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浆液循环泵入口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0884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浆液循环泵入口过滤装置,涉及浆液循环泵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的一侧上方连接由进液口,装置主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装置主体的内部连接有第一滤网,装置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清理组件,装置主体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拆装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漏液槽、第二滤网、收集箱、顶杆、密封块、伸缩杆、弹簧和密封筒,通过两个收集箱的设置将第一滤网阻挡的杂质进行收集以便于后续统一处理,同时通过漏液槽和第二滤网的设置便于使收集箱中的浆液回到装置内,在需要取出杂质时先将收集箱上的螺栓拧下从而结束对收集箱的限位,之后向下拉出收集箱便可对收集箱中的杂质进行处理,无需停机便可取出装置中的杂质,操作简单便捷。操作简单便捷。操作简单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浆液循环泵入口过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浆液循环泵
,具体为一种浆液循环泵入口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浆液循环泵是热电厂脱硫系统设备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主要用于将吸收塔中的浆液不断的循环,使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完全被吸收,在使用浆液循环泵时需要前置过滤装置,避免杂质进入浆液循环泵中导致叶轮与泵体之间的间隙被减少,以避免叶轮磨损加剧现象发生,从而延长浆液循环泵的使用寿命。
[0003]现有的浆液循环泵入口过滤装置在使用过久后装置内部杂质堆积从而需将装置拆开清理杂质,每次清理内部杂质时均需要将设备停机或是将备用泵开启工作再将浆液循环泵拆开清理,较为影响生产使用较为不便,且现有的浆液循环泵入口过滤装置在使用时部分杂质容易吸附在滤网的表面从而导致滤网部分区域被堵塞,容易导致浆液的循环量减少从而影响正常生产加工,长久以往容易导致滤网完全被堵塞从而影响浆液的流通,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浆液循环泵入口过滤装置,以解决不便于取出装置内的杂质和滤网容易被堵塞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浆液循环泵入口过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上方连接由进液口,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连接有第一滤网,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设置有清理组件,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拆装组件。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理组件通过浆液在流动时与承接板相接触从而向承接板施加压力,承接板受到压力后使滚筒转动从而使一个同步轮旋转,之后清理架围绕第一滤网为圆心转动将粘连在第一滤网上的杂质刮下,从而减少第一滤网被堵塞现象发生,拆装组件通过两个收集箱的设置将第一滤网阻挡的杂质进行收集以便于后续统一处理,同时通过漏液槽和第二滤网的设置便于使收集箱中的浆液回到装置内,在需要取出杂质时先将收集箱上的螺栓拧下从而结束对收集箱的限位,之后向下拉出收集箱便可对收集箱中的杂质进行处理。
[0007]进一步的,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连接于装置主体内部下方的滚筒和贯穿于装置主体顶部的清理架,所述滚筒的外表面、背部、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多个承接板,所述清理架的外部套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外表面连接有蜗杆,所述滚筒的外部和蜗杆的外部均套接有同步轮,两个所述同步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浆液在流动时与承接板相接触从而向承接板施加压力,承接板受到压力后使滚筒转动从而使一个同步轮旋转,之后通过两个同步轮与同步带配合驱动蜗杆旋转,蜗杆旋转后与蜗轮啮合从而使清理架旋转,通过蜗轮与蜗杆啮合增加扭矩
从而避免清理架受阻难以转动,之后清理架围绕第一滤网为圆心转动将粘连在第一滤网上的杂质刮下。
[0009]进一步的,所述拆装组件包括开设于装置主体内壁的两个漏液槽、分别连接于装置主体底部两侧的两个收集箱和分别连接于装置主体内部两侧的两个伸缩杆,两个所述收集箱的两侧均连接有密封条,两个所述收集箱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二滤网,两个所述收集箱的内部均连接有顶杆,两个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均连接有联动架,所述联动架的内部连接有密封块,所述联动架的顶部连接有密封筒,两个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弹簧。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收集箱的设置将第一滤网阻挡的杂质进行收集以便于后续统一处理,同时通过漏液槽和第二滤网的设置便于使收集箱中的浆液回到装置内,在需要取出杂质时先将收集箱上的螺栓拧下从而结束对收集箱的限位,之后向下拉出收集箱便可对收集箱中的杂质进行处理。
[0011]进一步的,所述清理架通过转轴与装置主体转动连接,且所述清理架与第一滤网相适配。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蜗轮与蜗杆啮合增加扭矩从而避免清理架受阻难以转动,之后清理架围绕第一滤网为圆心转动将粘连在第一滤网上的杂质刮下,从而减少第一滤网被堵塞现象发生。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箱通过螺栓与装置主体拆卸连接,且所述漏液槽呈斜坡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漏液槽和第二滤网的设置便于使收集箱中的浆液回到装置内,在需要取出杂质时先将收集箱上的螺栓拧下从而结束对收集箱的限位,之后向下拉出收集箱便可对收集箱中的杂质进行处理。
[0015]进一步的,所述滚筒通过转轴与装置主体转动连接,且多个所述承接板呈环形阵列状分布。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浆液在流动时与承接板相接触从而向承接板施加压力,承接板受到压力后使滚筒转动从而使一个同步轮旋转,之后通过两个同步轮与同步带配合驱动蜗杆旋转,蜗杆旋转后与蜗轮啮合从而使清理架旋转。
[0017]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块和收集箱均与装置主体相适配,且所述密封筒与装置主体滑动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收集箱取出的同时弹簧失去压力驱动联动架、密封块和密封筒下移,通过密封块的设置将原本收集箱所在的位置堵住从而避免浆液进入,避免浆液持续泄漏从而无需将设备停机,不影响生产,同时通过密封筒的设置避免浆液和杂质粘连在伸缩杆和弹簧上影响结构的正常工作。
[0019]进一步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呈空心方柱形,且所述收集箱、联动架和密封块均呈圆弧状。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心方柱形结构能够减少对承接板的要求,从而无需对多个承接板进行倒角加工,减少生产耗时和生产成本,在收集箱取出的同时弹簧失去压力驱动联动架、密封块和密封筒下移,通过密封块的设置将原本收集箱所在的位置堵住从而避免浆液进入。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本技术通过漏液槽、第二滤网、收集箱、顶杆、密封块、伸缩杆、弹簧和密封
筒,通过两个收集箱的设置将第一滤网阻挡的杂质进行收集以便于后续统一处理,同时通过漏液槽和第二滤网的设置便于使收集箱中的浆液回到装置内,在需要取出杂质时先将收集箱上的螺栓拧下从而结束对收集箱的限位,之后向下拉出收集箱便可对收集箱中的杂质进行处理,在收集箱取出的同时弹簧失去压力驱动联动架、密封块和密封筒下移,通过密封块的设置将原本收集箱所在的位置堵住从而避免浆液进入,避免浆液持续泄漏从而无需将设备停机,不影响生产,同时通过密封筒的设置避免浆液和杂质粘连在伸缩杆和弹簧上影响结构的正常工作,同时通过伸缩杆的设置避免密封块在下移时随意晃动,无需停机便可取出装置中的杂质,操作简单便捷;
[0023]2、本技术通过承接板、滚筒、蜗轮、蜗杆和清理架,浆液在流动时与承接板相接触从而向承接板施加压力,承接板受到压力后使滚筒转动从而使一个同步轮旋转,之后通过两个同步轮与同步带配合驱动蜗杆旋转,蜗杆旋转后与蜗轮啮合从而使清理架旋转,通过蜗轮与蜗杆啮合增加扭矩从而避免清理架受阻难以转动,之后清理架围绕第一滤网为圆心转动将粘连在第一滤网上的杂质刮下,从而减少第一滤网被堵塞现象发生,有效避免第一滤网被堵塞。
附图说明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浆液循环泵入口过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上方连接由进液口(2),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3),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连接有第一滤网(4),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清理组件(5),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拆装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浆液循环泵入口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5)包括连接于装置主体(1)内部下方的滚筒(502)和贯穿于装置主体(1)顶部的清理架(507),所述滚筒(502)的外表面、背部、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有多个承接板(501),所述清理架(507)的外部套接有蜗轮(505),所述蜗轮(505)的外表面连接有蜗杆(506),所述滚筒(502)的外部和蜗杆(506)的外部均套接有同步轮(503),两个所述同步轮(503)之间连接有同步带(5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浆液循环泵入口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组件(6)包括开设于装置主体(1)内壁的两个漏液槽(601)、分别连接于装置主体(1)底部两侧的两个收集箱(603)和分别连接于装置主体(1)内部两侧的两个伸缩杆(607),两个所述收集箱(603)的两侧均连接有密封条(610),两个所述收集箱(603)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志明张忠华杨庆志孙涛王志刚李萍王东宁刘宏峰王德龙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营口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