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废弃物的蜂窝式围堰快速流动固化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3096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工业废弃物的蜂窝式围堰快速流动固化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钢板桩连接形成围堰结构,围堰结构由内至外包括两层,内层为储泥区,外层为环绕设置于储泥区外侧的围堰加固区,围堰加固区由多个蜂窝状的单体加固区依次排列组成;S2:清淤底泥输送进单体加固区,并同步添加快硬早强水泥;S3:清淤底泥采用泥浆泵输送进储泥区,同步添加由工业废料制得的改良剂,改良剂各组分与淤泥的质量比为:硅酸盐水泥10%~20%,磷石膏5%~10%,粉煤灰3%~5%、激化剂0.2%~0.5%,剩余组分为淤泥。围堰为装配式结构,搭建效率高,并且围堰结构为完全直立状态,没有斜面,空间利用率高,直接利用河底淤泥构筑围堰,无需外购土方资源。无需外购土方资源。无需外购土方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工业废弃物的蜂窝式围堰快速流动固化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清淤
,特别涉及基于工业废弃物的蜂窝式围堰快速流动固化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城市河湖的常态化清淤一般采用水力绞吸的方式,这种疏浚方式依靠刀具或高压水流切碎泥土后形成泥浆,运用离心泵将泥浆通过管道直接输送至堆场处置。目前处置堆场一般是临时利用河湖附近暂时未开发的邻近地块,然而随着城市建设开发的日益完善,可利用土地资源也会日益紧缺,河湖的周边土地将显示出越来越高的商业价值。可以预见,城市河湖的常态化清淤必将受到处置场地的制约。此外,由于我国经常采用水力疏浚方式产生的淤泥在疏浚施工结束后的含水率高达原泥液限的2.0~3.0倍,甚至更高,处理如此高含水率的淤泥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泥,导致处理成本太高。
[0003]传统堆场一般需要额外采购土方资源用于土质围堰的填筑,为保证土质边坡的稳定,边坡要修成一定的坡度,因此土质围堰断面呈梯形,这就使堆场围堰的填筑需要占用相当比例的面积。围堰形成储泥空间断面呈倒梯形,这就使得储泥空间的下部储泥能力小于上部储泥能力,然而根据规范规定土质围堰堆放上面需要留有0.5米的富裕水深和0.5米的风浪超高,以防止富裕水漫堤而造成垮堤事故,这又使得上面储泥能力大的空间难以使用,储泥空间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基于工业废弃物的蜂窝式围堰快速流动固化构建方法,能够解决传统土质围堰利用率低、施工周期较长的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工业废弃物的蜂窝式围堰快速流动固化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将钢板桩依次排列连接形成围堰结构,围堰结构由内至外包括两层,内层为整体结构的储泥区,外层为环绕设置于储泥区外侧的围堰加固区,围堰加固区由多个蜂窝状的单体加固区依次排列组成;
[0007]S2:采用水力绞吸的方式清淤,清淤底泥采用泥浆泵输送进所述单体加固区中,在输送所述底泥的过程中同步添加快硬早强水泥并与所述底泥形成水泥固化土;
[0008]S3:在对围堰结构加固完成后,采用水力绞吸的方式清淤,清淤底泥采用泥浆泵输送进所述储泥区中,在输送所述底泥的过程中同步添加由工业废料制得的改良剂,改良剂各组分与淤泥的质量比为:硅酸盐水泥10%~20%,磷石膏5%~10%,粉煤灰3%~5%、激化剂0.2%~0.5%,剩余组分为淤泥。
[0009]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0]1、装配式安装的围堰,搭建效率高;
[0011]2、将围堰加固区分隔成多个小结构的单体加固区,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加固强
度;
[0012]3、围堰为完全直立状态,不存在梯形结构,相比于传统结构,减少了占地面积;
[0013]4、直接利用河底淤泥构筑围堰,无需外购土方资源,在节省成本的同时,缩短了施工周期;
[0014]5、围堰不存在漫堤破坏风险,上面不需要考虑富裕水深和风浪超高,储泥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0015]6、蜂窝式中空结构排列紧密,空间利用率高,蜂窝式中空结构可根据场地地形情况进行构建,灵活适用;
[0016]7、基于以废治废的思想,用工业废弃物来处置疏浚淤泥废弃物,第一方面可以解决一些工业废弃物的出路问题,用来处理与日俱增的大量的废弃疏浚淤泥,起到以废治废的作用;第二方面可以大幅度降低水泥用量,降低底泥处置成本;第三方面,实现疏浚废弃泥变成土方资源,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利用,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001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8]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1中,在所述钢板桩的底部垫设密封橡胶垫。本步的有益效果:能够提高围堰结构底部的密封效果。
[0019]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激化剂为三乙醇胺。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1]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围堰结构的俯视图;
[0022]图2为钢板桩的卡扣连接结构;
[0023]1钢板桩,2储泥区,3单体加固区,4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如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固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机械连接的方式可以在现有技术中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粘接、销连接、键连接、弹性变形连接、卡扣连接、过盈连接、注塑成型的方式实现结构上的相连;也可以是电连接,通过电传递能源或者信号;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具体实施例
[0026]一种基于工业废弃物的蜂窝式围堰快速流动固化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S1:将钢板桩1依次排列连接形成围堰结构,围堰结构由内至外包括两层,内层为整体结构的储泥区2,外层为环绕设置于储泥区2外侧的围堰加固区,围堰加固区由多个蜂窝状的单体加固区3依次排列组成,在每块钢板桩1的底部均垫设密封橡胶垫;
[0028]如图1所示,其中,在只有两块钢板桩1相接的部位,钢板桩1之间相互卡扣连接,在
三块钢板桩1相接的部位,单独设置有连接轴4,连接轴4为沿竖向设置的结构,连接轴4具有三个凸出部,每个凸出部形成一个卡接边,钢板桩1对应卡接边开设有卡接槽,卡接边插入对应的卡接槽中,从而使得三块钢板桩1连接成整体结构;
[0029]S2:采用水力绞吸的方式清淤,清淤底泥采用泥浆泵输送进所述单体加固区3中,在输送所述底泥的过程中同步添加快硬早强水泥并与所述底泥形成水泥固化土;
[0030]S4:待所有单体加固区3中的水泥固化土固化完成后,采用水力绞吸清淤,将淤泥通过泥浆泵输送入储泥区2中,在淤泥输送过程中同步添加改良剂,改良剂由工业废料制得,改良剂各组分与淤泥的质量比为:硅酸盐水泥10%~20%,磷石膏5%~10%,粉煤灰,3%~5%、激化剂0.2%~0.5%,剩余组分为淤泥;通过改良剂降低淤泥含水率,使得淤泥变成松散土,成为可以利用的土方资源。
[0031]上述基于工业废弃物的蜂窝式围堰快速流动固化构建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0032]1、装配式安装的围堰,搭建效率高;
[0033]2、将围堰加固区分隔成多个小结构的单体加固区,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加固强度;
[0034]3、围堰为完全直立状态,不存在梯形结构,相比于传统结构,减少了占地面积;
[0035]4、直接利用河底淤泥构筑围堰,无需外购土方资源,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工业废弃物的蜂窝式围堰快速流动固化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钢板桩依次排列连接形成围堰结构,围堰结构由内至外包括两层,内层为整体结构的储泥区,外层为环绕设置于储泥区外侧的围堰加固区,围堰加固区由多个蜂窝状的单体加固区依次排列组成;S2:采用水力绞吸的方式清淤,清淤底泥采用泥浆泵输送进所述单体加固区中,在输送所述底泥的过程中同步添加快硬早强水泥并与所述底泥形成水泥固化土;S3:在对围堰结构加固完成后,采用水力绞吸的方式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佳兴吉锋何宁陈左杰胡奇魏广陈慧邓涵文张妍
申请(专利权)人: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