运动消耗地震能量,之后阻尼器通过自复位装置提供的复位力回到初始状态。
[0003]随着自复位耗能阻尼器工程应用的增加以及相关研究的进步,不同类型的自复位耗能阻尼器不断出现,然后,目前应用较多的阻尼器存在以下问题:
[0004]1、变形能力不足:自复位耗能阻尼器的变形能力受限于复位材料的变形能力,无法满足在大震或超大震下的正常工作。
[0005]2、装配工艺复杂:以钢绞线作为复位材料的阻尼器存在预应力施加的问题,为其装配带来一定的困难。
[0006]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复位摩擦耗能阻尼器包括摩擦装置(1)和自复位装置,摩擦装置(1)包括摩擦板(11)和摩擦块(12),摩擦装置(1)为三层板固定而成,第一层为一张摩擦板(11),第二层为两个摩擦块(12)分别设置在摩擦板(11)的左右两侧,第三层为摩擦板(11)且与第一层的位置对应,摩擦板(11)与摩擦块(1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自复位装置包括内套管(9)、外套管(10)、推管(8)、碟簧挡板A(4)、碟簧挡板B(5)、导向杆(2)、碟簧(3)、螺杆(7)和锚固板(6),内套管(9)设置在外套管(10)内,外套管(10)的两侧固定有碟簧挡板B(5),内套管(9)的两侧与碟簧挡板B(5)接触,碟簧挡板B(5)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推管(8),推管(8)的外侧设置有锚固板(6);推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军凯,李文鹏,王立峰,张建民,齐行军,刘威闯,许国山,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日甲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