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吊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顶加高结构及其安装方式。这种种墙顶加高结构,设置于低位吊顶板和侧墙体之间,包括高位吊顶板,所述高位吊顶板所在水平面高于所述低位吊顶板所在水平面,所述高位吊顶板通过高位龙骨与顶墙体连接;所述高位吊顶板一端设有墙板加高板、另一端设有吊顶加高板;所述墙板加高板与所述侧墙体上设置的墙板平齐并连接,所述吊顶加高板与所述低位吊顶板靠近顶墙体的一面连接;所述吊顶加高板、高位吊顶板和墙板加高板之间形成回光灯槽,所述低位吊顶板包括位于所述回光灯槽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灯具。本申请在不降低低位吊顶板安装高度的情况下完成了回光灯槽结构的构建。的情况下完成了回光灯槽结构的构建。的情况下完成了回光灯槽结构的构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顶加高结构及其安装方式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吊顶
,尤其涉及一种墙顶加高结构及其安装方式。
技术介绍
[0002]吊顶装饰是室内设计中普遍采用的装饰方法,可以增加室内空间的层次感,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目前的装饰行业正在向着工业化、模块化、装配式安装的方向发展,装配式装饰顾名思义,即是将装饰所需要使用的各个部品部件在工厂内实现生产完成,然后运输到装饰现场进行组合安装,免去了传统的装饰现场对各部品部件的测量、切割等作业,施工更为简单方便,在厨卫吊顶过程中采用装配式安装则可以极大地提高装饰现场的施工效率,并且施工现场更为整洁和美观,不会产生过多的装饰材料垃圾,是一种更为绿色环保的装饰施工形式。
[0003]在具有回光灯槽结构的装配化吊顶中,为了达到回光效果,会在吊顶板端部的背面设置灯具,此时为了帮助吊顶板的连接、并不影响灯具的灯光效果,通常会设置一安装高度高于吊顶板安装高度的型材。比如公开号为CN215211827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这样一种吊顶多用途回光槽,包括型材主体,所述型材主体的顶部端面的一侧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型材主体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的下方设有向下的竖直安装部,所述第二连接槽的下方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型材主体的中部设有回光槽,所述回光槽的一侧对应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位置设有灯槽。由于型材的安装高度需要高于吊顶板安装高度,在大多数装配式吊顶结构中会选择降低吊顶板的安装高度的装配方式,这就存在吊顶占据层高多、室内可供活动的高度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墙顶加高结构及其安装方式,以在不降低吊顶板的安装高度的同时实现回光灯槽的形成。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首先提供一种墙顶加高结构,设置于低位吊顶板和侧墙体之间,包括高位吊顶板,所述高位吊顶板所在水平面高于所述低位吊顶板所在水平面,所述高位吊顶板通过高位龙骨与顶墙体连接;所述高位吊顶板一端设有墙板加高板、另一端设有吊顶加高板;所述墙板加高板与所述侧墙体上设置的墙板平齐并连接,所述吊顶加高板与所述低位吊顶板靠近顶墙体的一面连接;所述吊顶加高板、高位吊顶板和墙板加高板之间形成回光灯槽,所述低位吊顶板包括位于所述回光灯槽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灯具。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墙板加高板与所述墙板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平齐板,所述墙板和墙板加高板均与所述平齐板抵接;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与所述平齐板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墙板的顶面连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的限位板,所述墙板加高板一面与所述平齐板抵接、另一面与所述限位板抵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的加固板,所述墙板一面与所述平齐板抵接、另一面与所述加固板抵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低位吊顶板与所述吊顶加高板之间通过一体成型的加固件连接,所述加固件包括与所述低位吊顶板平行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吊顶加高板平行并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低位吊顶板通过低位龙骨与顶墙体连接,所述低位龙骨包括与所述低位吊顶板连接的折边部,所述吊顶加高板抵接于所述折边部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低位龙骨为几字型,包括两所述折边部,两所述折边部分别连接有竖直部,两所述竖直部通过连接部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还包括加固螺钉,所述加固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吊顶加高板、低位龙骨的竖直部。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墙板加高板设有供高位吊顶板的端部插入的半凹槽。
[0014]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墙顶加高结构的安装方式,包括以下步骤:S1. 在地面将吊顶加高板、高位吊顶板、墙板加高板、高位龙骨拼接为一整体后上抬,使得高位龙骨与顶墙体连接,墙板加高板与墙板平齐并连接;S2. 将低位吊顶板上抬至其背面与吊顶加高板抵接,然后将低位吊顶板与吊顶加高板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申请中,通过墙板加高板和吊顶加高板实现高位吊顶板的加高,墙板加高板、高位吊顶板、吊顶加高板之间形成回光灯槽,在不降低低位吊顶板安装高度的情况下完成了回光灯槽结构的构建。
[0016]2.本申请中,墙顶加高结构除去加高、形成回光灯槽作用外,还自然形成低位吊顶板与侧墙体之间的收边结构,吊顶无需进一步安装收边件,提高了吊顶安装的简便性、并降低了成本。
[0017]3.本申请中,墙板加高板与墙板通过连接件连接,保证了墙板加高板与墙板之间的平齐度和连接稳定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一种墙顶加高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一种墙顶加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图4是一种墙顶加高结构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低位吊顶板1,灯具13,低位龙骨2,折边部21,墙板3,高位吊顶板51,吊顶加高板52,墙板加高板53,加固螺钉54,高位龙骨6,平齐板71,固定板72,限位板73,加固板74。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0]一种墙顶加高结构,如图2所示,用于具有一对相对的第一侧墙体、一对相对的第
二侧墙体、且第一侧墙体和第二侧墙体基本垂直的安装空间中。第一侧墙体和第二侧墙体统称为侧墙体,侧墙体上均安装有墙板3。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墙体和第二侧墙体未在图中示出,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中右边的墙板3记为设置于第二侧墙体上的墙板。墙板3可以采用任意方式与侧墙体连接,比如胶粘、干挂、螺钉连接等。本实施例中,墙板3采用复合板,包括具有一定支撑硬度的内板、比如石膏板、加厚瓷砖等,以及起到装饰作用的外板、比如发泡板等,内板和外板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比如胶粘、卡扣等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墙板3。墙板3通过螺钉、胶粘辅助干挂的方式安装到侧墙体上,比如首先在侧墙体上通过螺钉钉入具有凹槽结构的型材,在墙板3的背面通过螺钉钉入具有插块结构的型材,通过凹槽和插块的配合实现安装,同时可以在凹槽和插块之间涂覆胶粘剂以进一步提高强度;此外在安装空间的地面上还可设置用于固定墙板3底端的型材,比如U型的型材,其底板通过螺钉钉入地面,墙板3的底端插入其U型槽内。墙板3的高度不超过侧墙体的高度,墙板3的具体高度根据后续吊顶和加高结构的安装高度相应设置。
[0021]吊顶主要是由若干吊顶板拼接而成的一整体结构、安装在该安装空间的顶部,吊顶整体结构和侧墙体之间设置加高结构。根据相对高度的不同,本实施例中将用于组成吊顶的吊顶板称为低位吊顶板1,将加高结构中的吊顶板称为高位吊顶板51。高位吊顶板51的长度大于低位吊顶板1端部与墙板3之间的距离。
[0022]低位吊顶板1与顶墙体之间采用低位龙骨2连接,如图2所示,低位龙骨2的长度方向与低位吊顶板1的长度方向平行,每块吊顶板背面的低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顶加高结构,设置于低位吊顶板(1)和侧墙体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高位吊顶板(51),所述高位吊顶板(51)所在水平面高于所述低位吊顶板(1)所在水平面,所述高位吊顶板(51)通过高位龙骨(6)与顶墙体连接;所述高位吊顶板(51)一端设有墙板加高板(53)、另一端设有吊顶加高板(52);所述墙板加高板(53)与所述侧墙体上设置的墙板(3)平齐并连接,所述吊顶加高板(52)与所述低位吊顶板(1)靠近顶墙体的一面连接;所述吊顶加高板(52)、高位吊顶板(51)和墙板加高板(53)之间形成回光灯槽,所述低位吊顶板(1)包括位于所述回光灯槽内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有灯具(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顶加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加高板(53)与所述墙板(3)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平齐板(71),所述墙板(3)和墙板加高板(53)均与所述平齐板(71)抵接;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与所述平齐板(71)连接的固定板(72),所述固定板(72)与所述墙板(3)的顶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墙顶加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板(72)上的限位板(73),所述墙板加高板(53)一面与所述平齐板(71)抵接、另一面与所述限位板(73)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墙顶加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板(72)上的加固板(74),所述墙板(3)一面与所述平齐板(71)抵接、另一面与所述加固板(74)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顶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欣欣,王文广,周东珊,项欣雨,钟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