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扩径功能的双向搅拌钻具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固化剂搅拌桩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扩径双向搅拌钻具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基础工程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并在工程总价中占有较大比例。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水泥土搅拌桩法具有施工简单、快速、振动小等优点,能有效地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减少和控制沉降量。水泥土搅拌桩现已发展成一种常用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与基坑支护、地基处理中。
[0003]现有的常规搅拌桩机一般为单向搅拌桩机,其存在着搅拌方向单一、地面冒浆、搅拌不够均匀,钻杆容易进浆堵塞、成桩质量差,成桩效率低下等问题。此外,很多地基存在不同质地的土层,而不同土层的地基承载力也不尽相同,需要不同桩径的搅拌桩。在基坑支护设计中,实际土体侧压力荷载上部远小于下部荷载,也需要不同桩径的搅拌桩。如果全部按照小桩径进行施工,则水泥土搅拌桩的强度不够,进而导致安全事故;如果全部按照大桩径施工,则大量浪费固化剂,成本增大。传统的变截面桩存在着变径叶片无法完全打开情况,导致未按设计要求完成变径施工,且只能实现两种桩径,操作步骤繁琐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带扩径功能的双向搅拌钻具,能够实现双向旋搅,并且搅拌桩能够根据需求实现快速无极变径,有效提高搅拌桩成桩质量。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扩径功能的双向搅拌钻具,包括变径机构、钻杆组件、双向搅拌钻头、液压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扩径功能的双向搅拌钻具,包括变径机构(1)、钻杆组件(2)、双向搅拌钻头(42)、液压机构(30)、动力单元、悬挂组件和注浆单元(6),所述钻杆组件(2)包括中空且管径依次减小的外钻杆(5)、内钻杆(4)和中心管(3);所述动力单元包括上动力头(15)和下动力头(16),所述外钻杆(5)上端部与下动力头(16)下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内钻杆(4)上端部与所述上动力头(15)下端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机构(30)的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悬挂组件的双侧上托板(11)和双侧下托板(12)上;所述双侧上托板(11)、双侧下托板(12)分别与所述上动力头(15)、下动力头(16)固定连接;所述变径机构(1)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外钻杆(5)上,所述液压机构(30)用于驱动所述双侧下托板(12)靠近或远离所述双侧上托板(11)以带动所述下动力头(16)靠近或远离所述上动力头(15),从而使得所述外钻杆(5)和内钻杆(4)沿轴向相对靠近或远离,以实现所述变径机构(1)沿径向靠近或远离所述钻杆组件(2)轴心线方向;且所述钻杆组件(2)在所述动力单元的驱动作用下带动所述变径机构(1)沿钻杆组件(2)的周向运动以改变所述变径机构(1)的直径;所述双向搅拌钻头(42)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钻杆组件(2)的下端,且在所述外钻杆(5)、内钻杆(4)的旋转作用下实现双向旋搅,所述注浆单元分别连通至所述变径机构(1)以及所述双向搅拌钻头(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扩径功能的双向搅拌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机构(1)包括环形连接座(8)以及至少两个变径叶片(9);所述外钻杆(5)包括第一外钻杆(5.1)和第二外钻杆(5.2),所述第一外钻杆(5.1)与所述内钻杆(4)沿周向可相对转动且沿轴向可滑动,所述第二外钻杆(5.2)与所述内钻杆(4)沿周向可相对转动,所述环形连接座(8)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外钻杆(5.1)底端的环形上连接座(8.1)和连接在所述第二外钻杆(5.2)顶部的环形下连接座(8.2);各所述变径叶片(9)均包括上变径叶片(9.1)和下变径叶片(9.2);所述上变径叶片(9.1)的上端与所述环形上连接座(8.1)铰接,所述下变径叶片(9.2)的下端与所述环形下连接座(8.2)铰接,且所述上变径叶片(9.1)的下端与所述下变径叶片(9.2)的上端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扩径功能的双向搅拌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下连接座(8.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多根沿其轴向延伸的传扭杆(50.2),所述环形上连接座(8.1)的外周壁上对应的设置有多个传扭杆上支座(50.1),各所述传扭杆(50.2)的上端分别滑动配合在各对应的传扭杆上支座(50.1)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扩径功能的双向搅拌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钻杆(5.1)的下端连接有外六方传扭公接头(50.4),所述第二外钻杆(5.2)的上端连接有内六方传扭母接头(50.5),且所述外六方传扭公接头(50.4)的下端沿轴向可滑动的插装在所述内六方传扭母接头(50.5)中。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扩径功能的双向搅拌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钻杆(5)与内钻杆(4)之间的环状间隙中设有无油衬套(7),且所述无油衬套(7)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外钻杆(5.1)下端与内钻杆(4)外壁之间的上无油衬套(7.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外钻杆(5.2)顶部与所述内钻杆(4)外壁之间的下无油衬套(7.2);且所述上无油衬套(7.1)的外圈与所述第一外钻杆(5.1)固定连接,内圈与所述内钻杆(4)沿轴向滑动配合;所述下无油衬套(7.2)外圈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伟,刘钟,李国民,余桃喜,杨宁晔,蔡袁强,张楚福,杨仲轩,陈天雄,王占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坤德创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