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1173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通道,包括通道管,所述通道管的一端焊接有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通道管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一下连接板,所述第一下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上连接板的外圈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通道管的内圈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通道管的上方连接有入料斗。该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通道,通过圆框、连接块、圆环、缓冲板和弹性带的设置,缓冲板在圆环的一端会因为压力向外圈旋转,使缓冲板下方的开口变大,从而方便较大的建筑垃圾通过自身的重量下落,而在每经过一层通道管时,都会经过缓冲板的缓冲,当落到地面时,也不会造成过大的声响,同时也不会溅起尘土。土。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通道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垃圾通道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通道。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其中在超高层建筑上,如果将建筑垃圾一层层的运输,不仅花费时间长,还会有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为适应这种情况,大多数的超高层建筑上一般都会安装特定的建筑垃圾通道,直接从最上层就可以将垃圾通过通道直接滑动传输下来,简单省时,而且成本交底,但是弊病也很明显,当建筑垃圾顺着管道而下的同时,较大的建筑垃圾落地会有较大的声响,而且容易有碎屑飞溅,造成尘土飞扬的问题,故此,特别需要一种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通道。
[0003]但是现有的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通道,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数的建筑垃圾通道通常都是多个圆形管道组合而成,由于管道直上直下,当建筑垃圾顺着管道而下的同时,较大的建筑垃圾落地会有较大的声响,而且容易有碎屑飞溅。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经过检索,公告号为CN205502506U的专利公开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通道,文中提出“垃圾下滑槽2的外沿需紧贴于垃圾通道的内壁,不能有缝隙;而由于是在超高层建筑中设置垃圾通道,该垃圾通道是有多节管道拼接而成的,在相邻两节管道拼接过程中,需特别将滑槽衔接段20的螺旋方向与垃圾下滑槽2的螺旋保持方向相同,以使得上下的垃圾下滑槽2按统一的回旋方向进行牢固搭接。待安装完成后,垃圾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从垃圾下滑槽2下落,使建筑垃圾不再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并配合橡胶内壁1,进而显著降低噪声。另外,垃圾管道外部所包裹的吸音棉,更进一步降低了垃圾管道内噪声向外传播”,虽然可以通过下滑槽对建筑拉紧进行缓冲处理,但是下滑槽的存在也极大的限制了通道内部的空间大小,缩小了本身的通道空间,而且建筑垃圾其中有较大一些的碎石,且是不规则的形状,由于下滑槽的阻挡反而容易造成堵塞。
[0005]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通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通道,但是现有的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通道,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数的建筑垃圾通道通常都是多个圆形管道组合而成,由于管道直上直下,当建筑垃圾顺着管道而下的同时,较大的建筑垃圾落地会有较大的声响,而且容易有碎屑飞溅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通道,包括通道管,所述通道管的一端焊接有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通道管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一下连接板,所述第一下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
圈,所述上连接板的外圈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通道管的内圈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通道管的上方连接有入料斗,所述入料斗的外圈焊接有第二下连接板,所述第二下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下连接板的外圈焊接有第二固定环。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下连接板通过第一密封圈和凹槽紧密贴合,所述上连接板和第一下连接板尺寸相匹配。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套筒、活动杆、限位块、弹簧、挂钩和第一固定环,所述上连接板的外圈表面焊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贯穿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活动杆的一端焊接有挂钩,所述第一下连接板的外圈表面焊接有第一固定环。
[0010]优选的,所述弹簧套设在活动杆的外圈,所述挂钩和第一固定环位置一一对应。
[0011]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圆框、连接块、圆环、缓冲板和弹性带,所述通道管的内壁表面固定安装有圆框,所述圆框的表面一侧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端贯穿有圆环,所述圆环的一端贯穿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侧边设置有弹性带。
[0012]优选的,所述缓冲板与圆环构成旋转结构,所述缓冲板通过弹性带相互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下连接板通过第二密封圈与凹槽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固定环和第一固定环尺寸相吻合。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通道,通过圆框、连接块、圆环、缓冲板和弹性带的设置,可以有效进行多层缓冲,在使用时,当建筑垃圾通过入料斗进入通道管后,较小的建筑垃圾会直接通过通道管以及缓冲板之间的缝隙,直接落下,而一些较大的建筑垃圾则会对缓冲板进行挤压,使弹性带拉大,同时缓冲板在圆环的一端向外圈旋转,使缓冲板下方的开口变大,从而方便较大的建筑垃圾通过自身的重量下落,而在每经过一层通道管时,都会经过缓冲板的缓冲,当落到地面时,也不会造成过大的声响,同时也不会溅起尘土。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侧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通道管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套筒和弹簧相互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通道管;2、上连接板;3、凹槽;4、第一下连接板;5、第一密封圈;6、连接机构;601、套筒;602、活动杆;603、限位块;604、弹簧;605、挂钩;606、第一固定环;7、缓冲机构;701、圆框;702、连接块;703、圆环;704、缓冲板;705、弹性带;8、入料斗;9、第二下连接板;10、第二密封圈;11、第二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通道,包括通道管1,通道管1的一端焊接有上连接板2,上连接板2的表面开设有凹槽3,通道管1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一下连接板4,第一下连接板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5,上连接板2的外圈设置有连接机构6,通道管1的内圈设置有缓冲机构7,通道管1的上方连接有入料斗8,入料斗8的外圈焊接有第二下连接板9,第二下连接板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0,第二下连接板9的外圈焊接有第二固定环11。
[0022]进一步的,第一下连接板4通过第一密封圈5和凹槽3紧密贴合,上连接板2和第一下连接板4尺寸相匹配,通过上连接板2、凹槽3、第一下连接板4和第一密封圈5的设置,在需要将多个通道管1拼接在一起时,将通道管1的一端的第一下连接板4通过第一密封圈5嵌合在上连接板2表面的凹槽3内,依次类推,将多个通道管1组合在一起,可以防止连接处缝隙有灰尘溢出。
[0023]进一步的,连接机构6包括套筒601、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通道,包括通道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管(1)的一端焊接有上连接板(2),所述上连接板(2)的表面开设有凹槽(3),所述通道管(1)的另一端焊接有第一下连接板(4),所述第一下连接板(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5),所述上连接板(2)的外圈设置有连接机构(6),所述通道管(1)的内圈设置有缓冲机构(7),所述通道管(1)的上方连接有入料斗(8),所述入料斗(8)的外圈焊接有第二下连接板(9),所述第二下连接板(9)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0),所述第二下连接板(9)的外圈焊接有第二固定环(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连接板(4)通过第一密封圈(5)和凹槽(3)紧密贴合,所述上连接板(2)和第一下连接板(4)尺寸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建筑垃圾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6)包括套筒(601)、活动杆(602)、限位块(603)、弹簧(604)、挂钩(605)和第一固定环(606),所述上连接板(2)的外圈表面焊接有套筒(601),所述套筒(601)的一端贯穿有活动杆(602),所述活动杆(60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603),所述限位块(603)的一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初特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