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心耳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186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折叠心耳夹结构,其包括呈并列设置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另一端之间均连接有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为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提供夹持力;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均为可折叠形变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新颖,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可折叠形变,方便夹持心耳,方便医生操作,减少手术时长;在弹性连接件的弹性作用下,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之间形成的夹闭力均匀、平衡,有效防止了心耳夹脱落的问题,保证了手术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了手术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了手术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心耳夹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指一种可折叠心耳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房颤(AF)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病症,其症状表现为不规律的心脏搏动。非瓣膜性房颤是房颤中的一种高发类型。房颤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至1.5%。左心耳是心脏左心房的一个附属结构,呈狭长、弯曲的管状形态,有一狭窄的尖顶部。内有丰富的梳状肌及肌小梁。房颤病人的左心耳入口明显增宽,心耳失去有效的规律收缩,心耳壁运动难以引起足够的左心耳排空,导致血液在左心耳淤积,进而容易形成血栓。在非瓣膜性房颤中,90%以上血栓的形成与左心耳有关。目前对于预防房颤病人中风主要途径是心脏外科手术或微创手术结扎心耳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该方式结扎心耳会用到心耳夹,目前心耳夹存在一定的技术层面需要改进:
[0003]如图1,目前市场上公开的一种可折叠心耳夹结构,通过连接管作为夹臂,连接管通过弹簧连接,提供夹紧力,该结构连接管两端都有弹性环,在胸腔镜下做微创左心耳夹闭手术时需用手术钳将心耳从夹臂的缝隙中将心耳拖拽出来才能进行夹闭心耳操作,操作不便,对医生的操作要求也更高,增大手术风险。
[0004]如图2,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可折叠心耳夹结构,其专利申请号为201910023097.0,专利名称为心脏组织闭合装置,一侧提供弹力另一侧可打开,该结构较心耳夹一,方便了医生在胸腔镜手术环境下的操作,能更简便的夹住心耳,但该结构夹子两侧夹闭力不均匀,心耳有从开口侧脱落的风险从而带来其他更严重的问题。<br/>[0005]针对以上技术问题,亟需一种既方便医生操作,又可提供均匀夹持力的心耳夹以保证手术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折叠心耳夹结构,结构新颖、设计巧妙,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可折叠形变,折叠角度范围广,基本不受限制,本专利技术方便夹持心耳,方便医生操作,减少手术时长;在弹性连接件的弹性作用下,又可以在夹闭心耳后保持,由于两端均设置有弹性连接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之间形成的夹闭力均匀、平衡,有效防止了心耳夹脱落的问题,保证了手术安全性和可靠性。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心耳夹结构,其包括呈并列设置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另一端之间均连接有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为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提供夹持力;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均为可折叠形变结构。
[0009]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夹持臂,相邻两个第一夹
持臂之间设置有第一折叠部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第二夹持臂,相邻两个第二夹持臂之间设置有第二折叠部件。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叠部件和所述第二折叠部件均为弹性部件或者软性部件中的一种。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叠部件和所述第二折叠部件均为铰链、折叠杆或合页中的一种。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叠部件为弹性部件或者软性部件中的一种,所述第二折叠部件为铰链、折叠杆或合页中的一种。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叠部件为铰链、折叠杆或合页中的一种,所述第二折叠部件为弹性部件或者软性部件中的一种。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臂的外周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外周均包覆有涤纶外套管、棉质外套管、聚酯纤维外套管或锦纶外套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15]其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均采用镍钛材质或软钛不锈钢材质。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设计巧妙,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可折叠形变,折叠角度范围广,基本不受限制,本专利技术方便夹持心耳,方便医生操作,减少手术时长;在弹性连接件的弹性作用下,又可以在夹闭心耳后保持,由于两端均设置有弹性连接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之间形成的夹闭力均匀、平衡,有效防止了心耳夹脱落的问题,保证了手术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的心耳夹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另一现有技术的心耳夹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实施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在图3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0026]100、心耳;
[0027]1、第一夹持组件;2、第二夹持组件;3、弹性连接件;4、第一夹持臂;5、第一折叠部件;6、第二夹持臂;7、第二折叠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附图仅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
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连接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晰描述,并不限定连接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0]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1]实施例1
[0032]一种可折叠心耳夹结构,其包括呈并列设置的第一夹持组件1和第二夹持组件2;第一夹持组件1的一端与第二夹持组件2的一端之间以及第一夹持组件1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组件2的另一端之间均连接有弹性连接件3,弹性连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心耳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并列设置的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一端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的另一端之间均连接有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为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提供夹持力;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均为可折叠形变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心耳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夹持臂,相邻两个第一夹持臂之间设置有第一折叠部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第二夹持臂,相邻两个第二夹持臂之间设置有第二折叠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心耳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件和所述第二折叠部件均为弹性部件或者软性部件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武张亮尹风陈卓古乙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普惠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