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CT用防撞击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2061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车载CT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车载CT用防撞击保护结构,包括车厢、CT机以及滑动设置在车厢内壁的防撞击组件;车厢内壁位于CT机两侧对称设置有导向套筒;两导向套筒之间滑动配合有升降件;导向套筒侧面靠近底部设置有第一滑杆;防撞击组件包括:C形防护板、两侧板以及检测床板;C形防护板滑动设置在升降件上;C形防护板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套筒;两侧板转动设置在对应的连接轴上;侧板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杆;弧形杆滑动设置在弧形套筒内部;弧形杆与弧形套筒之间设置有弧形拉簧;检测床板滑动设置在C形防护板表面。该装置对防撞击组件的收纳与展开,实现对CT机的防撞击保护以及节约车厢内部的使用空间,节约了维护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CT用防撞击保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CT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车载CT用防撞击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CT检测是了解病例病情不可缺少的设备,而建设常规放射机房,需要周期较长,灵活性低,不能够满足当前使用需求。因此,车载CT的出现较好的满足了现在的使用需求。
[0003]目前,市场上的车载CT机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路况的颠簸,车厢内部难免会发生医疗器械与CT机的碰撞,对车载CT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使车载CT机内部精密零件受到损伤,而车载CT机的造价又比较高,且维修复杂,维修成本也很高,车载CT机的损伤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现有车载CT机用检测床板与CT机是一体化固定安装在车厢内部的,降低了车厢内部使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对防撞击组件的收纳与展开,实现对CT机的防撞击保护以及节约车厢内部的使用空间,节约了维护成本的一种车载CT用防撞击保护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CT用防撞击保护结构,包括车厢(1)、设置在所述车厢(1)内部的CT机(2)以及滑动设置在所述车厢(1)内壁的防撞击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内壁位于所述CT机(2)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导向套筒(4);两所述导向套筒(4)之间滑动配合有升降件(5);所述导向套筒(4)侧面靠近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6);所述防撞击组件(3)包括:C形防护板(7),所述C形防护板(7)滑动设置在所述升降件(5)上;所述C形防护板(7)两底端均对称固定连接有耳板(8);两所述耳板(8)之前固定连接有连接轴(9);所述C形防护板(7)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套筒(10);两侧板(11),两所述侧板(11)转动设置在对应的连接轴(9)上;所述侧板(11)侧面固定连接有弧形杆(12);所述弧形杆(12)滑动设置在弧形套筒(10)内部;所述弧形杆(12)与弧形套筒(10)之间设置有弧形拉簧;所述侧板(11)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侧面开有安装孔(15);所述第一滑杆(6)与安装孔(15)滑动配合;以及检测床板(16),所述检测床板(16)滑动设置在C形防护板(7)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CT用防撞击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套筒(4)侧面开有导向槽(17);所述导向套筒(4)上设置有控制器(18);所述升降件(5)包括U形板(19);所述U形板(19)侧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导向轨(20);所述U形板(19)与导向套筒(4)滑动配合;所述导向轨(20)与导向槽(17)滑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载CT用防撞击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1)侧面位于CT机(2)上方依次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1)以及支撑板(22);所述驱动电机(21)输出端设置有丝杆(23);所述丝杆(23)端部转动设置在支撑板(22)表面;所述控制器(18)输出端与驱动电机(21)通过电连接;所述U形板(19)表面开有螺孔(24);所述丝杆(23)与螺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瑶法
申请(专利权)人:明峰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