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邻钻孔灌注桩同时作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灌注桩
,具体的,涉及相邻钻孔灌注桩同时作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灌注桩是直接在所设计的桩位上进行钻孔,其截面为圆形,成孔后在孔内加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的,它主要是用于城市建筑的,也用于地铁施工围护桩等各种桩基工程中;
[0003]目前现有的钻孔灌注桩均采用跳桩打法的施工方式,但最终往往会遇到相邻灌注桩,此时只能够对单根桩位进行钻孔施工,制约了施工进度,会使得施工的效率降低,为此,我们提出了相邻钻孔灌注桩同时作业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相邻钻孔灌注桩同时作业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现有钻孔灌注桩均采用跳桩打法的施工方式,但最终往往会遇到相邻灌注桩,此时只能够对单根桩位进行钻孔施工,制约了施工进度,会使得施工的效率降低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相邻钻孔灌注桩同时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一:三维模型建立,实体单元模拟,粘弹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相邻钻孔灌注桩同时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三维模型建立,实体单元模拟,粘弹性边界模拟;步骤二:岩土体模拟,地基的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和动泊松比;步骤三:实际土层模拟;步骤四:分析计算,计算时步与计算方法,形成A、B、C和D四个实验模型;步骤五:动力荷载,单桩冲击结果分析;步骤六:跳打实验结果对比分析;步骤七:全护筒实验。其中,桩的直径设定为2500mm,灌装深度为35~36m,相邻桩之间的间距为4m;且采用2.5m大直径锤击钻孔设备从全护筒的内部孔位处进行钻孔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邻钻孔灌注桩同时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建立尺寸为200m
×
200m
×
150m的模型,考虑岩土动力计算的空间效应,取桩体顶部的地表为上边界,整体模型长宽均取200m,模型深度参考桩长和计算需要,取150m深,在本部分的计算模型中,土体主要采用六面体单元模拟,桩体结构单元同样建立实体单元模拟,三维单元数共742500个;2)工程数值模拟采用了粘弹性边界条件模拟无限域,粘弹性边界结点的运动方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相邻钻孔灌注桩同时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岩土体采用岩土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塑性判别按照Mohr
‑
Coulomb准则进行,模型中弹性模量参考地质勘察单位在动力勘探活动中获取的波速数据,并经计算得出动力参数;2)根据横波波速(或者采用瑞利波波速换算得到)以及纵波波速,计算地基的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和动泊松比,计算公式如下:量、动剪切模量和动泊松比,计算公式如下:量、动剪切模量和动泊松比,计算公式如下:其中,ρ为土层天然密度,v
p
和v
s
分别为向各层岩土体发射的P波与S波波速,均采用地勘单位提供的《地勘报告》建议的参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相邻钻孔灌注桩同时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对实际土层进行了层状简化,简化后的模型土体分为4层,各土层粘聚力、内摩擦角、密度等参数参考了勘察单位提供的《地勘报告》中建议的数据,其他数据按照地勘报告提供的数据作进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强,周照飞,李鹏坤,汪钲东,郑时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