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车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073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水车灯,包括壳座,所述壳座内安装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有聚光杯与灯珠,所述聚光杯的边缘部位同步受到壳座内壁上凸出部分的支撑,所述壳座上通过压环安装有面板,所述压环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压环与壳座之间通过卡扣进行固定;所述面板朝向聚光杯的侧面上设置有疏水层和亲水层,所述亲水层呈环形围绕在疏水层外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在方便车灯维护时的拆卸的情况下,保证车灯的防水性能,并能将进入车灯内的水排出,从而保证车灯的正常工作。作。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车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灯
,具体的说是一种防水车灯。

技术介绍

[0002]车灯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为汽车在光线不好、雾霾天气或者夜间等条件下行驶时提供照明。
[0003]现有技术的车灯的外壳通常由透光玻璃和罩壳两部分装配而成,在两者的连接处往往涂有防水胶,以提高防水性能。然而,由于车灯往往暴露在外面,日晒雨淋容易导致防水胶失效而漏水,导致车灯和汽车电路的损坏;同时,由于电线需要穿入车灯内,水顺着电线往往也会渗入车灯内。
[0004]当车灯内进水之后,受到车灯工作产生的热量的影响,产生水汽/雾气,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特别是在夜间,对于开车人员来说就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由于车灯内雾气的存在,导致的车灯亮度不足,视线受阻,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现有车灯使用胶水进行粘接,提高车灯的防水效果,但是在车灯需要维护的时候,车灯难以拆卸,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方便车灯维护时的拆卸的情况下,保证车灯的防水性能,并能将进入车灯内的水排出,从而保证车灯的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防水车灯。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防水车灯,包括壳座,所述壳座内安装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有聚光杯与灯珠,所述聚光杯的边缘部位同步受到壳座内壁上凸出部分的支撑,所述壳座上通过压环安装有面板,所述压环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压环与壳座之间通过卡扣进行固定;
[0007]所述面板朝向聚光杯的侧面上设置有疏水层和亲水层,所述亲水层呈环形围绕在疏水层外侧;
[0008]所述卡扣包括扣钩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安装在壳座上,所述压环上开设有扣槽,所述扣钩卡入到扣槽中。
[0009]优选的,所述卡扣还包括松解部,所述松解部与扣钩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端,所述松解部转动安装在壳座上,所述扣钩、连接部及松解部形成“跷跷板”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松解部与壳座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
[0011]优选的,所述面板的边缘处均匀的安装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为毛细管,所述导液管的一端接触亲水层,所述导液管的另一端安装有聚液管,所述聚液管位于压环、面板的外侧面以及壳座上表面所围成的空间内,所述聚液管的末端上安装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内部安装有单向塞,所述安装管的另一端安装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的出口从壳座的侧壁上伸出,所述导液管从亲水层吸收的水经过聚液管、安装管、单向塞、排出管后排出到车灯外,所述聚液管、安装管以及排出管的内壁设有疏水涂层;
[0012]所述安装管内部安装有网板,所述安装管内部填充有阻挡棉,所述网板位于阻挡棉与单向塞之间,所述阻挡棉位于安装管内靠近排出管的一端。
[0013]优选的,所述聚液管的侧壁中包埋有引水线,所述引水线突出到聚液管的内表面之外。
[0014]优选的,所述面板与聚光杯的上表面之间安装有密封圈,所述面板与聚光杯上接触密封圈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圧入到密封圈中。
[0015]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上下表面上均安装有吸水条,所述吸水条由吸水膨胀橡胶制成,所述凸起将吸水条包围。
[0016]优选的,所述聚光杯朝向壳座内壁的表面上安装有弹性杆,所述弹性杆的末端安装有振球,所述振球不接触车灯内其他部件,所述振球由硅胶或橡胶材料制成;
[0017]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聚光杯的底部设置有安装脚,所述安装脚插入到定位孔中,所述安装脚与定位孔内壁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弹性塞;
[0018]所述聚光杯的底部安装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位于聚光杯与电路板之间。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防水车灯,通过设置疏水层、亲水层、导液管,使得进入车灯内的水汽不易在面板的内表面上附着,使得水汽容易到达面板边缘处的亲水层,进而被导液管收集后排出到到车灯外,从而避免水汽进入车灯内,影响车灯亮度,影响到驾驶安全。
[0021]2.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防水车灯,通过设置弹性塞、弹性垫、弹性杆与振球,使得振球在车辆行驶的时候同步发生振动,之后,使聚光杯、面板产生一定的微小振动,促进面板聚光杯上附着的水雾、水珠脱离,从而避免水雾、水珠对车灯的影响,避免车灯亮度受到影响,保证驾驶安全。
附图说明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车灯的主视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车灯的局部剖视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聚光杯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聚光杯、电路板的安装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聚液管、安装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9]图7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卡扣结构在图2中C处局部放大图;
[0031]图9是图8中D处局部放大图;
[0032]图10是图8中E处局部放大图;
[0033]图11是图8中F处局部放大图;
[0034]图12是图5中G处局部放大图;
[0035]图13是图12中H处局部放大图;
[0036]图中:壳座1、卡扣11、扣钩111、连接部112、松解部113、复位弹簧114、压环2、扣槽21、面板3、疏水层31、亲水层32、聚光杯4、安装脚41、弹性垫42、弹性杆43、振球431、电路板
5、弹性塞51、导液管6、聚液管61、引水线611、安装管62、单向塞621、网板622、阻挡棉623、排出管63、密封圈7、凸起71、吸水条72。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8]如图1至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防水车灯,包括壳座1,所述壳座1内安装有电路板5,所述电路板5上安装有聚光杯4与灯珠,所述聚光杯4的边缘部位同步受到壳座1内壁上凸出部分的支撑,所述壳座1上通过压环2安装有面板3,所述压环2的横截面呈L形,所述压环2与壳座1之间通过卡扣11进行固定;
[0039]所述面板3朝向聚光杯4的侧面上设置有疏水层31和亲水层32,所述亲水层32呈环形围绕在疏水层31外侧;
[0040]所述卡扣11包括扣钩111和连接部112,所述连接部112安装在壳座1上,所述压环2上开设有扣槽21,所述扣钩111卡入到扣槽21中;
[0041]当外界的水从缝隙中进入到车灯的内部时,受到灯珠发光时产生的热量的影响,会使得进入到的水成为水汽,进而在水汽接触到面板3时凝结成水珠附着在面板3的内表面上形成水雾,导致车灯发出的光线亮度不足,影响到行车安全,同时,由于亲水层32环绕在疏水层31的外侧,使得面板3上的疏水层31的面积占据主要部分,从而在面板3的内表面上形成水雾时,受到疏水层31的影响难以附着在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车灯,包括壳座(1),所述壳座(1)内安装有电路板(5),所述电路板(5)上安装有聚光杯(4)与灯珠,所述壳座(1)上通过压环(2)安装有面板(3),所述压环(2)与壳座(1)之间通过卡扣(11)进行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3)朝向聚光杯(4)的侧面上设置有疏水层(31)和亲水层(32),所述亲水层(32)呈环形围绕在疏水层(31)外侧;所述卡扣(11)包括扣钩(111)和连接部(112),所述连接部(112)安装在壳座(1)上,所述压环(2)上开设有扣槽(21),所述扣钩(111)卡入到扣槽(2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水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1)还包括松解部(113),所述松解部(113)与扣钩(111)分别位于连接部(112)的两端,所述松解部(113)转动安装在壳座(1)上,所述扣钩(111)、连接部(112)及松解部(113)形成“跷跷板”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防水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松解部(113)与壳座(1)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1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水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3)的边缘处均匀的安装有导液管(6),所述导液管(6)的一端接触亲水层(32),所述导液管(6)的另一端安装有聚液管(61),所述聚液管(61)的末端上安装有安装管(62),所述安装管(62)内部安装有单向塞(621),所述安装管(62)的另一端安装有排出管(63),所述排出管(63)的出口从壳座(1)的侧壁上伸出;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备文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峰度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