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种植用施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小麦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小麦种植用施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小麦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内资源环境、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统计显示其产量和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居世界第二位.在民生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小麦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无论对我国的粮食安全还是食品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也一直是科学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小麦在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的营养元素达20多种,主要有氮、磷、钾三种大量元素;硫、钙、镁等常量元素和铁、锰、锌、硼、钼等微量元素,这些元素主要来自肥料,小麦生长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得到。
[0003]在小麦种植中常常会对种植物进行施肥以促进小麦的生长,为了方便后续的施肥和其他种植作业的完成,在小麦种植基地中一般会间隔分布有多个预留地畦,也就是在种植的过程中一般为了方便人员管理会在连续种植的行间预留一定宽度的路面,并且由于不同的种植区域地理位置的存在差异,或受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种植用施肥装置,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上安装有储肥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与其行走方向相平行的两侧均设置有施肥宽度可调的施肥组件,所述施肥组件包括:延伸壳体(3),其一端通过转动组件(16)与所述车体(1)连接,所述延伸壳体(3)竖直方向的两个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孔(4)和第二限位孔(5),并且所述第一限位孔(4)与所述第二限位孔(5)沿所述延伸壳体(3)的长度方向设置;肥料输送部(6),设置于所述延伸壳体(3)面向所述第一限位孔(4)的一侧,并且所述肥料输送部(6)与所述延伸壳体(3)滑动连接,所述肥料输送部(6)下侧连接有施肥管(7),所述施肥管(7)从所述延伸壳体(3)底部延伸至所述延伸壳体(3)的另一侧,所述肥料输送部(6)用于将所述储肥箱(2)中的肥料传输给所述施肥管(7)完成施肥作业;直线移动结构(8),安装在所述延伸壳体(3)内,其移动件延伸出所述第一限位孔(4)与所述肥料输送部(6)连接,所述直线移动结构(8)用于实现所述施肥管(7)沿所述延伸壳体(3)的长度方向移动;肥料打散结构(10),设置于所述延伸壳体(3)面向所述第二限位孔(5)的一侧,并且所述肥料打散结构(10)的传动件与所述直线移动结构(8)连接,所述肥料打散结构(10)用于将所述施肥管(7)喷出的肥料进行打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麦种植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移动结构(8)包括沿所述延伸壳体(3)长度方向设置的齿条(81),并且固定安装在所述延伸壳体(3)底部,所述齿条(81)啮合有主动齿轮(82),所述主动齿轮(82)套装有转轴(83),所述转轴(83)一端延伸出所述第一限位孔(4)且与第一电机(84)的输出轴固定,所述第一电机(84)通过导向结构(9)与所述延伸壳体(3)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所述肥料输送部(6)与所述第一电机(8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麦种植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9)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导轨(91),两个导轨(9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机(84)的上下两侧,并且两个所述导轨(91)均与所述延伸壳体(3)固定,每个所述导轨(91)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92),所述滑块(92)与所述第一电机(84)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麦种植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打散结构(10)包括连接轴(101),所述连接轴(101)插设在所述第二限位孔(5)内,并且所述连接轴(101)位于所述延伸壳体(3)的一端套装有从动齿轮(102),所述从动齿轮(102)与所述主动齿轮(82)啮合,所述连接轴(101)位于所述延伸壳体(3)外的一端套装有圆盘(103),所述圆盘(103)的周侧圆周阵列有若干击打扇叶(104),所述击打扇叶(104)呈L型设置,所述主动齿轮(82)背离所述第一电机(84)的一侧设有稳定板(105),所述稳定板(105)的两端分别套装在所述转轴(83)和所述连接轴(101)上,所述连接轴(101)上还套装有限位块(106),所述限位块(106)在所述第二限位孔(5)内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麦种植用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轨(91)靠近车体(1)的一端通过固定板(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84)背离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潘功,王志宾,樊翔宇,徐嘉雨,王伟娜,任晓红,张楠,董隆隆,闫凯莉,孙准,台保超,董朝阳,
申请(专利权)人:宝丰县农业农村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