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光灯及其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1381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补光灯及其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主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语音识别模块、TY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补光灯及其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照明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补光灯及其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补光灯是一种主要用于对某些由于缺乏光照度的设备或植物进行灯光补偿的灯具,而补光灯在摄影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工作人员利用补光灯在缺乏光线条件情况下拍摄时提供辅助光线,以得到合理的画面素材。
[0003]传统的LED补光灯主要采用交流市电进行供电,因此LED补光灯需要配置一定距离的电线以连接交流市电端,使得补光灯难以移动。为此技术人员设计出了利用移动直流电源对补光灯进行供电。但改进后的补光灯依然存在以下缺陷,第一,难以实现高功率的充电功能,第二,没有配置远程接收外部控制指令的功能,现有的补光灯普遍是通过按键输入控制指令的形式对补光灯输出光源的色温以及强度进行控制,操作便捷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补光灯及其控制电路。
[0005]本技术为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补光灯的控制电路,包括主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语音识别模块、TYPE

C接口、PD诱导模块、充电管理模块、电池接口、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第三电源模块、第一光源接口以及第二光源接口;
[0007]所述电池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相连,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源接口相连,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源接口相连,所述TYPE

C接口与所述PD诱导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PD诱导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所述PD诱导模块、所述TYPE

C接口、所述充电管理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以及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相连。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是蓝牙通信模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型号为BT17H66B的通信芯片、开关管K1、三极管Q1以及电阻R1,所述通信芯片配置有通信端以及接电端,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通信芯片的通信端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1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1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1的漏极与所述通信芯片的接电端相连。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包括SPV30系列的语音处理
芯片、麦克风、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开关管K2以及三极管Q2,所述语音处理芯片配置有接电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以及通信端,所述麦克风的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1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麦克风的所述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2与地端相连,所述麦克风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2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麦克风的所述另一端先后通过所述电阻R3以及所述电阻R4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三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4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3以及所述电容C4与地端相连,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通信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5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2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2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2的漏极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接电端相连。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型号为SGM61410的第一电源芯片、电感L1、电容C5、电容C6、电阻R6以及电阻R7,所述第一电源芯片配置有输入端、自举端、功率输出端以及反馈端,所述电池接口与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自举端通过所述电容C5与所述电感L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先后通过所述电阻R7以及所述电阻R6与地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反馈端接在所述电阻R7与所述电阻R6的连接点,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功率输出端接在所述电容C5与所述电感L1的连接点,所述电感L1的所述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6与地端相连,所述电感L1的所述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包括型号为FP7208的第二电源芯片、三极管Q3、开关管K3、开关管K4、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感L2、二极管D1以及电容C7,所述第二电源芯片配置有输入端、驱动端、反馈端以及使能端,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反馈端以及使能端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8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3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3的源极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开关管K3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驱动端与所述开关管K4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4的源极与地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4的漏极通过所述电感L2与所述开关管K3的漏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4的漏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所述电容C7与地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反馈端先后通过所述电阻R9以及所述电阻R10与地端相连,所述电阻R9与所述电阻R10的连接点以及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作为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电源模块包括型号为XL4005的第三电源芯片、电感L3、二极管D2、电容C8、电阻R11、电阻R12以及三极管Q4,所述第三电源模块配置有输入端、使能端、反馈端以及功率输出端,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8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3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3的源极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开关管K3的漏极与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使能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功率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地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功率输出端先后通过所述电
感L3、电阻R11以及电阻R12与地端相连,所述电容C8的一端接在所述电感L3与所述电阻R11的连接点,另一端与地端相连,所述第三电源芯片的反馈端接在所述电阻R11与所述电阻R12的连接点,所述电感L3与所述电阻R11的连接点作为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光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语音识别模块、TYPE

C接口、PD诱导模块、充电管理模块、电池接口、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第三电源模块、第一光源接口以及第二光源接口;所述电池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主控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以及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相连,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源接口相连,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源接口相连,所述TYPE

C接口与所述PD诱导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PD诱导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所述PD诱导模块、所述TYPE

C接口、所述充电管理模块、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以及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光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是蓝牙通信模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型号为BT17H66B的通信芯片、开关管K1、三极管Q1以及电阻R1,所述通信芯片配置有通信端以及接电端,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通信芯片的通信端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1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1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1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1的漏极与所述通信芯片的接电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光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语音识别模块包括SPV30系列的语音处理芯片、麦克风、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开关管K2以及三极管Q2,所述语音处理芯片配置有接电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以及通信端,所述麦克风的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1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麦克风的所述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2与地端相连,所述麦克风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2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麦克风的所述另一端先后通过所述电阻R3以及所述电阻R4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第三输入端相连,所述电阻R4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电容C3以及所述电容C4与地端相连,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通信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5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2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2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2的漏极与所述语音处理芯片的接电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光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模块包括型号为SGM61410的第一电源芯片、电感L1、电容C5、电容C6、电阻R6以及电阻R7,所述第一电源芯片配置有输入端、自举端、功率输出端以及反馈端,所述电池接口与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自举端通过所述电容C5与所述电感L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先后通过所述电阻R7以及所述电阻R6与地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反馈端接在所述电阻R7与所述电阻R6的连接点,所述第一电源芯片的功率输出端接在所述电容C5与所述电感L1的连接点,所述电感L1的所述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6与地端相连,所述电感L1的所述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光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模块包括
型号为FP7208的第二电源芯片、三极管Q3、开关管K3、开关管K4、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感L2、二极管D1以及电容C7,所述第二电源芯片配置有输入端、驱动端、反馈端以及使能端,所述主控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反馈端以及使能端相连,所述主控模块与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地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8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管K3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3的源极与所述电池接口相连,所述开关管K3的漏极与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源芯片的驱动端与所述开关管K4的栅极相连,所述开关管K4的源极与地端相连,所述开关管K4的漏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学雄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特达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