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诊疗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95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西医结合诊疗床,涉及诊疗用具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床板一侧连接有第二床板;第一床板上贯穿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第一连接轴第二端连接翻转机构;第一床板第一面上设有按摩机构,按摩机构通过控制机构调节;第二床板两侧分别滑动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翻转机构,可对第一床板进行翻面,涡轮、蜗杆实现自锁,保证第一床板稳固放置;通过控制机构调节按摩机构,使用者通过踩动踏板带动按摩辊转动,一方面可对腿部进行锻炼,另一方面可对背部进行按摩;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两者可同时伸缩,方便从放置槽内取放器械,还可将治疗设备放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撑板上。撑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西医结合诊疗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诊疗用具
,具体为中西医结合诊疗床。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临床上在给病人诊疗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都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膏药涂敷、针炙、艾灸、推拿、按摩、磁疗等;西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电解疗法、激光疗法、红外线照射疗法等,现有的临床诊疗装置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时,医生通常只使用一种治疗方式,若使用中西医结合进行诊疗时,每种治疗方法都有其专用的治疗器具,需要来回更换,比较麻烦。
[0003]比如公开号为“CN114191239A”的中国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装置,本专利技术设置两个卡紧装置,便于夹持患者腿部患处两侧位置,也就便于通过中西医结合方式对患者腿部患处进行诊疗,同时设置调节装置,能够驱使升降座带动支撑固定装置整体上下移动,满足了患者腿部不同高度诊疗的需要。
[0004]但是该诊疗床也存在一些问题:该诊疗床样式单一,只是能够针对腿部治疗进行治疗,在对病人进行中西医诊治时,可能需要按摩、理疗、针灸、红外烤灸等不同治疗方式,那么病人的躺卧方式均会发生变化,案例中的诊疗床不能较好的适应中医、西医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诊治使用。
[000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调节不同使用模式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床,解决了现有诊疗床不能较好适应中医、西医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诊治使用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中西医结合诊疗床,包括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翻转机构、按摩机构、控制机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床板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床板;所述第二床板下方设有两个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床板上贯穿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端连接有用于对第一连接轴进行翻转的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下端连接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下端分别设有滚轮;所述第一床板第一面上设有按摩机构,所述按摩机构通过控制机构调节;所述第二床板两侧分别滑动设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分别开设有用于放置诊疗器械的放置槽。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床板两侧分别开设有滑动孔,所述第一连接轴两端外侧分别转动套设有L形滑动杆,两个所述L形滑动杆自由端分别滑动设置在滑动孔内,两个所述L形滑动杆上分别活动贯穿有插销,所述插销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插销上设有凸圈,所述弹簧位于凸圈与L形滑动杆内壁之间;
所述第二床板上开设有两个与插销相配合的插孔,所述插销自由端与任一插孔可拆卸连接。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固定架、第一摆动杆、第一转动杆、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三支撑架上端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有U形杆,所述固定架上端面、U形杆及固定架下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摆动杆,所述第一摆动杆上开设有条形孔,所述第三固定块上转动设有第一转动杆第一端,所述第三固定块内转动设有涡轮,所述涡轮通过转动轴连接第一转动杆第一端,所述第三固定块侧壁上转动贯穿有蜗杆,所述蜗杆与涡轮相啮合,所述蜗杆通过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转动设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第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二固定块上,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第二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突出柄和第二突出柄,所述第一突出柄和第二突出柄分别滑动设置在条形孔内;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贯穿第二固定块连接第二转动杆第一端。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按摩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斜齿轮、第二斜齿轮、转动辊、按摩辊;所述第一床板内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端转动贯穿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一端贯穿第一床板连接有棱柱插件,所述第二床板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转动贯穿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第一床板的一端设有与棱柱插件相配合的连接件,所述棱柱插件贯穿第二床板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第二端连接控制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端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床板上转动设有与第一连接杆垂直设置的转动辊,所述转动辊外套设有第二斜齿轮,所述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床板上沿转动辊方向转动设有若干按摩辊,所述转动辊与相邻按摩辊之间、相邻按摩辊之间均通过传送组件连接。
[0011]更进一步的,所述传送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传送带;所述转动辊一端套设有第一转动轮,所述转动辊相邻的按摩辊一端套设有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通过传送带传送连接。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四固定块、第五固定块、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第二摆动杆、L形转动杆、第四转动杆;所述第二床板内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分别设有两个第四固定块和一个第五固定块,两个所述第四固定块上分别转动贯穿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外侧连接有第二摆动杆,所述第二连接轴内侧连接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二床板上转动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端转动贯穿第五固定块连接有第二转盘,两个所述第一转盘部分轮廓上设有第一齿牙,所述第二转盘整个外轮廓上设有与第一齿牙相配合的第二齿牙,所述第一齿牙与第二齿牙相啮合;所述第一转轴外套设有L形转动杆,所述L形转动杆自由端铰接有第四转动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第二端连接有倾斜的斜杆,所述第四转动杆另一端铰接斜杆自由端;所述第二摆动杆自由端可拆卸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端贯穿第二床板连接有踏板。
[0013]更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四固定块和一个第五固定块呈等边三角形分布。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摆动杆、活动杆均为棱柱体,所述第二摆动杆、活动杆相连接的一端分别设有磁性相吸的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
[0015]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床板上分别设有两个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两侧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滑槽内,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连接有第一滑条,所述第二支撑板上端通过直杆连接有第二滑条,所述第一滑条和第二滑条内侧分别设有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二床板上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位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所述齿轮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相啮合。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床板第二面上分别设有圆形通孔和两个手臂放置区。
[0017]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翻转机构,利用蜗杆、涡轮带动第一转动杆转动,第一突出柄随之转动,带动第一摆动杆左右摆动,带动第二转动杆转动,通过第一连接轴带动第一床板转动,可根据需要对第一床板进行翻面,涡轮、蜗杆还可以实现自锁,保证第一床板能够稳固放置;(2)通过滑动设置L形滑动杆,在第一床板翻面后,将插销插入插孔内,对第一床板进行进一步固定;(3)通过控制机构调节按摩机构,病人躺在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上,双脚交替踩动踏板带动第二摆动杆摆动,带动第一转盘做弧形往复运动,两个第一转盘共同带动第二转盘做弧形往复运动,第二转盘带动L形转动杆做弧形往复运动,L形转动杆在弧形往复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第四转动杆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中西医结合诊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床板(1)、第二床板(2)、翻转机构(4)、按摩机构(7)、控制机构(9)、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所述第一床板(1)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二床板(2);所述第二床板(2)下方设有两个第一支撑架(3),所述第一床板(1)上贯穿有第一连接轴(6),所述第一连接轴(6)第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31),所述第一连接轴(6)第二端连接有用于对第一连接轴(6)进行翻转的翻转机构(4),所述翻转机构(4)下端连接有第三支撑架(32),所述第一支撑架(3)、第二支撑架(31)、第三支撑架(32)下端分别设有滚轮(33);所述第一床板(1)第一面上设有按摩机构(7),所述按摩机构(7)通过控制机构(9)调节;所述第二床板(2)两侧分别滑动设有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13),所述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13)上分别开设有用于放置诊疗器械的放置槽(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西医结合诊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床板(2)两侧分别开设有滑动孔(201),所述第一连接轴(6)两端外侧分别转动套设有L形滑动杆(5),两个所述L形滑动杆(5)自由端分别滑动设置在滑动孔(201)内,两个所述L形滑动杆(5)上分别活动贯穿有插销(51),所述插销(51)外侧套设有弹簧(52),所述插销(51)上设有凸圈,所述弹簧(52)位于凸圈与L形滑动杆(5)内壁之间;所述第二床板(2)上开设有两个与插销(51)相配合的插孔,所述插销(51)自由端与任一插孔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西医结合诊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4)包括固定架(41)、第一摆动杆(44)、第一转动杆(48)、第二转动杆(49);所述第三支撑架(32)上端连接有固定架(41),所述固定架(41)上设有U形杆(42),所述固定架(41)上端面、U形杆(42)及固定架(41)下端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块(43)、第二固定块(46)、第三固定块(47),所述第一固定块(4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摆动杆(44),所述第一摆动杆(44)上开设有条形孔(45),所述第三固定块(47)上转动设有第一转动杆(48)第一端,所述第三固定块(47)内转动设有涡轮(412),所述涡轮(412)通过转动轴连接第一转动杆(48)第一端,所述第三固定块(47)侧壁上转动贯穿有蜗杆(413),所述蜗杆(413)与涡轮(412)相啮合,所述蜗杆(413)通过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二固定块(46)上转动设有第二转动杆(49),所述第二转动杆(49)第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二固定块(46)上,所述第一转动杆(48)和第二转动杆(49)第二端分别连接有第一突出柄(410)和第二突出柄(411),所述第一突出柄(410)和第二突出柄(411)分别滑动设置在条形孔(45)内;所述第一连接轴(6)转动贯穿第二固定块(46)连接第二转动杆(49)第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西医结合诊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机构(7)包括第一连接杆(71)、第一斜齿轮(72)、第二斜齿轮(73)、转动辊(74)、按摩辊(76);所述第一床板(1)内设有固定件(79),所述固定件(79)上端转动贯穿有第一连接杆(71),所述第一连接杆(71)第一端贯穿第一床板(1)连接有棱柱插件,所述第二床板(2)上设有限位块(99),所述限位块(99)上转动贯穿有第二连接杆(10),所述第二连接杆(10)靠近第一床板(1)的一端设有与棱柱插件相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市第五医院西安市风湿病研究所西安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