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聚能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1192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向聚能管,包括第一聚能半管和第二聚能半管,所述第一聚能半管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的轴截面均为优弧形,所述第一聚能半管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聚能半管内,所述第一聚能半管在第二聚能半管内沿其周向顺时针/逆时针滑动;所述第一聚能半管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的管壁上均布设有若干个爆破孔;所述第一聚能半管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的管壁沿轴向方向均匀布设有若干个爆破孔,所述爆破孔位于所述第一聚能半管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沿周向方向的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排聚能孔相对位置的改变,使的聚能管内爆破能量释放方向连线可以与爆破顺序连线弧度相匹配,增强爆破能量的使用效率,强化破岩效果。强化破岩效果。强化破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聚能管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双向聚能管,属于工程爆破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隧道施工中,常采用爆破手段来开挖岩体,聚能管可以将爆破能量集中,使得岩体沿爆破轮廓线爆出。
[0003]目前已有采用聚能穴的爆破聚能管将两排聚能穴呈180
°
布置于管体表面,如公开号CN 207180505 U公开了一种定向爆破聚能管装置,具体为:每段聚能管的侧壁纵向对称设有聚能槽,爆破时利用聚能管上的聚能槽对炸药爆轰应力的导向作用,形成预裂面,实现光爆效果;但是其聚能槽位置相对固定,不能自由调节两排聚能槽的角度且条状的聚能槽能量发射相对较弱。当掌子面爆破连线为弧形段时,该聚能管爆破所释放能量沿两排聚能槽直线释放,各聚能管中能量释放连线难以匹配爆破连线的弧度,影响炮孔间的裂隙形成,影响破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向聚能管,该聚能管上通过两排聚能孔相对位置的改变,使的聚能管内爆破能量释放方向连线可以与爆破顺序连线弧度相匹配,增强爆破能量的使用效率,强化破岩效果。
[0005]一种双向聚能管,包括第一聚能半管和第二聚能半管,所述第一聚能半管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的轴截面均为优弧形,所述第一聚能半管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聚能半管内,所述第一聚能半管在第二聚能半管内沿其周向顺时针/逆时针滑动;
[0006]所述第一聚能半管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的管壁上均布设有若干个爆破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聚能半管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的管壁沿轴向方向均匀布设有若干个爆破孔,所述爆破孔位于所述第一聚能半管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沿周向方向的中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聚能半管靠近两端的内侧均开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第二聚能半管周向设置;
[0009]所述第一聚能半管外壁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舌,所述滑舌所处位置与所述滑槽相适应。
[0010]进一步的,所述双向聚能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聚能半管外壁上的固定装置;
[0011]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定位筒,所述定位筒内安装有弹簧,所述定位筒两端分别连接有定位底板和定位盖板,所述定位底板固定在所述第二聚能半管外壁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聚能半管位于所述第二聚能半管开口外侧的面积占所述第一聚能半管总面积的1/3。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聚能半管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均为PVC管。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聚能半管内径为32

36cm,所述第二聚能半管内径为36

40cm,
所述第一聚能半管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的管厚为2cm;
[0015]所述爆破孔的孔径为2

5cm。
[0016]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7]1)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双向聚能管,通过滑槽和滑舌,所述第一聚能半管可在第二聚能半管内沿其周向顺时针/逆时针滑动进而改变所述第一聚能半管和第二聚能半管上的两排聚能孔的相对位置,使的聚能管内爆破能量释放方向连线可以与爆破顺序连线弧度相匹配,增强爆破能量的使用效率,强化破岩效果,同时采用双向聚能孔技术,使得聚能管内炸药爆炸产生的爆破能量呈两个方向点状激流发射,爆破效果要比条状能量发射流更集中,能量释放威力更强,破岩效果更好,更精准。
[0018]2)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双向聚能管,具有固定装置,可以使得爆破聚能管居中放置于炮孔内,提高爆破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种双向聚能管的截面示意图;
[0020]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种双向聚能管的侧视图;
[0021]部件和附图标记列表:1

第一聚能半管;2

第二聚能半管;3

聚能孔;4

滑槽;5

滑舌;6

定位盖板;7

定位筒;8

定位底板;9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3]参见图1

2,一种双向聚能管,包括第一聚能半管1和第二聚能半管2,所述第一聚能半管1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的轴截面均为优弧形,所述第一聚能半管1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内,所述第一聚能半管1在第二聚能半管2内沿其周向顺时针/逆时针滑动;
[0024]所述第一聚能半管1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的管壁上均布设有若干个爆破孔3。
[0025]所述第一聚能半管1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的管壁沿轴向方向均匀布设有若干个爆破孔3,所述爆破孔3位于所述第一聚能半管1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沿周向方向的中部,如图2所示,其中图2为从第一聚能半管一侧看到的所述双向聚能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具体地,所述第一聚能半管在所述第二聚能半管内发生相对运动,其聚能管上的聚能孔位置也发生相对运动,使的聚能管内爆破能量释放方向连线可以与爆破顺序连线弧度相匹配,增强爆破能量的使用效率,强化破岩效果。
[0027]同时第一聚能半管和第二聚能半管上均设置有聚能孔,爆破时可使得聚能管内炸药爆炸产生的爆破能量呈两个方向点状激流发射,爆破效果要比条状能量发射流更集中,能量释放威力更强,破岩效果更好,更精准。
[0028]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靠近两端的内侧均开有滑槽4,所述滑槽4沿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周向设置;
[0029]所述第一聚能半管1外壁设置有与所述滑槽4相匹配的滑舌5,所述滑舌5所处位置与所述滑槽4相适应。
[0030]具体地,所述滑槽4端部还设置有挡板,确保所述滑舌4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0031]所述双向聚能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外壁上的固定装置;
[0032]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定位筒7,所述定位筒7内安装有弹簧9,所述定位筒7两端分别连接有定位盖板6和定位底板8,所述定位底板8固定在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外壁上。
[0033]具体地,所述定位底板8与所述定位筒底部焊接,所述定位盖板6与所述定位筒顶部可拆卸连接,可选的,可为螺纹连接,所述定位底板通过螺栓/螺钉与所述第二聚能半管固定连接,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
[0034]其中,松开所述定位盖板6,所述弹簧9释放弹性势能,所述弹簧9与所述炮孔壁抵触起固定作用。
[0035]同时,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周向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装置,且相对设置。
[0036]所述第一聚能半管1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均为PVC管。
[0037]所述优弧型管为PVC管。
[0038]所述第一聚能半管1内径为32

36cm,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内径为36

40cm,所述第一聚能半管1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的管厚为2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聚能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聚能半管(1)和第二聚能半管(2),所述第一聚能半管(1)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的轴截面均为优弧形,所述第一聚能半管(1)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内,所述第一聚能半管(1)在第二聚能半管(2)内沿其周向顺时针/逆时针滑动;所述第一聚能半管(1)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的管壁上均布设有若干个爆破孔(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聚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能半管(1)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的管壁沿轴向方向均匀布设有若干个爆破孔(3),所述爆破孔(3)位于所述第一聚能半管(1)和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沿周向方向的中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聚能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靠近两端的内侧均开有滑槽(4),所述滑槽(4)沿所述第二聚能半管(2)周向设置;所述第一聚能半管(1)外壁设置有与所述滑槽(4)相匹配的滑舌(5),所述滑舌(5)所处位置与所述滑槽(4)相适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刚金琪代久生岳波吴新栋张玉印李钢刘金山许彦旭张玉伟宋战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