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U真空电镀中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3078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PU真空电镀中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采用多羟基丙烯酸酯搭配热塑性丙烯酸酯作为成膜物,使其含有能与金属镀层形成较强的鳌合作用的较多羧基和酯基以形成络合物,并以共价键的形式牢固地连接到金属镀层上,同时利用多羟基丙烯酸酯中羟基侧链与固化剂中的异氰酸酯在低温下发生交联反应,形成致密的、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和耐化学品性能的漆膜层;而且热塑性丙烯酸酯的大分子结构可以加速漆膜中溶剂的释放,缩短PU中漆的施工时间,其结构中还含有可与异氰酸酯发生交联反应的羟基侧链,进而与多羟基丙烯酸酯形成互穿网络结构,进一步提高涂层的力学性能和耐化学品性能,从而在满足其深色外观的同时仍具有优良的附着性能需求。的附着性能需求。的附着性能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U真空电镀中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涂料
,尤其涉及一种PU真空电镀中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3C市场中,NCVM工艺中的真空电镀中漆基本为UV固化型涂料,因其固化速度快、施工效率高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3C设备的外观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深色外观),UV真空电镀中漆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即UV真镀电镀中漆在深色体系时(色浆添加量≥7%)附着性能不佳最为诟病(UV能量低了掉中漆,UV能量高了掉面漆)。通常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是UV真空电镀中漆喷两次,每一次都需要烘烤流平和UV固化;另一种是在UV中漆高能量固化后,增加一层过渡层,该过渡层通常是含卤的处理剂,不环保。上述两种解决方案不仅增加了整个NCVM工艺的复杂性,还降低了生产效率,而PU漆的固化方式为热固化,不受漆膜厚度和色浆添加量的影响,一次成膜即可达到深色效果。因此,开发一种性能优异的PU真空电镀中漆已是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PU真空电镀中漆,包括施工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U真空电镀中漆,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工时按重量百分比为100:4

8:100

200进行混合的甲组份、乙组份和稀释剂,其中:所述甲组份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乙组份为重量比1:1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与醋酸丁酯的混合物;稀释剂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以下组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U真空电镀中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羟基丙烯酸酯的羟基为55

65mgKOH/g。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PU真空电镀中漆,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丙烯酸酯的羟基为25

35mgKOH/g,Tg值为50

6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PU真空电镀中漆,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组份的固含量为50%。5.一种PU真空电镀中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PU真空电镀中漆,至少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甲组份:将多羟基丙烯酸酯、热塑性丙烯酸酯、流平剂和醋酸丁酯一起混合并搅拌均匀,再加入纳米色浆搅拌均匀后过滤即可得到甲组份;S2、制备乙组份:依次加入醋酸丁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并进行搅拌,分散均匀后过滤即可得到乙组份;S3、制备稀释剂:依次加入醋酸乙酯、醋酸丁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和乙二醇丁醚并进行搅拌,分散均匀后过滤即可得到稀释剂;S4、按甲组份、乙组份和稀释剂的施工比例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即得所述PU真空电镀中漆。6.一种PU真空电镀中漆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PU真空电镀中漆或权利要求5中所制备的PU真空电镀中漆应用于电子产品中,其具体过程包括:D1、在所述电子产品表面喷涂处理剂,并第一次流平,其中,处理剂的漆膜厚度为15

20μ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晶符饶生凌云剑王卫国黄巨波丁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