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236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包括支撑床板、轮组底架、弯曲床垫、枕头、被子、移动平板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用床上设置可调整高度的移动平板桌,移动平板桌与护理床滑动连接,且其的左端设置有可旋转控制高度的齿条组件和顶端设置了可滑动的滑板,滑板内部还设置有弹性凹槽,实现平板桌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且可调控桌面凹槽放置物件的位置和角度,达到方便护士人员对平板桌的操作及使患者使用物品时更加方便舒适的优点,通过在移动平板桌的左端设置可通过旋转连接件使得转动杆与固定件相固定的转动件,实现加强静态下齿轮与齿条的啮合稳定性,达到避免齿轮自转导致平板桌降落的优点。落的优点。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心胸外科相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胸外科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主要指食道、肺部、纵隔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乳腺外科领域也被归入这个专科,其中又以肺外科和食道外科为主,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
[0003]心胸外科患者术后需要进行许多护理措施,但心胸外科患者术后一般不能够立刻便利进行活动,常常需要在护理床上进行如雾化催咳等的术后护理,但是护理床很多没有一个可以放置医用雾化器和咳废桶及其他医用品的平台,需要从其他放置点拿取,影响效率,或者一般设置的平板桌只能固定使用,不能够进行调节,既会长时间占用空间,还不够适应所需的高度的要求,且咳废桶没有专门的方便调节角度的放置处,倾斜时易打滑,不方便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包括支撑床板、轮组底架、弯曲床垫、枕头、被子、移动平板桌,所述轮组底架的顶端与支撑床板的底端相固定,所述弯曲床垫的底端与支撑床板的顶端相固定,所述枕头设置于弯曲床垫的顶端左侧,所述被子设置于弯曲床垫的顶端右侧,所述移动平板桌的底端内侧与支撑床板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平板桌包括移动件、上桌板、滑板、定位杆、齿条、转动件、固定挡板、活动挡板、弹簧,所述移动件的后端与支撑床板的前端滑动连接,所述滑板的左右两端与上桌板的内部前后两端滑动连接,所述上桌板的底端与定位杆的顶端相固定,所述定位杆的底端与移动件的顶端内部滑动连接,所述齿条的顶端与上桌板的底端相固定,且其的底端与移动件的顶端内部滑动连接,所述转动件的后端与移动件的内部转动连接,且其的左端与齿条的右端相啮合,所述固定挡板的右端与滑板的内部相固定,且其的左端与活动挡板的右端相连接,所述活动挡板的左端采用弹簧与滑板的内部左端弹性连接。
[0006]作为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改进,所述转动件包括齿轮、转动杆、固定块、连接件、把手,所述齿轮的后端与支撑床板的内部转动连接,且其的左端与齿条的右端相啮合,所述转动杆的后端与齿轮的中部相固定,且其的右端与把手的左端相固定,所述固定块的后端与移动件的前端相固定,且其的中部与转动杆的后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内部分别与转动杆的中端和固定件的前端螺纹配合。
[0007]作为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改进,所述定位杆呈圆柱状,且其的圆径大小与移动件的顶端的圆形凹槽的圆径大小相吻合,具有可灵活配合活动,不易卡住的优点。
[0008]作为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改进,所述弹簧设置有多组,沿着圆周方向等距分布于活动挡板的左侧,具有弹性稳定,不易变形的优点。
[0009]作为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改进,所述上桌板的右侧设置有长条形卡槽,且其的形状大小与支撑床板的右端顶部的形状大小相吻合,具有与支撑床板的右端顶部配合限位的优点。
[0010]作为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改进,所述移动件、定位杆、齿条、转动件组成活动组,且活动组设置有两组,对称分布于上桌板的底端前后两侧,具有稳定调节支撑的优点。
[0011]作为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改进,所述转动杆的中端和固定块前端设置有圆柱凸块,且其的外侧设置有螺纹,具有与连接件螺纹配合旋紧的优点。
[0012]作为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改进,所述齿轮的齿距大小与齿条的齿距大小相吻合,具有高度调节稳定的优点。
[0013]作为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改进,所述弹簧由铬钒钢制成,具有耐劳性好的特点。
[0014]作为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改进,移动件由不锈钢制成,具有耐蚀性好的特点。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优点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了可调整高度的移动平板桌,移动平板桌与护理床滑动连接,且其的左端设置有可旋转控制高度的齿条组件和顶端设置了可滑动的滑板,滑板内部还设置有弹性凹槽,实现平板桌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且可调控桌面凹槽放置物件的位置和角度,达到方便护士人员对平板桌的操作及使患者使用物品时更加方便舒适的优点。
[0017]优点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了可通过旋转连接件使得转动杆与固定件相固定的转动件,实现加强静态下齿轮与齿条的啮合稳定性,达到避免齿轮自转导致平板桌降落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移动平板桌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移动平板桌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移动平板桌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转动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支撑床板

1、轮组底架

2、弯曲床垫

3、枕头

4、被子

5、移动平板桌

6、移动件

61、上桌板

62、滑板

63、定位杆

64、齿条

65、转动件

66、固定挡板

67、活动挡板

68、弹簧

69、齿轮

661、转动杆

662、固定块

663、连接件

664、把手

665、活动组

A。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0025]请参阅图1,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包括支撑床板1、轮组底架2、弯曲床垫3、枕头4、被子5,轮组底架2的顶端与支撑床板1的底端相固定,弯曲床垫3的底端与支撑床板1的顶端相固定,枕头4设置于弯曲床垫3的顶端左侧,被子5设置于弯曲床垫3的顶端右侧。
[0026]请参阅图2

4,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包括移动平板桌6,移动平板桌6的底端内侧与支撑床板1的外侧滑动连接,移动平板桌6包括移动件61、上桌板62、滑板63、定位杆64、齿条65、转动件66、固定挡板67、活动挡板68、弹簧69,移动件61的后端与支撑床板1的前端滑动连接,滑板63的左右两端与上桌板62的内部前后两端滑动连接,上桌板62的底端与定位杆64的顶端相固定,定位杆64的底端与移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包括支撑床板(1)、轮组底架(2)、弯曲床垫(3)、枕头(4)、被子(5),所述轮组底架(2)的顶端与支撑床板(1)的底端相固定,所述弯曲床垫(3)的底端与支撑床板(1)的顶端相固定,所述枕头(4)设置于弯曲床垫(3)的顶端左侧,所述被子(5)设置于弯曲床垫(3)的顶端右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平板桌(6),所述移动平板桌(6)的底端内侧与支撑床板(1)的外侧滑动连接,所述移动平板桌(6)包括移动件(61)、上桌板(62)、滑板(63)、定位杆(64)、齿条(65)、转动件(66)、固定挡板(67)、活动挡板(68)、弹簧(69),所述移动件(61)的后端与支撑床板(1)的前端滑动连接,所述滑板(63)的左右两端与上桌板(62)的内部前后两端滑动连接,所述上桌板(62)的底端与定位杆(64)的顶端相固定,所述定位杆(64)的底端与移动件(61)的顶端内部滑动连接,所述齿条(65)的顶端与上桌板(62)的底端相固定,且其的底端与移动件(61)的顶端内部滑动连接,所述转动件(66)的后端与移动件(61)的内部转动连接,且其的左端与齿条(65)的右端相啮合,所述固定挡板(67)的右端与滑板(63)的内部相固定,且其的左端与活动挡板(68)的右端相连接,所述活动挡板(68)的左端采用弹簧(69)与滑板(63)的内部左端弹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心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66)包括齿轮(661)、转动杆(662)、固定块(663)、连接件(664)、把手(6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丽
申请(专利权)人:金乡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