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芯片、驱动系统、电子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3010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芯片、驱动系统、电子设备,涉及集成电路领域,其中,驱动芯片包括第一电流产生子电路、第二电流产生子电路、电流切换元件以及恒流输出通道;第一电流产生子电路用于基于第一基准电压和外置电阻产生第一基准电流,并将所述第一基准电流经第一电流镜调节后输出第一电流;第二电流产生子电路用于不基于所述外置电阻产生经修调后的第二电流;电流切换元件基于切换信号,将所述第一电流或所述第二电流输出至恒流输出通道,以使恒流输出通道输出驱动电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驱动芯片具有较高的通用性,能有效保障驱动芯片工作于有外置电阻应用或无外置电阻应用时的恒流输出精度。电阻应用或无外置电阻应用时的恒流输出精度。电阻应用或无外置电阻应用时的恒流输出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芯片、驱动系统、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动芯片、驱动系统、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 LED(英文全称Light 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是一种利用发光二极管构成的点阵模块或像素单元,其以可靠性高、使用寿命、环境适应能力强、使用成本低等特点在信息显示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0003]恒流(也称恒流源)驱动芯片对LED显示屏的质量起来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其能够使LED显示屏工作稳定。其中,恒流驱动芯片能够输出稳定的电流,以使得LED显示屏的整个电路稳定工作。
[0004]目前市面上已有基于不同驱动原理的恒流驱动芯片,如基于外置电阻输出恒流的芯片或不基于外置电阻输出恒流的芯片,但这两种芯片都只能在特定的电路板上使用,如基于外置电阻输出恒流的芯片只能在有外置电阻的电路板上使用。这导致LED显示屏厂商只能根据采购的恒流驱动芯片的不同,配置不同的电路板,或者说基于已有的电路板采购相应的恒流驱动芯片。
[0005]为提高恒流驱动芯片的通用性,可考虑将基于外置电阻输出恒流的芯片或不基于外置电阻输出恒流的芯片集成,然而,恒流驱动芯片对输出电流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如何保证集成后的恒流驱动芯片具有较高的恒流输出精度成为目前的实现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驱动芯片、驱动系统、电子设备,该驱动芯片可以基于外置电阻输出恒流或不基于外置电阻输出恒流,实现较高的通用性,且能有效保障驱动芯片工作于有外置电阻应用或无外置电阻应用时的恒流输出精度。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芯片,包括第一电流产生子电路、第二电流产生子电路、电流切换元件以及恒流输出通道,其中,第一电流产生子电路用于基于第一基准电压和外置电阻产生第一基准电流,并将第一基准电流经第一电流镜调节后输出第一电流;第二电流产生子电路用于不基于该外置电阻产生经修调后的第二电流;电流切换元件基于切换信号,将所述第一电流或所述第二电流输出至恒流输出通道,以使恒流输出通道输出驱动电流。
[0008]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驱动芯片集成有两种驱动模式,即可以经过外置电阻输出恒流(在本申请中,恒流即指该驱动电流)或不经过外置电阻输出恒流。其中,电流切换元件用于切换这两种驱动模式,当该驱动芯片应用于有外置电阻的电路板时,电流切换元件将第一电流产生子电路输出的第一电流传输给恒流输出通道;当该驱动芯片应用于无该外置电阻的电路板时,电流切换元件将第二电流产生子电路输出的第二电流传输给恒流输出通道。
[0009]值得强调的是,在本申请中,外置电阻在本申请中为一个专有名词,外置电阻是驱
动芯片专用于产生电流的一个电阻,该电阻位于驱动芯片外。驱动芯片外的其他电阻可以认为是一种片外电阻,但如果其不能如该外置电阻一样用于在驱动芯片内产生一个电流,则不能认为是外置电阻。可以理解的是,无外置电阻的电路板没有外置电阻,但不代表该电路板上没有电阻。第二电流产生子电路不基于外置电阻产生经修调后的第二电流,应理解为,第二电流产生子电路不通过驱动芯片外的电阻产生一个电流。
[0010]在本专利技术中,芯片基于外置电阻输出恒流时,会控制第一电流镜的镜像比与第二电流镜的镜像比的乘积为一固定值,如此输出的恒流只与外置电阻和第一基准电压有关,其精度可以得到有效保障。芯片不基于外置电阻输出恒流时,芯片输出恒流与第二电流有关,为实现高精度的恒流输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电流产生子电路可以不基于外置电阻产生经修调后的第二电流,如此,芯片基于该修调过的第二电流输出恒流,其恒流输出精度也可以大大提高。
[0011]其中,电流切换元件为保障两种驱动模式下恒流输出精度的关键,由于本专利技术是将基于外置电阻产生的第一基准电流通过第一电流镜宽幅调节后再作为第一电流与不基于外置电阻产生的经过修调后的第二电流进行切换,如此第二电流产生子电路输出的经过修调后的第二电流就不会受第一电流镜的影响,可使得驱动芯片在无外置电阻应用环境下输出的恒流精度得到保障。
[0012]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电流的输出范围变化时,控制第一电流镜的输入端接入的MOS管数量和第一电流镜的输出端接入的MOS管数量等比例变化,以使第一电流镜的镜像比例在第一电流的不同输出范围都相同。
[0013]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第一电流的同一输出范围内,通过控制第一电流镜的输入端接入的MOS管数量或第一电流镜的输出端接入的MOS管数量,以对第一电流镜的镜像比例进行调节。
[0014]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电流产生子电路包括电压修调模块,电压修调模块用于对带隙基准源产生的第一基准电压进行修调;第一电流产生子电路用于基于经电压修调模块修调后的第一基准电压和外置电阻产生第一基准电流。
[0015]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电流产生子电路包括与外置电阻连接的第一基准电流产生模块,其中,第一基准电流产生模块用于基于外置电阻和输入的第一基准电压产生第一基准电流,并将第一基准电流传输给第一电流镜。
[001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电流产生子电路包括第二基准电流产生模块和电流修调模块,其中,第二基准电流产生模块用于不基于该外置电阻产生具有带隙基准特性的第二基准电流;电流修调模块基于目标驱动电流对第二基准电流进行修调,直至得到使驱动电流与目标驱动电流的误差满足恒流输出精度要求的第二电流。
[0017]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驱动芯片还包括:偏置子电路,恒流输出通道包括MOS管阵列,偏置子电路中的第一MOS管与MOS管阵列中的至少一个第二MOS管组成第二电流镜;偏置子电路基于输入的第二基准电压和电流切换元件输出的第一电流或第二电流,产生第一偏置电压和第二偏置电压;恒流输出通道基于所述第一偏置电压和所述第二偏置电压,将第一电流或第二电流经所述第二电流镜后输出驱动电流。本专利技术又因第一电流产生子电路输出的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产生子电路输出的第二电流都共用一个第二电流镜,在无外置电阻应用下,即驱动芯片应用于无该外置电阻的电路板时,可以利用该第二电流镜对第二电流
产生子电路输出的第二电流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无外置电阻应用下的宽范围恒流输出。因此,本专利技术集成了两种驱动模式的电路面积也不会大,可以保证较小的驱动芯片面积。
[001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驱动芯片还包括电流控制子电路,电流控制子电路连接于偏置子电路与恒流输出通道之间,其中,电流控制子电路基于接收的第一偏置电压和电流控制信号S[0:M]控制MOS管阵列中接入第二电流镜的第二MOS管的个数,以调节该第二电流镜的镜像比例。
[0019]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系统,该驱动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如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驱动芯片,控制器向驱动芯片发送切换信号,以使所述驱动芯片中的电流切换元件基于所述切换信号将所述第一电流或所述第二电流输出。基于本专利技术驱动芯片的设置,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该驱动芯片可以基于外置电阻输出恒流或不基于外置电阻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流产生子电路、第二电流产生子电路、电流切换元件以及恒流输出通道,其中,所述第一电流产生子电路用于基于第一基准电压和外置电阻产生第一基准电流,并将所述第一基准电流经第一电流镜调节后输出第一电流;所述第二电流产生子电路用于不基于所述外置电阻产生经修调后的第二电流;所述电流切换元件基于切换信号,将所述第一电流或所述第二电流输出至所述恒流输出通道,以使所述恒流输出通道输出驱动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的输出范围变化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流镜的输入端接入的MOS管数量和所述第一电流镜的输出端接入的MOS管数量等比例变化,以使所述第一电流镜的镜像比例在所述第一电流的不同输出范围都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流的同一输出范围内,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电流镜的输入端接入的MOS管数量或所述第一电流镜的输出端接入的MOS管数量,以对所述第一电流镜的镜像比例进行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产生子电路包括电压修调模块,所述电压修调模块用于对带隙基准源产生的第一基准电压进行修调;所述第一电流产生子电路用于基于经所述电压修调模块修调后的第一基准电压和所述外置电阻产生第一基准电流。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流产生子电路包括与外置电阻连接的第一基准电流产生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基准电流产生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外置电阻和输入的第一基准电压产生所述第一基准电流,并将所述第一基准电流传输给所述第一电流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流产生子电路包括第二基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永生黄立申石林刘阿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利普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