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固结构的羽毛球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22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固结构的羽毛球拍,属于体育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设置的握柄、中管和拍框,拍框内设置有网格状绷紧的网线,握柄沿其圆周方向缠绕有绑带,中管的一端通过固定套与握柄固定连接,中管的另一端通过三通与拍框可拆卸连接,固定套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均为环形结构,用于分散挥拍时握柄与中管之间产生的径向作用力,降低中管震动传递以防止断裂,达到精确控球的效果;设置T形结构的三通连接中管与拍框,便于拆卸,节省存储空间,灵活方便;绑带具有良好的均匀度,可以增加弹性,具有防滑减震作用,绑带上开设有透气孔,有助有排出汗液,通风透气。通风透气。通风透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固结构的羽毛球拍


[0001]本技术属于体育运动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加固结构的羽毛球拍。

技术介绍

[0002]羽毛球运动是一种广泛的体育运动,对于使用者来讲,在运动中使用一支好的羽毛球拍是非常重要的,如使用一支不好的球拍,则对使用者的打感、心情影响极大,甚至会产生运动伤害,挥击速度快、高稳定性、力量传导性能好、打球振动小的球拍才是好球拍。对于使用者来讲,球拍的优劣往往影响到使用者水平的发挥;为了能够保证球拍使用良好,需要有足够的强度,挥拍的力度和稳定性。
[0003]羽毛球拍一般由拍头、拍杆、握柄及拍框与拍杆的接头构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球拍的发展向着拍框越来越硬、拍杆弹性越来越好、甜区面积越来越大的方向发展。拍头的几何外形一般有两种:传统的圆形、头部设有平头区的ISO拍形。主流的球拍都已经使用了平头形拍头,相比圆形拍头来说,平头形拍头的甜区要比圆形拍头大26%左右,就是球拍面的最佳击球区。当击球点在甜区时能给你足够的击球威力、控球性、震动感很小,如果拍头增大甜区就会变大,更容易掌控。
[0004]申请号为CN202011016125.5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羽毛球拍通过填充配重粒、设置平线段以增大甜区面积,获得更好的击球效果。但是羽毛球拍一味地追求更大的甜区面积,导致羽毛球拍质量变重,使用者在挥拍过程中握柄与拍杆的连接处承受更大的径向作用力更易断裂,影响使用者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固结构的羽毛球拍,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挥拍过程中握柄与拍杆的连接处易断裂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加固结构的羽毛球拍,包括依次设置的握柄、中管和拍框,所述拍框内设置有网格状绷紧的网线,所述握柄沿其圆周方向缠绕有绑带,所述中管的一端通过固定套与所述握柄固定连接,所述中管的另一端通过三通与所述拍框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套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均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架通过若干连接架相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架包括方形结构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对角线设置有交叉连接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拍框包括圆滑区,圆滑区上方连接有平头区,所述平头区面积为所述圆滑区面积的2/7。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绑带包括缠绕层,所述缠绕层下方连接有胶层,所述绑带通过所述胶层紧贴所述握柄底部向顶部缠绕。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缠绕层包括经纬交织的第一织带和第二织
带,所述缠绕层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透气孔。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握柄为圆柱状结构,所述握柄底部周长为89mm,所述网线的直径为0.65mm。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织带和所述第二织带经纬交织的纱支密度为20S

40S。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加固结构的羽毛球拍通过在握柄与中管连接处设置有环形结构的固定套固定连接,可以分散挥拍时握柄与中管之间产生的径向作用力,降低中管震动的传递以防止断裂,同时传递的震动越少,可以准确控制回球时的落点,还可以达到精确控球的效果;
[0016](2)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加固结构的羽毛球拍通过设置T形结构的三通连接中管与拍框,便于拆卸,节省存储空间,灵活方便;
[0017](3)本技术所公开的一种加固结构的羽毛球拍的绑带通过第一织带和第二织带经纬交织而成,具有良好的均匀度,可以增加弹性,具有防滑减震作用,盘旋缠绕产生的凸起增加手感舒适性,绑带上开设有透气孔,有助有排出汗液,通风透气。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加固结构的羽毛球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加固结构的羽毛球拍固定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加固结构的羽毛球拍绑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握柄;2、中管;3、绑带;31、缠绕层;311、第一织带;312、第二织带;313、透气孔;32、胶层;4、固定套;41、第一固定架;42、第二固定架;43、连接架;431、第一连接杆;432、第二连接杆;433、支撑框架;5、拍框;51、圆滑区;52、平头区;6、网线;7、三通。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

3所示,一种加固结构的羽毛球拍,包括圆柱状结构的握柄1,握柄1的周长为89mm,正手握住握柄1时无名指和大鱼肌之间有5

8mm的空间,便于使用者抓牢,不易疲劳,击球有力;
[0025]握柄1沿其圆周方向螺旋缠绕有绑带3,绑带3紧贴握柄1底部逐渐向上缠绕,绑带3通过胶层32与握柄1紧密粘合,胶层32上方连接有缠绕层31,缠绕层3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透气孔313,有助有排出汗液,通风透气,缠绕层31由第一织带311和第二织带312经纬交织而成,纱支密度为20S

40S,具有良好的均匀度,可以增加弹性,具有防滑减震作用,盘旋缠绕产生的凸起增加手感舒适性;
[0026]握柄1上端部通过固定套4与中管2的一端相连接,固定套4包括上下连接的环形结
构的第一固定架41和第二固定架42,第一固定架41与第二固定架42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架43相连接,连接架43设置有方形的支撑框架433,支撑框架433的对角线设置有交叉连接的第一连接杆431和第二连接杆432,可以使第一固定架41和第二固定架42连接更牢固,且存在冗余空间减轻重量,在挥动羽毛球拍时,手握握柄1处的力为集中载荷,在击球前的挥拍过程中和球拍击到球时,中管2有一个弯曲和复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握柄1与中管2连接处会产生较大的径向作用力,易发生变形和扭动导致握柄1与中管2连接处断裂,通过环形结构的固定套4固定连接,可以分散挥拍时握柄1与中管2之间产生的径向作用力,降低中管2震动的传递以防止断裂,同时传递的震动越少,可以准确控制回球时的落点,还可以达到精确控球的效果;
[0027]中管2的上端部通过T形结构的三通7与拍框5可拆卸连接,方便灵活,节省存放空间,拍框5内设置有网格状绷紧的网线6,网线6的直径为0.65mm,采用人工合成线,拉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固结构的羽毛球拍,包括依次设置的握柄(1)、中管(2)和拍框(5),所述拍框(5)内设置有网格状绷紧的网线(6),所述握柄(1)沿其圆周方向缠绕有绑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2)的一端通过固定套(4)与所述握柄(1)固定连接,所述中管(2)的另一端通过三通(7)与所述拍框(5)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套(4)包括第一固定架(41)和第二固定架(42),所述第一固定架(41)和所述第二固定架(42)均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架(41)和所述第二固定架(42)通过若干连接架(43)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固结构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43)包括方形结构的支撑框架(433),所述支撑框架(433)的对角线设置有交叉连接的第一连接杆(431)和第二连接杆(43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固结构的羽毛球拍,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框(5)包括圆滑区(51),圆滑区(51)上方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益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