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氨水、氨气两用的氨法脱硫加氨罐,包括加氨罐本体、分别位于加氨罐本体底部和顶部的加氨口和回流液进口以及在加氨罐本体内部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依次设置的氨分布器、丝网除沫器、回流液分布器和管道混合器,加氨口通过管道连通氨分布器,回流液进口与管道混合器、回流液分布器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入氨水进行脱硫反应;也可以直接通入氨气,氨气经过罐体内的特有喷枪及混合结构与脱硫塔内回流来的脱硫液混合,生成高浓度氨水溶液,然后通过循环泵泵入脱硫塔内参与脱硫反应,进而达到氨气快速、稳定的参与脱硫系统反应的目的。应的目的。应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水、氨气两用的氨法脱硫加氨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烟气脱硫领域,具体是一种氨水、氨气两用的氨法脱硫加氨罐。
技术介绍
[0002]氨法脱硫是热电企业较为常用的烟气脱硫方式。烟气中的二氧化硫通过与氨水反应生成硫酸铵,从而将烟气中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硫除去。如何向脱硫系统中加氨成为氨法脱硫工艺中较为核心的问题。
[0003]传统氨法脱硫工艺一般无加氨罐,其加氨流程为:将配比好的浓度为12%左右的氨水溶液,通过管线注入脱硫塔氧化段,氨水与氧化段内的脱硫反应液混合反应后,通过专用泵组注入脱硫塔吸收段喷淋,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反应,从而将二氧化硫除去。这种脱硫工艺的缺点是脱硫反应慢、调节时间长,由于氧化段内部容量很大,一般为600m3以上,氨水注入氧化段内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与脱硫液混合均匀,对于应急情况下,外排尾气中二氧化硫超标时,使用本调节方式来降二氧化硫指标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降下来,而且二氧化硫降下来之后,往往逃逸氨就随之超标,控制起来比较困难。
[0004]中国专利CN210645809U中,在脱硫塔氧化段内通过隔板隔出了加氨池,脱硫调节效果和调节速度都有了较大提升,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发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加氨池在脱硫塔内部,设备可视化不好,检修不方便,氨水与脱硫反应液混合器故障率高,氨水分布不均匀,影响脱硫反应速率,进而影响脱硫效果,对外排尾气二氧化硫指标造成影响。
[0005]传统氨法脱硫工艺制备氨水需要外购液氨,将液氨储存在液氨罐内,当需要时,将液氨引入专用的液氨稀释设备,加入水配比为12%的氨水溶液使用。液氨储罐临界量超过10吨则构成重大危险源,其设置、运行与维护都十分严格,严重影响周边生产装置的安全。如果液氨储罐储存量太小,或者直接采购浓度12%的氨水,则会在频繁采购、运输液氨、氨水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与费用,同时,氨法脱硫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持续加入氨水溶液,氨水储存量太小会对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威胁。如果氨气可以直接进入脱硫系统进行使用,则以上问题将不存在。但目前几乎没有可以直接使用氨气参与脱硫的工艺,如何快速、持续、稳定的将氨气转化为氨水溶液,从而使氨水溶液持续输入脱硫系统进行脱硫反应,成为解决以上难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氨水、氨气两用的氨法脱硫加氨罐,该加氨罐可以通入氨水进行脱硫反应;也可以直接通入氨气,氨气经过罐体内的特有喷枪及混合结构与脱硫塔内回流来的脱硫液混合,生成高浓度氨水溶液,然后通过循环泵泵入脱硫塔内参与脱硫反应,进而达到氨气快速、稳定的参与脱硫系统反应的目的。彻底去掉液氨储罐危险源,保障装置及操作人员安全,节省频繁采购氨水的时间与运输费用,简化加氨流程,可达到氨气直接进入氨法脱硫企业中使用的目的,保障脱硫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
[0007]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氨水、氨气两用的氨法脱硫加氨罐,包括加氨罐本体、分别位于加氨罐本体底部和顶部的加氨口和回流液进口以及在加氨罐本体内部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依次设置的氨分布器、丝网除沫器、回流液分布器和管道混合器,加氨口通过管道连通至氨分布器,回流液进口与管道混合器、回流液分布器相连通。
[0008]进一步的,氨分布器是由6根成60
°
夹角分布的喷枪总管I组合而成的圆形分布盘,喷枪总管I远离圆心的端部封闭,喷枪总管I靠近圆心的端部与加氨口相连通,每根喷枪总管I上均开有两排向上的出氨孔。
[0009]进一步的,出氨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
°
。
[0010]进一步的,回流液分布器是由4根成90
°
夹角分布的喷枪总管II组合而成的圆形分布盘,喷枪总管II远离圆心的端部封闭,喷枪总管II靠近圆心的端部与回流液进口相连通,每根喷枪总管II上均开有三排向下的回流液出口。
[0011]进一步的,一排回流液出口位于喷枪总管II的正下方,另外两排回流液出口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
。
[0012]进一步的,管道混合器为螺旋翅片式管道混合器,螺旋翅片式管道混合器为组合式,自上而下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螺旋角度为30
°
的锐角型翅片,混合器横截面上共6片锐角型翅片,锐角型翅片上开设有第一圆形孔,第二部分为螺旋扇叶,螺旋扇叶共5片,围绕中心全密封轴承均布,第三部分为螺旋角度为45
°
的倾角型翅片,混合器横截面上共4片倾角型翅片,倾角型翅片上开设有第二圆形孔。
[0013]进一步的,第一圆形孔的直径为6mm,第二圆形孔的直径为4mm。
[0014]进一步的,加氨口与氨分布器之间设有缓冲腔,加氨口与氨分布器之间通过缓冲腔相连通。
[0015]进一步的,回流液进口为内伸管,回流液分布器位于回流液进口的末端,管道混合器位于距离回流液进口末端1/3处。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加氨罐独立设置,设备更好管理,检修更方便。该加氨罐底部设置氨分布器,氨水通过氨分布器均匀分布后,参与脱硫氧化还原反应。该加氨罐也可以直接通入氨气,氨气通过氨分布器,与加氨罐内回流液混合,制备成氨水后,参与脱硫氧化还原反应。经过氨分布器后,氨水、氨气分布更加均匀,氨逃逸率降低至1%以内,提高了利用率。加氨罐顶部设置回流液分布器,回流管内设置螺旋翅片式管道混合器,使脱硫回流液充分紊乱、混合均匀,以进一步与氨气进行反应。回流液经过回流液分布器均匀喷洒在加氨罐截面区域,能有效捕捉逃逸氨。氨分布器与回流液分布器中间位置设置丝网除沫器,增大回流液与氨气的接触表面积,最终使综合氨逃逸率降低至0.1%以内。同时回流液与氨水混合更加均匀,提高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氨气溶于水放出的热量无需增加散热器,通过自有循环进行降温,实现热量循环释放。
[0017]本专利技术投入运行后,可实现氨水、氨气两用,且可以灵活切换,操作方便。设置氨分布器,氨逃逸少,利用率高。彻底去掉液氨储罐危险源,保障装置及操作人员安全,节省频繁采购氨水的时间与运输费用,简化加氨流程,可达到氨气直接进入氨法脱硫企业中使用的目的,保障脱硫系统长周期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加氨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氨分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氨分布器上所开出氨孔的示意图;图4为回流液分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回流液分布器上所述回流液出口的示意图;图6为螺旋翅片式管道混合器示意图;图中:1、加氨罐本体,2、加氨口,3、缓冲腔,4、氨分布器,5、丝网除沫器,6、回流液进口,7、回流液分布器,8、管道混合器,9、喷枪总管I,10、氨出口,11、喷枪总管II,12、回流液出口,13、锐角型螺旋翅片,14、螺旋扇叶,15、全密封轴承,16、倾角型螺旋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左进一步的说明。
[0020]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氨水、氨气两用的氨法脱硫加氨罐,加氨罐独立设置,设备更好管理,检修更方便。如图1所示,加氨罐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水、氨气两用的氨法脱硫加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氨罐本体、分别位于加氨罐本体底部和顶部的加氨口和回流液进口以及在加氨罐本体内部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依次设置的氨分布器、丝网除沫器、回流液分布器和管道混合器,加氨口通过管道连通至氨分布器,回流液进口与管道混合器、回流液分布器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水、氨气两用的氨法脱硫加氨罐,其特征在于:氨分布器是由6根成60
°
夹角分布的喷枪总管I组合而成的圆形分布盘,喷枪总管I远离圆心的端部封闭,喷枪总管I靠近圆心的端部与加氨口相连通,每根喷枪总管I上均开有两排向上的出氨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水、氨气两用的氨法脱硫加氨罐,其特征在于:出氨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水、氨气两用的氨法脱硫加氨罐,其特征在于:回流液分布器是由4根成90
°
夹角分布的喷枪总管II组合而成的圆形分布盘,喷枪总管II远离圆心的端部封闭,喷枪总管II靠近圆心的端部与回流液进口相连通,每根喷枪总管II上均开有三排向下的回流液出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氨水、氨气两用的氨法脱硫加氨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松,马忠明,李冰,王庄印,黄丽娜,闫静,贾锡华,高承敬,王东正,邢燕,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市鲁西化工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